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关于借几百亩地建个市集这点事 (第2/2页)
大唐初立,铸币量还是不足,对百姓而言,还是布帛更实在。近两年,西域通商,大宗贸易用钱币交易也很难,大点的生意,就是几十辆马车去拉钱币,还不如用丝绸、羊毛来交易。
更严重的是。
据大唐户部的统计。
依大唐在册人口,与大唐铸币量,人均不足七文钱。
当然,这是在不计算窦乐这位国舅铸币量的情况下,窦乐眼下疯狂铸币,没有人知道窦乐到底存了多少枚铜钱。
只说德兴一地,连绵数里的铸币坊,日夜不间断的开口。
从矿山挖出铜矿石后,根本就不需要仓库,立即拉去炼成铜,铜锭也不入库,全部送到那连绵数里的铸币坊,没日没夜的不断的铸币。
窦乐提到钱。
老头们开始动心思了。
“国舅,你给我们交一个实底,铸一千枚钱币,需要多少钱币。”
窦乐倒也没瞒着:“在兰州的时候,差不多是七百五十钱,晋阳那边开炉之后,多次改进,已经是六百多钱了。当下,我的目标是低至五百钱,可能还差点,相信一年,两年的时间,应该可以达到。”
崔君肃听完:“行吧,我们去谈。”
大唐已经有对外贸易了。
大唐的钱币,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至少是长安城的两倍以上。
窦乐又说道:“我还要建一个钱庄,为大唐的商人保管钱币,留下这五百人,就是保护仓库的。我准备在余杭、幽州、洛阳、长安、兰州、蜀中、番禺先建七个钱庄。而后海外第一个的钱庄,就放在百济。”
“比如,兰州有商人想在长安买货,他不需要把钱币用马车运到长安,我给他一张汇票,他在长安领钱就是了,每一千个钱,我只要五十个钱的辛苦费,毕竟这么多钱运来运去,还是要人力的。”
崔君肃认真的思考着:“国舅,若真的这样,虽然是占了百济小块地方,但用不了几年,百济的国力就要上升。就老夫所知,百济可是有野心的。”
崔君肃开始给窦乐科普。
“国舅,在几十年前,百济的王亲征新罗,大败,战死三万精锐,死了四位佐平。而后,百济的大贵族们控制了朝堂,百济的实际权力就落在大姓八族手中。他们建立了六佐平议事堂,掌握了百济的王权。”
“后来,他们为了更好的控制百济,找来了一位没落王族,就是当今的扶余璋,号百济武王,他效仿我们的汉宣帝,励精图治,正在恢复王权。”
“依老夫推测,若这块地百济给了咱们,商队蜂涌而至,不出一年百济王就积累下大量的财富,紧接着就会出兵新罗。”
听到这里,窦乐马上说道:“长安城,一把普通的刀,一百二十文。镔铁刀,特别好的以前是两千文。咱们的量产钢刀,三千文一把卖给他们,刀、箭头,……不,前隋军械,往外卖,都是些垃圾。”
崔君肃:“国舅,新罗会因此灭国的。”
窦乐反问:“又如何?”
崔君肃:“国舅,我们吞下不新罗、百济。就算是战场上胜利了,但新罗、百济的遗民,一但有人号召,群起反抗,我大唐只会受损。此事当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窦乐果断回答:“我听你劝,但就是要灭他们,要吞并他们。”
“国舅,此事我们想办法,断不可急躁。”
“听你的。但就要。”
“行,行,缓之,缓之。”
崔君肃一直在劝,因为他研究史书,深知这种外域吞并,一旦急,就会引起反噬,后果非常严重。
事实上,窦乐也明白。
在自己的时空,唐军灭百济后,百济有人发起了百济复国运动,唐军只能不断的退,退再退,最后只剩下几个孤立的城池防御。
所以,确实不能急。
窦乐要的,就是这些老狐狸们,发动他们的智慧,把吞并高句丽、百济、新罗列入计划中,哪怕用几十年的时间,只要不间断的去实施,那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