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紫玄纪 > 第48章 终见圣人,心学之道

第48章 终见圣人,心学之道 (第2/2页)

王守仁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见此情景,并不惊慌。

他看到高高的城墙,沉声道:“赣南巡抚,王守仁。”

“王守仁?”

城墙上传来一声惊呼。

“如何证明?”

王守仁怔了一下,随后拿出巡抚的腰牌,向城墙上挥了挥,“以此为证。”

一旁的伍文定无语住了,“王大人,这天黑成这样,连我都看不清这个令牌……”

王守仁:……

谁知,城墙上的那个人却看清了。

此人正是李初玄。

李初玄晋入紫气之后,已经可以夜间视物,白天与黑夜,在他眼里已经没有区别了。

李初玄心中涌起无尽的激动与感慨,他来自后世,对王守仁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在他的认知里,王守仁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其心学影响深远,其军事才能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此刻,亲眼见到王守仁这个传说中的圣人,李初玄只觉得仿佛在梦中一般。

他连忙下令打开城门,自己则飞奔下城墙,急切地想要近距离拜见这位传奇人物。

城门缓缓打开,李初玄快步走到王守仁面前,恭敬地行礼道:“王大人,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王守仁微微一愣,看着眼前这个陌生却又充满热忱的人,心中有些疑惑。

“你是?”

李初玄赶忙解释道:“王大人,本侯是李初玄。”

王守仁略微思考,震惊道:“你是镇北侯?!”

李初玄微微一怔,随即拱手道:“王大人知道本侯,实乃本侯之荣幸。”

王守仁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说道:“镇北侯之名,如雷贯耳,昔日听闻侯爷在北方边境屡立战功,威震敌胆,今日却在此处相见,实乃意外。”

“侯爷,你为何会在南昌城啊?”

于是,李初玄便把经过简略的说了一遍。

听完,王守仁微微颔首,道:“侯爷大义,令人敬佩。”

李初玄淡笑一声,随后便将王守仁以及其军队引进南昌城,命手下妥善安置众人。

城中灯火摇曳,忙碌却又不失秩序。

待一切安排妥当,李初玄迫不及待地来到王守仁暂居之处,请求与他彻夜长谈。

王守仁虽然疑惑,可也欣然应允。

……

两人相对而坐,烛光映照着他们的面庞。

李初玄率先开口,言辞中满是崇敬与好奇:“王大人,久闻您的心学之道博大精深,本侯今日有幸得见大人,实乃三生有幸,恳请大人为我解惑,何为心学?”

王守仁微微沉吟,缓缓说道:“心学,乃吾多年感悟所得。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李初玄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大人此言,本侯似懂非懂,还请大人详解。”

王守仁微笑着继续说道:“吾以为,理在心中,不假外求。人皆有良知,只要致良知,便能明辨是非,行善去恶。就如这次平叛,吾等深知宁王叛乱,祸乱天下,此乃违背良知之举。吾等挺身而出,为的便是致良知,为百姓谋福祉,护大明江山安稳。”

李初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那如何才能致良知呢?”

王守仁神色庄重,道:“须在事上磨练。静处体悟,事上磨练,乃致良知之法。”

“比如此次我召集百姓、恶霸、土匪共同平叛。那些百姓,从未上过战场,却因对家园的热爱、对亲人的守护之心而勇敢参战,这便是在事上磨练出的勇气与担当,也是致良知的体现。而那些土匪,若能弃恶从善,为平叛出力,同样是在事上磨练,找回自己的良知。”

李初玄陷入沉思,良久之后,感慨道:“大人之学,真乃济世之学,今日听大人一席话,如醍醐灌顶。”

王守仁微微颔首,道:“侯爷有报国之志,令人敬佩。心学之道,不仅可用于修身,亦可用于治国平天下。”

李初玄眼睛一亮,道:“愿闻大人高见。”

王守仁道:“以良知为本,施仁政于民,为官者当以百姓之心为心,为百姓谋福祉。如此,方能得民心,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就如同此次平叛,若我们只是为了功名,而不顾百姓死活,那即便成功,也难以长久。只有心怀百姓,以良知指引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安定繁荣。”

李初玄深以为然,道:“王大人所言极是。”

两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夜已深沉。

但他们却毫无倦意,依旧沉浸在对心学的探讨之中。

李初玄又问道:“王大人,心学与兵法可有相通之处?”

王守仁微笑着说道:“兵法亦本于心。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此乃良知之运用。以正合,以奇胜,亦需审时度势,顺应良知之判断。此次平叛,吾先派探子打探南昌城内虚实,此为知己知彼。后制定作战计划,主力正面进攻,奇兵绕至敌后截断退路,这便是审时度势,顺应良知之判断,以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

李初玄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王大人此次平叛,想必也是运用了心学之道。”

王守仁点头道:“然也。下官深知宁王叛乱,百姓受苦,吾以良知为指引,果断出兵,攻其不备。又以心学之法激励将士,使其士气高昂,决心坚定。”

李初玄钦佩不已,道:“王大人之学,真乃妙用无穷,本侯定当好好学习,将其运用到日后的生活与为官之中。”

言罢,李初玄心中对王守仁的心学愈发敬仰,突然,他像是鼓起了极大的勇气一般,厚着脸皮说道:“王大人,你的心学之道如此高深精妙,本侯斗胆,想恳请大人赐予一份心学手书,让本侯在日后能时常研读,以更好地领悟其中之真谛。”

王守仁微微一愣,旋即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

王守仁设立心学的初衷是对传统儒学存在的缺陷感到不满,他认为朱熹理学过于注重知识和理性,将理分散附着于万事万物之上,而忽略了个体内在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这导致人们难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穷尽万事万物的道理。

王守仁期望通过心学,让人们能够更加关注内心的直觉和道德真理,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实现个体的真正价值。

他希望人们能够明白“知行合一”的道理,不仅仅是知晓道理,更要将其付诸行动。

他期望人们在做学问和为人处世上,首先要“知德”,即明白初心,知道一切做学问的初衷是服务于德,从而确立自己做事的方向;其次要“行德”,注重实践,避免只停留在“知”和“想”的层面,而是要将所学的道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最终达到“成德”的境界,有所收获,追求“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

同时,他也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心学,放下执念和妄念,让心灵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不被外界的诱惑所牵动,不为内心的恐惧所控制,以更加清明、洞察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王守仁的心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在当下,他的心学并没有让很多人所承认,在很多读书人眼里,王守仁的心学就是离经叛道、数典忘祖。

如今,他看到李初玄对他的心学如此热忱,心中自是欣喜。

殊不知,李初玄只是想把这个近乎珍宝的心学手书珍藏起来而已。

王守仁看着李初玄那满是期待的眼神,沉思片刻后说道:“侯爷有此向学之心,实乃难得,下官便应允侯爷之请。”

说罢,王守仁起身来到桌案前,研墨铺纸,笔走龙蛇,他将自己对心学的核心要义一一写下,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李初玄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王守仁书写。

待王守仁写完,他吹干纸上的墨迹,将手书递给李初玄,李初玄双手接过,如获至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多谢王大人!本侯定当好好珍惜这份手书,用心研读,不负王大人之期望。”

王守仁微微颔首,道:“侯爷既得此书,当用心体悟,心学之道,贵在践行。希望侯爷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

李初玄郑重地点头道:“王大人放心,本侯必当牢记大人教诲,以心学为指引,为大明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夜越来越深,两人的交谈却依旧热烈。

他们从心学谈到人生,从兵法谈到治国,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场彻夜长谈,不仅让李初玄对王守仁的心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王守仁对这位镇北侯有了新的认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