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骚动,分外眼红 (第2/2页)
但是要知道历史上的名人所留下来的名句并不只这一个,还有一句“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从这一句上就能看出来人们对太平盛世有多么的渴望了。
而随着事情的发酵,作为李唐皇室和岭南冯氏这个联合目前最大的敌人,五姓七望也发现了事情有些不太对了。
现在民心几乎已经一边倒的朝向了李唐皇室,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不在意民意,但却又很在意民意。
民意对他们来说是在自己愿意的情况下虽是推翻皇权统治的一个保证。
现在大唐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已经有了越来越好的趋势,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怕是等以后五姓七望想推翻李唐皇室的统治会有些困难。
在太平且生活有保证的时候,谁又愿意跟着你去做那种脑袋挂在腰上的事情?
有肯定是会有的,但那些都是存着想往上爬的人,是想要权势的人。
可人人都想要权势,谁有去做那冲锋陷阵的马前卒呢?
眼看着舆论发酵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但五姓七望却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贞观二年的那场蝗灾对于五姓七望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岭南冯氏的四十万石的粮食让他们丢尽了颜面,而后来的盐价事件更是让这种情况加剧了。
他们现在仍然想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限制住李氏皇族,但却已经不能用原来认为最简单的方法了。
盐价他们已经撬不动了,他们手里的盐怕是还没有李氏皇族和岭南冯氏加起来的一半儿。
而粮食呢?他们短时间之内是不敢再动了。
若是再动,那他们恐怕要在几十年内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也不能再像隋朝时期那样振臂一呼就有无数人拥护。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其他的办法。
贞观四年八月,大唐建国之后第一个外来的使节团终于还是到了。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使节团的特殊性,也不知道这个使节团的最后结果永远都不可能是善终。
因为,他们是倭国的使节团。
进入八月之后冯智彧的兴致就一直都不怎么高,整天都是蔫蔫的。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虽然冯智彧还没有见到倭国的使节团,但是在那个使节团进入长安的三天前他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自从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就感觉浑身都不得劲。
他想整死这个所谓的使节团很简单,毕竟这个时代的信息和交通都不发达,想要悄么声的整死几个人很简单。
作为倭国的使节团,他们有朝一日是肯定要回倭国去的,到时候在海上弄点儿埋伏,然后再把罪名都推给海难,事情就能完美的解决。
但问题在于冯智彧的粪青情结上来了,他想要在长安就整死这群矮子。
后世有句话冯智彧很喜欢,二十八年的奋斗,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你以为挣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因此,随着倭国使节团的进京,冯智彧是一天比一天心痒难耐。
而心痒难耐的也不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