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未识斯人心寂寂,惯看世事树青青 (第2/2页)
殷宝儿一字一顿地念着:“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可真是好句子呀,这是哪阙词上的吗?”
“不错,不过那词原是在春日所写,又是送别之作,此时读来未免不合时宜。”
殷宝儿咯咯笑道:“写诗写词的人,最会的就是闭门觅句了,缺什么景儿,心里就造什么景儿,也不是非得人在景中才能写诗,何况我还只是听听呢。”
听着殷宝儿这聪慧的话,苏清欢那还有不念的道理: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风渐渐吹尽了,枝头上的杨花柳絮。处处都是人家,掩映在这葱茏翠绿。
远处的水岸曲曲折折,日暮时分,那些船帆又要向哪里去?
要说看人间的离别多矣,谁又能和那长亭外的柳树相比。
树如果有情,那必不会颜色依旧如此。
天色将暮,已看不到远处的城郭,只能看到连绵的山峰无数。
韦郎这一去啊,怎么忘记了,当时赠玉环的约定和佳人的吩咐。
最要紧的是要早早归来啊,只怕那开的正好的红花无人怜惜做主。
就算有再锋利的剪刀,也剪不断那如丝如缕的愁绪。
看殷宝儿感动的神色,似是颇为喜欢这首词:“这词牌是什么,之前没怎么听过呢?”
“《长亭怨慢》。”
“这词牌和内容甚是贴切。里面的韦郎又是何掌故?”
韦郎是唐朝的名将、诗人韦皋,也难怪殷宝儿不知。
苏清欢开口道:“韦皋年少未成名时,曾在一户人家里当西席先生。那户人家让当时年纪还不大的小婢女玉箫照顾他的起居,韦皋和玉箫日久生情。但为了建功立业,韦皋还是得离去。
他临走时和玉箫说,少则五年,多则七年,我一定会回来娶你,并把一枚玉环作为信物。
然后五年过去了,七年过去了,等到第八年的时候,玉箫看着玉环说,韦郎不会来了,便绝食而死。而韦皋早就功成名就,直到某次出游碰到玉箫的家人,才再度想起了这位姑娘,他痛苦流涕,但佳人早已经不在了。”
听了苏清欢的故事,殷宝儿再细细回味那一句“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更觉沉痛。
殷宝儿说道:“听了苏兄这词,感觉眼睛都酸酸的,好久没有这样子了。邂逅得君还恨晚,能明此意久无人。”
“呀,我们出来的太久了,赶紧进去吧。要不然我这喧宾都要夺主了。”
苏清欢点了点头,两人又一起往大堂走去。
只有那垂下的柳条,在秋风中犹自舞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