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回京师,姚广孝 (第2/2页)
夜,朱雄英到了乾清宫,找到了朱元璋:“爷爷,关于那下西洋之事……”
朱元璋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深思:“雄英,你对那海外之事也感兴趣?”
“是的,爷爷。”朱雄英恭敬地回答,“我听说那海外诸国,物产丰富,文化各异,若能与之交流,必能促进我大明的繁荣。”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你有此志向,朕甚是欣慰。不过,下西洋之事非同小可,如今海禁,此事再议。”
“爷爷,我倒是觉得下西洋之事应该提上日程了,如今咱们大明的领土扩张了不止一点,南方一直到了吕宋,北方一直到了和林,未来几年,一旦平稳下来了,人口暴增是板上钉钉之事。”朱雄英坚定地说道。
“若是按照目前的粮食产量,恐怕不足以养活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咱们应该在海外寻找高产粮的作物,带回大明。”
“只要粮食够了,咱们人口多了起来,将来寻找海外之地,咱们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朱元璋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雄英,你所言不无道理。下西洋之事,朕会考虑。不过,此事关系重大,需要谨慎行事。你先回去,朕会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
朱雄英点了点头,心中明白爷爷需要时间来权衡利弊。他告退后,朱元璋便召集了朝中重臣,开始讨论下西洋的可行性。
在朝堂之上,朱元璋首先提出了朱雄英的观点,大臣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认为下西洋可以扩大大明的影响力,有的则担心海外航行的风险和成本。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朱元璋最终决定派遣一支探险队,先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航行,以探查海外的情况。朱雄英得知这一决定后,心中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朱雄英在凤阳城内继续推动各项建设。他深知,只有不断进步,才能让凤阳成为大明的骄傲。他开始着手改善城内的水利系统,以应对可能的洪涝灾害。
此外,朱雄英还特别注重教育的发展。他深知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于是亲自参与学校建设,并邀请了各地的学者前来授课,以提高凤阳的文化水平。
在朱雄英的努力下,凤阳城逐渐成为了一个繁荣的都市。城内的居民生活安定,文化氛围浓厚。朱雄英站在城主府的阳台上,望着灯火辉煌的凤阳城,心中充满了自豪。
然而,朱雄英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知道,大明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他决定继续探索新的领域,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又是一年冬,马上又到了过年,唐赛儿拉着朱雄英到了白食居,两人坐在二楼包厢,悠悠的看着窗外的风景。
“雄英啊,我这一年弄了不少吕氏的证据,你有没有兴趣?”唐赛儿面带微笑,一脸笑意的看着朱雄英。
“吕氏的证据?”朱雄英来了一丝兴趣,回京师也有七八日了,一直没管唐赛儿,今日唐赛儿找上门来还诧异半天,闻言,更是欣喜。
“吕氏和城外鸡鸣寺的一僧人有勾结,僧人叫姚什么……”
朱雄英顿时一愣,喃喃道:“姚广孝!”
“对,对,就是姚广孝,怎么,这个人很出名吗?”唐赛儿一脸疑惑。
“出名?何止出名,姚广孝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朱雄英解释道,“他不仅精通佛学,还深谙兵法,若真与吕氏有勾结,那事情可就复杂了。”
唐赛儿听后,眉头紧锁:“这么说来,我们得小心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没错,”朱雄英点头,“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他们的关系,同时也要确保行动的隐秘性。你手头上的证据可靠吗?”
“当然,我亲自搜集的,绝无差错。”唐赛儿自信满满地回答。
朱雄英沉思片刻,然后说道:“那好,你继续暗中调查,同时要确保自己的安全。我会找机会向皇爷爷禀报此事,但在此之前,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对了,我爹知道吗?”
“他还不知道,我只告诉了你。”唐赛儿回答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你继续暗中调查,但切记不要冒险,我会尽快找机会向皇爷爷汇报,但在此之前,我们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我们的行动。”
两人分开之后,朱雄英想了想,还是决定亲自去会会这姚广孝,看看他究竟要干啥。
看了看天色,还早,三宝马车已经准备好了,朱雄英上了车,淡淡道:“去鸡鸣寺。”
马车在鸡鸣寺外缓缓停下,朱雄英走下车来,缓缓朝着山上走去,抬头望向这座古朴的寺庙。鸡鸣寺的钟声悠扬,回荡在宁静的山林间,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朱雄英迈步走进寺庙,只见僧人们或诵经或打扫,一片祥和的景象。
“住持,我来寻人。”
一老和尚看向朱雄英:“不知殿下要寻谁?”
“道衍和尚!”
老和尚朝着后院一指:“殿下去吧,东厢房便是道衍的住持。”
朱雄英来到小院门前,轻轻敲响了门扉。片刻后,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僧袍、面容沉稳的中年僧人出现在门口。
“施主,不知有何贵干?”姚广孝语气平和地问道。
朱雄英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在下朱雄英,特来拜访道衍大师。”
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原来是皇孙殿下,久仰大名。请进。”
落座后,姚广孝斟满茶,递到了朱雄英面前,笑道:“不知皇孙殿下寻我有何事?”
朱雄英没回话,看了看满满的茶杯,笑道:“看样子大师不是很欢迎我啊。”
“来者是客,何有不欢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