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炀帝撒军 (第2/2页)
终于,炀帝顺利抵达了大军营地。
此刻,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硝烟弥漫。
然而,待到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之后,数位经验丰富的大臣和身经百战的名将们却敏锐地察觉到。
这场战役的胜负天秤已然开始向敌方倾斜。
在这紧张的局势之下,如果他们敬爱的陛下再不做出撤军的明智决策。
那么他们那浩浩荡荡、号称百万雄师的庞大军队恐怕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
只见临时帝帐之中,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一位身着紫袍的老臣面色沉重地缓缓开口道:“陛下啊,以臣等之愚见,此番战役咱们已然落败。
此时此刻,当务之急乃是及时停止损失,想方设法保住现有的实力,以免我军遭受重创而元气大伤呐!”
然而,就在这时,另一位身穿红袍的大臣却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
猛然站出身来,对着刚刚发言的紫袍老臣厉声呵斥道:“一派胡言!
依微臣之浅见,当下之计应当迅速集结中军的所有精锐兵力,全力攻入帝都兰音城。
同时,下令东西两翼以及后方的军队留守原地,充当后卫部队。
如此一来,既可确保我军主力顺利入主兰音城,又能让其他部队有条不紊地缓缓撤退入城。
待到那时,凭借着兰音城高耸坚固的城墙,定能抵御住帝国军队如潮水般汹涌的猛烈攻击。
再者,命令后方的部队撤回,恰好能够与我方主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将那帮胆敢发动暴乱的乱党一网打尽!”
这着实称得上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妙计啊!
此计乍一看似乎确实存在着些许道理。
此刻,众大臣皆齐声说道:“臣等一切全凭陛下圣裁决断。”
隋炀帝则微微皱起眉头,开始认真地思考起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隋炀帝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其实这里面有着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其一,当前的战场局势对于他们而言可谓是相当不利。
秦炀帝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已然发现,战争的天平正逐渐向着帝国军队那一方倾斜而去。
倘若他再不迅速果断地撤退,恐怕就极有可能被永远留在这片战场上了。
其二,此次战役,隋炀帝原本所期望达成的目标乃是速战速决。
然而事与愿违,如今双方竟然已经僵持了数日数夜之久,使得他们早已深陷于完全被动的艰难处境之中无法自拔。
三,之所以如此这般地做出这个决策,是由于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认定。
即便他们能够成功入主兰音城,恐怕最终也难以守住这座城池。
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尚未赢得兰音城百姓的心。
一旦强行占据此地,必将深陷于兰音城内外势力的双重夹击困境当中。
面对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形势,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他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下达了撤军的指令。
以保存己方现有的有生力量。
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唯有保住实力,日后方才有卷土重来、一雪前耻的机会。
同时炀帝又单独的给后方的统帅发布一道命令,命他留六万人马守在那里。
并继续攻击后方的帝国军队,剩下的十几二十万的兵马,全部调回来。
合兵一处,消灭暴乱之徒。
伴随着炀帝那道撤军命令的正式颁布下达。
这一道看似普通的军令却仿佛长了翅膀一般,以惊人的速度沿着军队的层级架构,自上而下飞速传递着。
其传播之快,犹如闪电划过夜空,令人目不暇接。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身处兰音城内负责先锋作战的大将军叶沐风。
以及分别镇守城东翼、城西翼和后方的诸位统帅们,纷纷接收到了这一则至关重要的命令。
一时间,整个军营都弥漫起一种紧张而凝重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