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慷慨悲壮战常山04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三国志战略版之汉唐春秋!
在巨鹿郡王臧心扬大败后周法皇下令将《正气歌》与常山之战胜利的战报广播于四海江湖。远在关中的大将军鸿骑东风闻听之后当即嘉奖天月盟全军并敕封周法皇为常山骑兵都尉。经过此战,大家仿佛意识到了八年前那呼风唤雨的大贤良师今时今日仿佛也是个凡人,他并不是无懈可击的,最起码他手下的百万大军是有弱点的。
此刻燕军按照先前所制定的计划已经彻底地在长江以北铺开了三条战线,一路在北海郡王马元孝的带领下,连战连捷,五十万大军一举踏破淮河,陈兵寿春。常言道:守江必守淮。右中郎将朱儁率领二十万淮泗集团军坚守于淮南准备与燕军玉石俱焚。然而此刻扬州牧卢植点庐江、九江、广陵、吴、会稽、丹阳六郡兵马,水陆并进合计三十万大军星夜北上。荆州牧吴遮天亲领二十万荆襄水师从南阳平原出发过大别山沿着淮河一路南下准备对寿春来个反包围。
尽管下三洲的三大军团在本次的联合作战中倾其所有,但我还是很不幸地告诉大家,在这次的作战中他们败了。
然而请不要悲伤,即使接下来他们败了,燕军南下的步伐也就止步于此了。
后世有战略家在总结黄巾起义之所以失败时,明确提出来了,燕军败就败在这三条路线的制定上了。一军取道江淮,一军取道山西这两条路线没有问题,而问题是在这第三条路线上了,第一步南下过黄河取洛阳没有问题,可接下来燕军没有选择南下去取荆州而是选择了去取关中。古人言:关中自古帝王州。三面环山,另一面是黄河、崤山、函谷关。昔者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孕育了周、秦、汉三大帝国的崤函之固,是那么好拿的吗?也是一定要拿的吗?换言之他三面环山,是不是可以说只要堵住他开的那个口子,据险而守,在里面的军队就出不来。天险、地利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往往就是谁防守就算谁的。
而如果燕军在拿下山西后,利用地形在河东、豫西通道上不断封堵关陇集团军;马大油再率领大部队进荆州,封堵长江上游,截断天下之腰,最后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眼下燕军既然选择了率领大军陈兵于潼关之外,那么荆州的水师便可肆无忌惮地南下北上东进西行。这便是来日燕军东路战线崩盘的直接原因。
再看山西战场,在并州本地士族的策应下臧心尘所向披靡,直接拿下了恒山以南的所有地区,并迅速将军队扩充到了五十万。打开山西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块古老的土地南面王屋山、中条山;东面太行山;西面吕梁山;北面还有大阴山与燕山的余脉;而王屋、中条山外是黄河,吕梁山外也是黄河,我们把山西这样的地形称之为表里山河。而在山西的内部还有一座山横亘东西连接着吕梁山与太行山将山西一分为二,这座山就是恒山。臧心尘在率领军队进驻并州后,沿着汾河南下,光顾着接管并州最富饶的五大盆地——运城盆地,临汾盆地,长治盆地,太原盆地,沂定盆地,忽略了最北边的大同盆地。
而一直盘踞在九原的朔方军直接南下从杀虎口进朔州,一路冲进雁门关,杀掉关里欲献城投降的守将,直接控制住了恒山。也就是说,有一座山把山西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而控制进出那个山的关口在别人手里,这意义着什么?别人可以随便下来打你,你却只能看着,被动防御。更要命的是这个别人还有坐拥十万铁骑、装备精良的炎汉朔方集团军。所以并州这边也陷入了胶着。
不过,雁门关并不是他们最头疼的点,补给问题才是最让他们头疼的。因为燕军所有的仰仗都是来自于太行山以东的幽、冀、青、兖、豫、徐六州士族们的支持,而这支翻越太行山进入并州作战的军队的补给更是全部取决于冀州与幽州、河内、并州四地了,然而冀州现在内部不稳,河内的资源又全部紧着潼关外的主力部队用,并州初定肯定不能索取的太过分,所以这燕国的征西军只能依靠幽州了。而幽州又紧临大同盆地,所以补给线只能沿着太行山往下找。
在太行山中有八条小陉,连接着并州与河北、河内,本来按照他们的规划,从邺城附近的滏口陉运粮,利用漳河,又快、效率又高。可由于先前张不方决漳河水灌邺城,加上山中一直有天月盟的“土匪”在搞破坏。所以这条路走不通了。太行八陉本身就是山路,如果走水运走不成,那么就只能挑一个相对来说路能好走一点的陉了,于是井陉口就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