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回乡 (第2/2页)
到宁波府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再到奉化的乡下还有四五十公里的距离,虽说此时浙省治安还不错,但在这个年代,夜间行路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忌讳。鉴于此,李斯年决定在府城先住一晚上,明天上午再往家里赶路。
宁波是1842年《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晚清的首批通商口岸,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经济较为繁荣的海港城市了,尤其是其金融业较为发达,各种钱庄遍布城中,足有上百家之多,融资范围遍及全国各大商埠。
随意找了一家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李斯年一行人便早早起身。从宁波到老家就要坐马车了,这也是这个年代最常用的短途旅行的交通工具。
虽然专门的马车行或骡马市都能租到马车,但其卫生条件堪忧。幸好随行的赵管家办事一向稳妥,他向府城内相熟的人家借了一辆私人马车,车夫也是现成的。
车夫是一位中年汉子,他身穿一件破旧但干净的短打,皮肤因长年累月在户外活动而显得黝黑粗糙。
李斯年不愿挤在车厢内,就坐在了车夫旁边,一路上,马车缓缓行驶,和风轻轻拂过,他眺望着远处农田的景致。
此时正是“三夏时节”,去年秋天播下的麦子油菜刚刚完成夏收,农民们又开始播种一年中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和玉米,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季节,也是关系到全年粮食能否丰收的关键月份,对于农民而言是极其忙碌和关键的,因此很多人家都是全家齐上阵,从早忙到晚。
李斯年还记得小时候一到了这个时节,学堂就要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忙,李斯年有时候也在大哥的督促下去田野里放飞自我。
在这个年代,马车相较于汽车而言,显然是更为可靠且实用的交通工具。它无需加油,不会因机械故障而突然停驶在半路,对路况也没有太高的要求。车夫又是一个经验老道之人,这一路上,马车行驶得相当稳当,当太阳逐渐爬升至中天时,他们已经抵达了离奉化县城不远的“李园村”,停在了那座历史悠久的“李宅”门前。
李斯年这一支是李家的主脉,他们家所居住的“李宅”便是李家祖上自北方南迁后最初修建的宅子。历经两百余年的不断扩建与修缮,如今它已演变为一座宏伟的五进大宅。
在宅子的某个角落,静卧着一块镌刻着“李园”的巨石,这个村落也由此得名。“园”这个字眼,总让人联想到田园的宁静与家园的温馨,先祖起这个名字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