第169章 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第2/2页)
坐在中间的马智明他不意外,可其他人大部分都参加了数学家大会,这点属实是没有想到。
整個答辩现场评委都是熟人,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和走过场没有区别。
马智明自然也注意到了徐源的表情变化,随即脸上堆出笑容主动开口说了句。
“不用紧张,开始你的演讲吧。”
徐源听到这句话也不再多想,随即便打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准备对自己的杰青项目课题进行解释说明。
无论马智明还是现场其他评委,对徐源的数学天赋都非常清楚。
单一个本科毕业论文,都能研究最优传输理论。
如今申请杰青,其项目课题又会是什么,自然让他们表示期待。
因此在演讲正式开始后,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徐源身上,可以说显得非常认真。
如果让外面其他博士看到这一幕,恐怕还以为是徐源在给一众大佬讲课。
而就当徐源的演示文稿出现在屏幕上,众人看到首页的标题后顿时瞪大眼睛,其中马智明院士更是忍不住惊呼出声来。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是的。
徐源决定研究的课题,正是同样为数论终极问题的哥德巴赫猜想。
作为已经存在两百多年的难题,最初由哥德巴赫提出并写信请教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请教,希望欧拉能帮忙证明。
但遗憾的是直到欧拉去世,也未能证明。
从而成为了数学界悬而未决的难题。
上次有所进展还是半个世纪前,陈景润通过筛法证明了1+2成立。
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所谓哥德巴赫猜想,用殆素数途径研究的话,设N为偶数,虽然不能证明N是两个素数之和,但足以证明它能够写成两个殆素数的和。
表示为N=A+B
于是便有了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
如此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写成1+1。
但遗憾的是在半世纪前,陈景润通过使用筛法只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到1+2。
并未彻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不过哪怕是证明到1+2,依旧让陈景润的名字在数学家口中广泛流传。
徐源选择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也正是想彻底完成证明弥补陈景润先生的遗憾。
毕竟当初他发表首篇论文,证明无穷多个卡迈克尔数之间间隔问题时,正是在陈景润筛法上进行改进。
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都被称作数论领域的终极问题。
机缘巧合下他虽然让孪生素数有了进展,证明到小于246素数对,可毕竟未能摘取桂冠完成最终证明。
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种遗憾。
既然对孪生素数的后续证明暂时没有头绪,那不如另辟蹊径选择哥德巴赫猜想。
另外他选择此猜想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数论是他最擅长的数学分支,且在筛法上有过多次改进创新。
加上有着研究孪生素数猜想的经验,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再合适不过。
杰青项目课题的周期有几年时间,是他接触数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富裕仗,甚至他有信心在深度学习状态下能够提前结题。
只是哥德巴赫猜想毕竟是数论终极问题,并且已经压在数学家肩膀上很多年。
能够想象当他的课题公示后,会在学界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哪怕他再胸有成竹,相信质疑的声音在整个学界也肯定不会少。
正因如此,车上唐时宏询问他具体课题时,他才只回答了擅长的数论领域。
并未指出是哥德巴赫猜想。
否则唐时宏只怕肯定少不了担心。
这时评委席上的马智明等多位评委,看到徐源的杰青课题真是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对此心里也是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徐源的数学天赋和水平确实很强,可这毕竟是数论领域终极问题。
何况陈景润已经将其推进到1+2。
刺疼徐源能彻底将其证明,把结果推进到1+1,否则成就恐怕是不如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进展的。
不过如果徐源真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对于华国数学界无疑是好消息。
所能带来的好处,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而最关键的一点,眼下他们作为评委,自然不能要求徐源更改课题。
所以也只能耐心继续往下听。
加上也根本找不到理由否定徐源的课题,所以基本上和敲定没有区别。
徐源并不知道此刻评委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进入状态后便沉浸在自己演示文稿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性含金量,以及初步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情况说明。
用几十分钟的时间演讲完后,便耐心等待着面前评委的提问。
反正他对自己的课题很有信心,并不担忧评委们会提问解答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