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36章 绿林之起

第36章 绿林之起 (第2/2页)

【王匡亲自带兵出山,提前埋伏在了荆州军的必经之路上,又派遣将领马武带兵绕到荆州军后方,切断敌军后路;荆州军毫无防备,就被王匡率军伏击,惊慌失措,数千人被歼灭;而残兵在慌乱之下回逃,却正撞上了马武的军队。】

【最终,荆州牧本人被俘虏,两万大军都被歼灭,还给绿林山送上了大量的辎重。】

【此时是地皇二年。】

【在这一次大获全胜后,王匡和王凤继续兵攻占周边的县城,并获得了成功——他们将监狱打开,放出了犯人;将粮仓打开,里面的粮食分出一部分给当地的穷苦人家,大部分搬回了绿林山当做粮草。】

【随着他们的屡屡获胜,投奔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快,绿林大军的人数增加到了五万余人。】

【不过不太妙的是,在第二年,由于人数过多和卫生饥饿等问题,在绿林山爆发了疫病,五万余人几乎死掉了一半。】

【同时,上次战败的王莽卷土重来,又派遣了新的军队前来剿灭绿林山。】

【为了能够继续发展,避开爆发的疫病,也避开王莽的兵锋,绿林军决定分兵——王匡和王凤,以及马武、张卬(áng)和朱鲔带领一部分人马北上前往南阳,被称为“新市兵”;而王常、成丹等人率领另一部分人马向西进入南郡,被称为“下江兵”。】

【就在绿林军分兵之后,地皇三年,在平林便有人于平林起兵,响应绿林军,并并入了新市兵中;同年,刘氏宗亲、汉景帝第六子的后人刘演和刘秀兄弟起兵响应,称为舂陵军。】

李世民摇头,新朝的军事调动情况,简直和个筛子一样,想要获知消息毫无难度。

而这种消息随意传播、四面透风的情况,显然对于作战而言并非好事。

想当年,他尚在前线领兵之时,想要获得敌军的消息,还得亲自带上几个人出去打探,虽然危险度不小,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知到最确切最有时效性的消息。

但是放在新朝这种情况下……何须费此心力,冒如此风险?

作为后来者,他着实不清楚王莽究竟是怎么想的,也并不清楚当时王莽对朝堂的真实掌控情况。

——他到底是真的就没有这个要保密军事情报的意识,还是有这个意识却没有做到保密?

若是前者,那么朝中难道就没有人提醒他吗?是有人提醒但是他不放在心上,还是朝中百官竟无一人愿意提醒?

若是后者,那他是有这个意识,却又有其他打算,所以干脆放任消息流传?还是他也坚定要控制军情流传,但是却压根做不到?

李世民摇头,这些好奇与猜想,不过是后世人的探究而已。过往的历史对他而言已成定局,不知道也没有什么问题,左右他和大唐的官员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此时,再把注意力放到绿林军身上,李世民便看到了被光武帝列入名录的将领:“马武,云台二十八将;王常虽非二十八将,但也为三十二将之一。”

马武被刘秀归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另有四将虽非二十八将但也入了云台图,其中之一便是王常。

绿林军的这些人,青史留名者可不算少数。

李建成则对另外几个人比较好奇:“耶耶,王凤最后到底去哪了?还有那个张卬,后来也没他的记载了。”

王匡最后兵败身死,但是王凤却没了消息。按理来说,以王凤当时和在历史上的身份和地位,不论他是被更始帝杀死,还是在战斗中身死,总该有人记载下来的——这是常理。

但偏偏,王凤就是消失的无影无踪,毫无消息。

而那个张卬,同样如此,虽然他的身份并不如王凤重要,但起码也是绿林军的主要将领之一,还参与了游说赤眉军杀死更始帝的事情,怎么也没了影踪?

这两人的情况,不论如何,都应该有一个最终的结局。但为什么就好似直接中断了?

-

刘邦在心中一算,有些惊讶:“王莽败的竟这么快?”

这绿林军起兵,是在天凤四年,等到王莽发兵攻打未果,就到了地皇二年。

而已知天凤纪年共六年,也就是说王莽放着绿林军不管足足有至少三年;而在他第一次发兵攻打绿林军失败后不过两年,他自己就彻底身死了。

——这也太快了吧?

想当年秦末的起义,从陈胜起兵,到楚汉争霸,到最终他自己获胜……哦不对,王莽对标的应该是秦朝灭亡,而不是自己获胜建立大汉。

要这么算来的话,王莽败亡的也不是特别特别快。

“刘演和刘秀,乃公的这两个后代,是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同样在天凤四年,在距离长安较远的鲁地,琅琊郡海曲县,一名被称作吕母的妇人登上了奎山西面山脚下的土台祭天。】

“?!”吕雉坐直了身子。

在另一处宫殿,刘邦也是同样的反应。

而这样的反应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汉昭帝。他并不小看女子,当年卫后在长安混乱之中也曾经取武库兵器,调遣卫队,乃至征兵。

可是这个吕母看起来也并非什么高门大户的夫人,而是普通的民妇——在民间,在黔首之中,也能出现这样的人物吗?

-

对于民间百姓而言,这个画面的冲击力更大。

因为画面中,吕母的衣着打扮显然不是什么贵妇人,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女子。

自这个神迹出现以来,他们看到的征兵起义并不少,各种各样的人都看到过,但是一个女子登上祭天台祭天,看样子是要领兵起义……

这个场面确实是从未见过。

民间的妇人确实与贵妇们不一样,她们同男子一样都要下地干活,要耕种劳作,需要干农活的时候是不会搞什么男女之分的——能耕种,能够在作物成熟之后抢收下来,谁还管男人女人?

但是这种领兵的事情,这种祭天的事情,是大事,是祭祀,通常当然还是由男人主导男人参与的。

在前面几个民风尚且较为开放的朝代还好一些,在后面的几个朝代,对女性的束缚只有更深。

但不论哪个时期,他们确实也都不知道原来还有女人要去领兵,要去举起起义的大旗。

或许一些读书人知道,但是百姓们确实是一无所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