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讲四讲 (第2/2页)
“怎么?要去告某?本官姓孙名询!”
“喔,原来是环庆经略使孙大人!问及大人姓名,不过是让人记小过一次。大人口出狂悖之言,对本教谕咆哮怒吼,是以记小过一次,以兹薄惩。”
孙询原是陕西转运判官,负责陕西财赋,原是大大的优缺,做的很是舒适。只是富平战后,原本的环节经略使赵哲临阵脱逃,被皇帝下令斩,赵桓当时并不了解宋朝的官僚体制,便以张浚的建议,让此人代赵哲为经略使。
此人原本不过是个文官,对军队全不了解,对打仗七窍只好通了六窍,尙有一窍未通。却是刚愎自用,嫉贤害能,赵哲死后,他不思安抚环庆军心,只知道以官威压服,上任不到一月,军中屡屡有事生。他也妙极,竟然召集诸将,喝斥道:“你们都说赵经略死的有冤,今直言相告,尔等项上人头亦是不牢!”
如此一来,差点害的环庆军哗变,世袭的环州将领慕洧情知不妙,连夜上奏赵桓,派来钦使安抚军心,这才勉强稳住。
经此一事,赵桓知道此人才不堪用,理财则敷衍了事,治军则必定败绩,因借着南归官员的名义,大办学习班,将孙洵一类的人物,尽数塞进一批。
这孙询能力虽差,脾气倒很刚硬,听到教谕要记他小过,当即冷笑道:“嘿,记过?本官辞官不做,回乡为民,贵官就是记过,又能如何!”
此人知道皇帝不喜欢他,上司也对他没了信心,此后官场难混,勉强到班报道,算是给皇帝和李纲一个交待,此时硬顶硬撞,打算就此收蓬,回家乡享福。
“辞官?嘿嘿,孙大人,本班的规矩,尚未讲明。”
“什么规矩?”
“规定地点,规定时间,不到本班毕业的标准,不能离开。”
此语一出,不但孙询瞠目结舌,就是其余抱着和他一样心思的官员,也是吓的傻了。
那教谕连连冷笑,又道:“各位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一个堂下学习都弄不好,就想辞官不做?诸位大人,国难当前,以往的老规矩却是要改一改了,做不做官,辞不辞官,都由不得诸位。想你做,你不做也不成,不想你做,你想做也不成!再有要辞官的,一律记过!”
他越说越是严厉,到最后,竟是如同训斥。也难得他小小七品文官,敢当着这么多朝廷重臣,如此行事。
待他训罢,自有几个小吏又紧接上前,一条条一桩桩将这学习班的规矩讲明。条款之多,规定之细,惩训之严,却令这些官员听完之后,如同冰水淋头,从头凉到脚。
这样的所谓的堂下学习,如同囚禁,形同坐牢。却偏生是冠冕堂皇,大义在前,再加上许多细则约束,更令人苦不堪言。
最妙的就是,这样的规定并没有什么真正触犯人身体或是钱财,有很多玄妙的东西,让人一想害怕,却又不知道你怕它在哪里。
而不准辞官的规定,更是使人逃也不能,当真是除死不休了。
有那聪明灵醒点的,想到其中的可怕之处,已经全然没有了之前的轻松,一个个脸色铁青,双手颤抖。
再去看那教谕,虽然怒气已消,又是笑咪咪模样,却是再无人敢轻视于他。
“好了,既然诸位大人都已明白,咱们就可以开讲。”
教谕宣示之后,诸官坐定,有一青年读官上前,抱着一摞教材,大步上得台来,捡开第一页纸,读道:“诸位大人,为官之道,最重者,当为四条。这四条,便是:公、忠、廉、能。如何才能体现出来,咱们分头来讲,把这四讲学完,诸公自然可以结业了。”
他说罢微笑,开始照着赵桓编定的教材来讲。
秦桧一直没有做声,此时抽得一个空子,偏过头去,轻声向那教谕问道:“敢问大人上下?”
那教谕看他一眼,笑答道:“不敢,姓余名平。”
“日后有机会,当与大人多亲近亲近。”
“那是下官的荣幸。不过,课堂之上,秦大人敢好不要说话了。”
秦桧微微点头,不再做声。
余平亦是微笑,不论如何,他不负皇帝所托,这第一次的杀威棒,打的极狠,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