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昆阳战起 (第2/2页)
要说威慑,还是严尤说的那样,一举攻破宛城外的起义军,这样的威慑才是真的有效。
王邑一定要选择昆阳,是无知;丝毫不理会严尤的建议,更是傲慢。
话说,西汉的大司空原名应当是御史大夫来着吧?
御史大夫,主要职责应当是监察百官,不管怎么看都和军事作战没有关系。王莽怎么想的,要把这样的官员作为数十万大军的主帅?
以及王寻,这个大司徒——丞相,虽然丞相的职权的涉及面要广上不少,但是同样不涉及指挥作战吧?且王寻本人的经历之中,也没有亲临前线这一历程。
所以王莽是怎么想的?他到底是怎么挑人用人的?
以及,当时真正和军中有关系的大司徒是谁来着?
【王莽大军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王凤和刘秀等人当然也了解到了他们的最新动向——他们向昆阳这边来了。】
【因此,昆阳的守军开始整备,周边的散落的军队也纷纷进入昆阳,加上刘秀率领的在外的三千骑兵,最终昆阳内部的守军数量达到了一万人左右。】
【一万对四十万,这样的人数差距简直可怖——这都不是数倍、十倍,而是四十倍。虽然目前看来,王邑好像只派了十万人来进攻昆阳,但即使如此,敌军的兵力也是己方的十倍。】
【如此悬殊的差距,导致不少将领对能否守住昆阳的信心非常不足,对于是否要坚持守在昆阳也心存疑虑,普通的士卒更是忧心忡忡,他们想要回到自己的地盘,与妻儿团聚,保存力量。】
【见状,作为认为此时应当坚守昆阳的刘秀出言劝阻:“如果昆阳失守,那么不出一日,周边各部也必将被歼灭,难以保全,再无再起之日。”】
【如今刘演率主力攻打宛城,根本腾不出手来救援昆阳以及其他城池,如果我们不守住昆阳,而是四处分散,那么昆阳必然失守,而分开的各部也必然没有什么好结局,连最后的财物也不可能留下。】
【但是若是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存亡与共,集中力量坚持守住昆阳,那么说不定还能有获胜的机会;而若是能够守住昆阳,那主动权反而就落到了我们的手中。】
【到那时,建立功业也未可知。】
【由于绿林和舂陵双方的矛盾,刘秀的建议并没有立刻被采纳,昆阳城中依旧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没过一会儿,王寻王邑派遣而来的大军就已经能够看到影子,即将抵达城北,绵延百里,不见末尾。】
【此时,情况紧急之下,王凤等人选择采纳刘秀的建议,并就此商议应对之法。】
【最终,王凤和王常两人率军坚守昆阳,而刘秀带着十余骑即刻从南门出城,去周边地区调集援军,到时回来支援守军。】
“十万!”有人惊呼,他们已经全情带入了起义军,虽然这时候的起义军已经又拥立了新的皇帝,虽然他们也没有什么上战场的经历。
全情代入之后,对于起义军的每个遭遇,都牵动着他们的心神。
此次王寻王邑带兵来袭同样如此。
虽然他们也搞不懂什么战术之类,但是人数他们还是能够看明白的——城内的起义军最多也就是一万人而已,可那些来进攻的敌军最少都有十万人!十万人啊!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量?
十万人,即使是用人海战术,都能将昆阳城踏平吧?起义军该怎么办才能找到生路?
一万人就已经不算很少,但是十万人,这样的差距,除了天真不知事的幼童外,任何一个人都感到绝望——这是能够通过团结一致打败的敌人吗?
“还有机会!还有机会!”有人喊道,“他们是守城又不是攻城,还有城墙,只要能够守住,只要能够坚持住——”那就有机会了!
虽然看起来机会也不是很大……
但这也足以让人心短暂地振奋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百姓从这四十万变百万中得到了一些灵感:难道当时那xx的军队也是这样虚张声势的,他们实际上的兵力压根没有那么多?
【在刘秀带人紧急出城后,王邑和王寻派兵包围了昆阳城。】
【新军的作战风格也充分体现了王邑这个统帅的个人意志:一定要展现出我大军的强大力量,威风凛凛!】
【因此,他们先是将昆阳包围了十层以上,又设立了百余座军营,将旗帜插得漫山遍野,锣鼓声一刻不停,声传十里。】
【而攻城的方式也是大开大合,一边在地面上直接向城墙发起冲杀,用冲车和棚车顶在最前;又调集了军中的所有弩箭向昆阳城发射;一边又从地下挖掘地道,尝试挖到城墙下避过城头的攻击,甚至直接挖垮或者挖过城墙。】
【但是起义军此时的作战意志也很坚定,毕竟大家真的投了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加之不少人对于新朝是真的心中埋藏着深深的恨意,因此一时半刻,即使攻势猛烈,新军也还是没能拿下昆阳城。】
【可好景不长,昆阳城到底是一座小城,城中的粮草不多,守军也不多——人数上的巨大差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弥补的,身陷重围的恐惧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克服的。】
【新军可以轮番进攻,交替休息,但是守城的起义军由于人数太少,根本做不到这些。】
【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凤等人有些顶不住了,他们甚至一度想要干脆投降算了。】
【但是这个请求被王寻和王邑拒绝了——昆阳顶不住了,那我们为什么要接受你们的投降?你们投降了,我们的功业怎么算?我们的战果怎么算?只有攻破昆阳,将这些逆贼尽数斩杀,才能向天下昭示一下大军的力量!】
【因而,新军并不接受投降,攻势还更猛烈了起来。】
【可这对于起义军而言,某种意义上也并非坏事。他们已经动摇的坚守之心,已经涣散的作战意志,在这样的毫无退路之下重新凝聚了起来,变得比以往更加坚定,真的再度守住了昆阳。】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定地走一条看起来非常艰难的没有希望的路的,即使是这些起义军,他们大多也都是常人,包括主将王凤等——在动摇的时候,他们都需要来自外界的一点点推动。】
【上一次推动他们的是己方的刘秀,但这一次,敌军却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