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探讨 (第2/2页)
老吴这个年纪搁后世,那正是做官的黄金时期。
毕竟哪个国家级干部,不是五十出头快六十。
可当下,人活七十古来稀,六十岁已算老了。
朱元璋道:“快了,等咱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让年轻人接一个没什么阻力的班。”
他大孙长在民间,即便要交给他大孙这副担子,那可得把荆棘上面的刺拔得更干净。
“行,你自己看着办,反正得当心身体,我这几日又弄了个新菜,你来尝尝。”
...
很快,菜做好,朱大福端上了桌。
吃着饭,朱元璋聊起了银矿的事情。
现在虽不能光明正大让他大孙接触朝中之事,但他也能间接转述,让他大孙有所了解。
“王家倒是挺有本事,一来一回就给自己弄了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银矿,外面那些寺庙道观那些人有多少也得仔细查才是。”
那些可都是王家培养起来的人。
朱元璋回道:“锦衣卫已经去查了,教徒来自哪里,从哪里进入的白莲教,查清楚这些也不算难。”
既然要查,那就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对了,那些教徒朝廷是怎么安排?”朱大福问道。
对这个事情,朱元璋现在还在发愁呢。
朱元璋如实回道:“还不知,若找出他们的原籍也不难,正因为在原籍生活不下去,衙门才背井离乡出来的,发回原籍对他们来讲怕并不是最好的结果。”
若朝廷无安排,那倒正好可为他所用。
朱大福道:“朝廷若不知如何安排的话,不如就交给我吧,我来安排。”
不过,这些都是劳力,虽是帮朝廷的忙,但也没有交与私人的。
他这般说也就只是说说罢了,成就成,不成就算了。
没想到朱元璋开口就道:“成,都交给你了。”
老吴这别的毛病没有,就是太好说话了。
安排这些人,那得朝廷说了算,他这般大包大揽的,万一朝廷不答应,他岂不要食言了?
朱大福道:“老吴,我就只是说说,庄园新开垦的地虽又招募了些流民,但也还差不少,这些人若能过去,他们能有口饭吃,那地也都能种了,我看那周围还能开垦出不少来,解决他们的生计肯定是不成问题了,若...”
朝廷只给了他五千亩,剩下的那些虽荒着,他也无权耕种。
“咱早就没想到呢,东郊那些无主之地都给你,你帮咱把那些流民养活了就行。”
那可是朝廷的,老吴说了能管用吗?
“你准备种就成了,咱回去就与皇帝老爷子请旨。”
老吴虽喜欢大包大揽,倒也不食言。
没等朱大福说话,朱元璋紧接着,又道:“银矿的那些白银倒也不少,当下却铜却银,若非皇帝老爷子一锤定音,以宝钞代替这些东西还不知道得出什么乱子呢。”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却没有统一稳定的货币,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不过,宝钞的问题也很大。
朱大福作为过来人,如实道:“不是我说,那宝钞用不了多久就会像废纸一般了,普通百姓以物易物,商贾的大额交易以钱庄的银票交易,唯一会用宝钞的地方也只有在朝廷恩赏的时候会用到。”
朝廷需要奖励,又不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只能用这些由朝廷发行过的宝钞奖赏了。
“什么?为何?”朱元璋大惊。
这可是他引以为豪的东西,本想让子孙后代万世受用的。
朱大福道:“朝廷印刷时有限度吗?没有吧?哪里需要军费了,开印,哪里修桥补路需要钱了,开印。
老吴,你可以想想,军费实际所需是宝钞吗?那是吃喝拉撒,修桥补路所用是宝钞吗?那同样也是吃喝拉撒,吃喝拉撒这些东西是既定的,一味印刷宝钞,可不得让宝钞贬值吗?
这好比现在就只有这么一盘菜,你我都想要,本需五个铜板的宝钞就够了,你我手里只有五个铜板的宝钞,那他就值这么多,可若你我手里的宝钞变成了五千两呢,那他又得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