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穿越中世纪023 (第2/2页)
她的语言学习能力并非是好的那种,头脑不错也弥补不了这方面的进展缓慢。不过她的学习态度很好,学的认真、主动性强,而且一旦学懂了就不会再出错——如果是普通学生,安东尼当然更喜欢‘天才’。但要是任务式地教导一个贵族子弟,这样的学生倒是比‘天才’更好。
天才总有天才的毛病,出身高贵则会让问题更加显著,倒不一定好教导呢!
相比起路易莎,伊娃就是一个‘懒惰’ 得多的学生。这也不能怪她,她本来就不是自己愿意来学的,相比起学习‘外国文字’,她宁愿去学原本不感兴趣的宫廷礼节。虽然那也很无趣,但至少用得上,足够她展示贵族女性的风度。
“...
女人就应该这样
四处撒网,以便捕获所有男人”
贵族少女们的日常当然不只是学习,更多时候宫廷里的女性会聚在伯爵夫人身边做任何事。譬如在侍女的诵诗声中织布、绣花、给华丽的衣服镶花边儿...与此同时,侍女一边弹琴演奏,一边朗诵的是最为流行的诗歌《玫瑰传奇》中的段落。
“因为,考虑到她并不知晓
从哪些人那里她能得到好处
她应该用钩子钩住所有男人
这样至少最后总能有一个上钩”(注一)
路易莎听着这诗歌绣花,心里忍不住笑——这篇诗歌能成为此时的顶流不是没有原因的。就譬如这一段,和此时主流的道德劝谏显然不同,之前是以一位老妇的口吻‘教育’年轻女性如何梳妆打扮、表现自己等,最后做总结,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总能有一个上钩’。
这固然很不符合此时要年轻女性贞洁、温顺、被动的训诫,但符合‘人性’。
以后世现代的道德观来说,这也不太好,像是海后在养鱼了。不过考虑到此时对女性的苛刻,倒不能苛责如此行事的女性...她们一生的幸福、快乐就系于这事上了,这一点上她们和男人是不对等的。由此耍手段、玩心机,本身也无可厚非。
由此也能看出,不管多么严格的‘闺训’,理论和实际也是有差距的。华夏是这样,西方也是这样......
“嗳,多可爱的一首歌儿啊。”伯爵夫人正做女红的手放开,抬起头来:“也不知道这首歌儿到底是谁作的,倒是说尽了‘爱情’的事儿呢...今天就先念到这儿吧——伊娃、路易莎,请你们以音乐来愉悦大家吧。”
伯爵夫人这样说,路易莎和伊娃也只能派侍女去拿乐器。伊娃用一种能抱在怀里演奏的小型竖琴,路易莎则用琉特琴。竖琴在此时几乎是贵族女性学习乐器的首选就不必说了,琉特琴没那么‘普及’,它大受欢迎还得等到文艺复兴时代,不过也算主流乐器就是了。
伊娃先演奏了一曲,典型的中世纪乐曲风格,优美、空灵、田园、复调、即兴...关键词总是那些。路易莎对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是很喜欢的,只不过听得多了就觉得乏味,因为大家都差不多。
路易莎在伊娃之后演奏,演奏的是后世知名英国民谣《绿袖子》。
此时贵族女性除了‘文化课’外,其他学习内容包括宗教、女红、道德、礼仪,以及以音乐为主的艺术课程——诗人的诗歌里总是赞颂贵妇人和贵族少女‘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实际上她们很多确实善于音乐,能唱歌,至少会一两种乐器。
只有‘舞蹈’是值得商榷的,宗教上不认可舞蹈,这就导致她们即使会一些舞蹈,也往往不会摆到明面上说。
路易莎的演奏水平在此时的贵族女性中间已经很高了,所以她演奏完毕后搏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赞扬。虽然之前伊娃演奏完毕也是差不多的待遇,但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知道她的水平其实比伊娃高不少。
路易莎自认为比伊娃年长两岁,有这种差距是很正常的。但伯爵夫人却不会这样想,其他人也知道伯爵夫人不会这样想——熟悉伯爵夫人的人都知道,她就很自傲于自己的音乐素养,宫廷诗人也写诗传扬她这个宫廷女主人精通音律。
因此,她对伊娃的音乐教育也抓的很紧...现在让路易莎和伊娃一起演奏,本就是要让路易莎做踏脚石的。结果不如人意,当然很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