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利益驱使。 (第2/2页)
方从哲轻抚茶盏,对身旁之人叹道,“本以为,我将是首位致仕的前朝老臣,未料刘一燝却先我一步。”
“老师此言何意?”
亓诗教,齐党魁首,闻言好奇。
“大明江山,六部尚书可易,内阁辅臣可换,但终究,是皇帝的家天下。”
方从哲疲惫之色难掩,却未直接回应,转而问道,“你以为,皇上似我朝哪位先帝?”
“武庙?”亓诗教犹豫片刻,试探道。
“非也,宪庙。”方从哲摇头,对弟子悟性略感失望,“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东林诸人,自恃国本之争有功,便妄议君上,殊不知,此乃自寻死路。”
“攀龙附凤,亦需量力而行。”
“老师之意,皇上对东林不满?”
亓诗教恍然大悟。
“正如惠世扬所言,我独相七年,或有妨碍贤良、误国之处,然我何以能稳坐此位?”
方从哲转身,望向窗外,语含深意,“《荀子》有云,顺命利君为忠,逆命利君为忠之极致。我虽非逆命之臣,却亦知顺中有道,方能保身立命。”
“皇上之意,无人能逆;皇上欲保,无人能撼。”
“老师是说,皇上年少而志坚,有独到之政见?”亓诗教领悟。
“十五之年,何足道哉?然观皇上所为,岂是寻常少年可比?”
方从哲再叹,“自登基以来,朝堂风云变幻,魏朝因私交外臣毙命,冯顾二人因弹劾而陷囹圄,毕、袁、黄三人因一讲筵而平步青云,孙承宗赴辽东,徐光启练兵南苑,桩桩件件,皆显圣上之远见卓识。”
“学生受教。”亓诗教汗颜,再不敢小觑这位年轻帝王。
“切记,一切以圣上之意为依归。”
“至于东林……”方从哲冷笑,“我自有安排。”
\欲擒故纵,东林之危已迫眉睫。\
夜色深沉,韩爌府邸灯火通明,厅内人声鼎沸,宛如蜂房涌动。
韩爌端坐主位,面若寒霜,凝视着下方看似同舟共济实则暗流涌动的东林党人。
李三才率盐商之众,阮大钺、魏大中等紧随其后,势力盘根错节;赵南星、高攀龙心怀叵测,背靠江南世族,底蕴深厚;杨涟、左光斗则如热血青年,誓要荡涤朝纲,其忠诚如利剑出鞘,直指奸佞。
至于钱谦益等后进,尚属附庸,难登大雅。
众人争论不休,韩爌面色铁青,内阁辅臣之尊,竟成摆设。
朝堂之上,谁人不识韩爌之名?然此刻,皆视若无物。
“时至此刻,何以解困?”
韩爌冷眼扫视,掷地有声。
皇恩难测,南苑深宫,方从哲谄媚之态,难保刘一燝周全。
历史轨迹偏移,东林崛起之基未稳,天启帝谨慎用人,奏章如泥牛入海,朝堂风云变幻莫测。
大明权柄虽非帝独揽,然无帝首肯,难插一足。
笔锋如剑,奏章似海,意在构建信息迷雾,蒙蔽圣听。
然小皇帝以静制动,弹劾之章,皆成废纸。
“先救刘一燝,以稳根基。”
“非也,当促帝还宫,以安朝纲。”赵南星挺身而出,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左光斗针锋相对:“武宗旧事何足惧,杨廷和辅政可鉴今。吾辈当齐心协力,弹劾奸佞,迎叶公归朝,共谋天下。”
赵南星苦笑:“叶公归,首辅之位亦难料。
帝权在握,首辅亦难展鸿图,纸糊阁老,泥塑尚书,不过虚名尔。”
“保杨涟,方为上策。”一语既出,众人皆静,暗流再起,各怀心思。
此刻之东林,内忧外患,何去何从,且看智者如何运筹帷幄,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