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疆爱无痕 > 第136章 135:扶贫牛

第136章 135:扶贫牛 (第2/2页)

这晚,骆滨挤出时间赶到李献在西域县的家里,去商量出售扶贫牛的事。

农忙时节,李献一般都住在沙枣树乡的沙场。

可最近,他不得不在县城和沙枣树乡来回奔波。

王仪怀孕了,孕吐得厉害。

李献已跟前妻有一对儿女,这对儿女都已考上大学。

他四十多岁的年纪,算是老来得子。

王仪端着切好的西瓜放在茶几上,催促道:“老三,赶紧让斯琴怀上孩子,到时候咱俩家结成亲家。”

骆滨戏谑道:“万一,咱俩家生的都是同性呢?”

李献接话茬,“要是同性,就让他们成拜把子兄弟或义结金兰。”

王仪八卦道:“你跟斯琴结婚也快半年了,她咋没动静,是不是你光顾着田地的事了?老三呀,不要光闷着头在万亩地播种,斯琴那块地,你也该多播些。”

听着王仪大喇喇的调侃,骆滨弄了个大红脸。

他羞得不敢直视王仪了,连忙对李献说:“李哥,刚在吃饭时说的扶贫牛的事,你咋想的?”

李献嘿嘿笑道:“能咋想?既然艾力那个老狐狸找上门了,咱们还是要支持下的,不过,咱这200头牛都是孕牛,不能按空胎母牛估价。”

骆滨心里轻松了,“那没问题,乡里说了,就按照母牛的实际情况估价。我打听了,现在市场上怀孕五六个月的母牛大概在3200块钱左右。”

李献嘴角上扬,双眼一亮,“咱去年十月份可都是均价在1700块钱买回来的,除去成本,每头牛能不能落800块?”

骆滨每天都记着养殖牲畜的成本账目,心里早有一笔账,“800块钱只少不多,咱们养殖的牛吃的是地里的麦茬和玉米秸秆,都是咱地里现成的饲料,除去人工、兽药、还有去年秋天留的那20吨玉米,每头牛净落一千块。”

旁边的王仪脱口道:“出售200头牛,净落20万,好买卖呀!”

李献兴致高昂,“小老弟,在万亩地搞养殖和种植立体化发展,这条路子看来是走对了。咱就脱手200头牛,把这净挣的钱再去买羊,麦子地一收,咱就在那地里放牛羊。”

骆滨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咱3000亩地麦子套种着苜蓿呢,牛羊天天吃新鲜的苜蓿草,那还不都得撑死。”

王仪噗嗤笑出声来,“李老头,在养殖上,你要听老三的。”

李献眉头皱着,“哪咋办?我那200亩地今年可都种上了苞米啊。”

骆滨轻笑,“我都想好了,把咱屋后那500亩地玉米找康拜英收回来,当青储饲料,把牛羊都赶在这500亩地放养。用铁丝网把这500亩地围住,不让牛羊糟蹋周围的庄稼。”

李献来了精神头,“青储饲料,听说过,能行吗?”

骆滨道:“行,准行,连喂养牛羊的槽子我都想好了,我妈她们单位电焊厂倒闭了,正给内部职工低价处理一批铁皮和焊接的设备呢,我准备把铁皮全部低价收购回来。”

李献提醒着,“电焊厂的电焊设备也全部收回来,今后用的着,那阿姨的退休工资谁给发?”

王仪没等骆滨回答,抢话道:“肯定是县劳动社保局发呀。你个老李头,这两年,市里搞养老金扩面征缴呢,我把咱俩前面的养老金都补缴了,一下子缴了将近10万呢。”

李献眉开眼笑,“老婆子就是我的贤内助。”

王仪提醒着骆滨,“老三,你也跟斯琴赶紧去社保局缴养老金,咱们这些干个体的,老了也能领上退休工资。”

骆滨呐喊,“可斯琴没干个体呀,在家当家庭妇女呢。”

王仪摆摆手,“没事,扩面征缴嘛,没那么较真,只要每年能缴纳养老金就行。这样,我给在社保局的朋友打个招呼,你去找他,他们现在都有任务,完成不了,年底没奖金。”

骆滨乐道:“行,明天就让斯琴去办这事。”

就在骆滨在李献家商量出售牛的事时,骆波也在西域县一家清真餐厅请五名不同族别的修理工吃着晚饭。

他们正在商谈每月的工资,以及吃住的地方。

建筑商老谭也在,这五个修理工都是在他建筑工地打工的技校毕业的学生。

年龄都不大,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和蒙古族。

第二天,骆波就带着五名修理工开始收拾曾经开舞厅的大仓库。

这五名工人都有干过建筑活的经验,拆除舞厅里面的摆设很轻松。

就连修车厂的基础都是这五位修理工动手干。

骆波联系的设备半个月就要到货。

他计划一个月内让自己的修车厂开张。

2004年中国歌坛出现一匹黑马,唱了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这首充满西域情调的歌曲一夜间响彻中国大地。

XJ大街小巷都响彻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是停留在WLMQ难舍的情结……”

骆峰家斜对面马嘎娃的“马家杂碎店”那摆在门口的音响,每天将这首歌曲循环播放。

就连老农骆峰也能哼哼两句。

门前修路带来的不便和嘈杂声,并未让阿勒玛勒村各族村民感到烦恼。

他们脸上都呈现着舒心的笑。

每天都会去关心工程的进度。

骆峰夫妻俩并肩站在修路的工地外,眺望着眼前的一片热火朝天。

酷暑下修路工人背心都湿漉漉一片,可仍忙个不停。

骆峰夫妇会不时给修路人送些西瓜、洗干净的西红柿,或者是清脆的黄瓜,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这对通情达理的老夫妻知道,修这段路开展拆迁工作,包含着乡镇基层干部的辛酸眼泪、司机们的怅然长叹、公路人员的焦虑不安和监理人员干裂的嘴唇。

村里人亲眼目睹到,在这万马战犹酣的筑路工地,地区交通局的各族干部职工日以继夜投身工地。

同时又有多少筑路人员屡建奇功,以路为家,血汗遍洒这条水泥路。

门前的这条公路3月份动工,9月初就竣工。

居住在路边的村民家,一出门就是干净的水泥路,一想起来就美的慌,人人都眉开眼笑。

骆滨开着皮卡车从县上回来,他把车停在后院的敞篷下。

走下车对着在后院菜地拔草的李羽说:“妈,等门前这路修了,攒劲地很,可省不少轮胎了。”

蹲在菜地的李羽抬头眯眼望着脸上挂着笑的骆滨,“扶贫牛的事办好了?”

斯琴听到皮卡车声,就端着一杯凉茶迎了出来,递给骆滨。

骆滨喝着凉茶,喜滋滋地说:“妈,这次,乡里没让我吃亏,贫困户挑选的那200头牛,估价都在3300呢,代管协议也签好了,监督的单位挺多,这会不怕有人再诬陷我了。”

赶着老牛车来到后院的骆峰,把牛拴在阴凉处,不咸不淡地接话道:“那是,200个贫困户到你地里尽捡那些个大壮实的母牛挑,剩下的都是小点的,3300块,你以为还多呀?!巴格达提那天就说了,贫困户挑的母牛都是最早下牛犊的那批,不到三月就下牛犊子,应该至少在3500块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