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两位诗人 (第2/2页)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听到好友由衷的称赞,徐智摩很高兴。他自从回国之后,便彻底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文学作品。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陆续翻译并出版了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几个短篇小说,还有德国作家福凯创作的经典童话《涡堤孩》。此外,他还译出了法国中古时期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以及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这些译作的问世,无疑证明了徐智摩的才华与努力。
同时,徐智摩也没忘记整理发表自己之前创作的诗歌作品。他最初的诗歌创作是从模仿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以及柯勒律治等人的作品开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构思精巧,意象新颖,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在这些诗中,徐智摩表达了对爱情、自由和美的执着追求,字里行间充满了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当初在米国留学时,徐智摩就曾让李斯年这个学渣感到望尘莫及。如今,那个天才少男又回来了,徐智摩刚刚步入诗人的行列,便佳作连连,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在文坛崭露头角,名声大噪。尤其是在青年人和学生群体中,他受到了极其热烈的追捧。他最近发表的作品《沙扬娜拉》中的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更是以其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遐想。
徐智摩的才华终于得到了胡适之的认可,对方亲自写信邀请他去北京,共同组建诗社,创办诗歌杂志。
胡适之身份标签众多,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就是诗人,而且他还是华国现代新诗的重要推动者。他的诗歌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属于中国现代诗的开山之作,保留了现代诗草创时的模样和特点。胡适之的诗歌以写实为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于能写出《再别康桥》那样浪漫主义诗作的徐智摩的看中。
面对好友的赞誉,徐智摩也给予了李斯年高度的评价:“你的《致橡树》也是难得的佳作啊。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动人。你将抽象的爱情观念具象化,比我曾经帮你代笔的那些作品要出色得多。看来,雅琳就是因为这首诗才被你追到手的吧?在米国留学的时候,我还真没看出来你对诗歌有这么深厚的兴趣。”
李斯年将《致橡树》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未婚妻李雅琳。与之前的那些作品不同,这首诗深深打动了李雅琳的心弦。她不想让这样的佳作被埋没,于是特意将其寄给了今年初在沪上创刊的《诗》月刊。
这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爱情诗一经刊登,便赢得了一致的好评。更重要的是,它所倡导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与当前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解放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高度契合,为新时代的女性树立了杰出的榜样。可以说,仅凭这一首爱情诗,李斯年就在诗歌领域达到了与徐智摩比肩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