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Chapter 22。 (第2/2页)
老汉密尔顿肯定地点头,“对,应该说赫尔曼先生从不主动讨人喜欢,他给人一种你别靠我太近的感觉。一直没结婚,从不积极参与舞会社交,但你不能质疑他的品格。
和夸夸其谈的那些商人不太一样,我偶然得知他捐建了一片公墓。
但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去谈什么慈善,也不喜欢被人问这类的事。做善事,不是他拉关系的筹码。”
老汉密尔顿有些唏嘘,“赫尔曼先生来斯托克时,应该三十多岁,当年我还是一个孩子。听镇上的猜测,他也许早在葡萄牙早结婚生子。
谁又想到三十年后,我做了镇长得知他的死讯,压根没有见到他有亲人出现。
其实,自从他海贸失败后,就一直呆在瓷窑作坊。刚开始还有几位雇佣工出没,但后来就他一直一个人住着。”
“听说赫尔曼先生死后无人收敛,为他收尸的是一位远来的朋友,而那个瓷窑也一度传出了闹鬼传闻。”
凯尔西观察着老汉密尔顿的脸『色』,见他面有戚戚,看来诅咒一说影响不小。“对于这些,您了解多少?”
老汉密尔顿抽了一大口烟,沉沉吐出烟雾,“破产后,赫尔曼先生的身体一直不好,听说有着严重的肺病。但那个夏天,他是腹泻致死。
那年就是1854年。伦敦爆发了霍『乱』,得了霍『乱』的人会呕吐腹泻而亡,这和赫尔曼先生的症状很像。您能明白当时斯托克的人心惶惶吗?”
腹泻而死的病因很多,霍『乱』是其中之一,藤黄中毒也是其中之一。
这个时代,哪怕是一些具有医学背景的人,也不能将不同病因的病症差别分得清清楚楚。
赫尔曼因腹泻而死。
斯托克镇上的人怀疑他得了霍『乱』,但何尝不是与明多拉村所谓中了诅咒的人相似。
凯尔西微微蹙眉,“你们将他的尸体烧了?”
老汉密尔顿无奈点头,“那年草木皆兵,工坊的邻里都怕染病。与赫尔曼先生的朋友商议后,一起做出了焚烧入葬的决定。
后来出了闹鬼传闻,都说因为赫尔曼先生死也不得安宁。
入夜后,他家瓷窑的烟囱还会冒黑烟,但没人敢一探究竟。直到我退休前,那块地一直荒着。”
屋内,一时无言。
赫尔曼的一生,起起落落,足够让人唏嘘。
凯尔西没有妄下评判,毕竟对赫尔曼的了解并不完整。
等老汉密尔顿情绪缓和一些,她再追问,“您还记得赫尔曼先生的朋友吗?他的年龄、长相、来历,以及什么时候离开的斯托克?”
“哦!我记得一些。他姓黑尔,大概二十五六岁。当时,我原以为是赫尔曼先生的家属来了,毕竟他与赫尔曼先生相差了四十岁。”
老汉密尔顿因此有印象,黑尔解释他曾受赫尔曼的照拂,两人是忘年交。
“至于长相,他面相斯文,但体格并不瘦弱。”
老汉密尔顿尽可能地回忆,对凯尔西画出的草图添补细节,“黑尔先生差不多是这种类型,没有过于引人注意的特点。”
凯尔西微微颔首,即便是此图也不能全信,毕竟二十年的变数太大。人的记忆会模糊,人的长相也会改变。
“那么他的来历呢?黑尔先生提过从哪里来吗?”
老汉密尔顿还真有印象,“有!他提过是从牛津大学赶来。我忘了具体说辞,大致意思是在牛津大学住校读书,而万灵学院不好请假,让他错过了赫尔曼先生的最后一面。”
如今牛津大学不兴走读是真的,但提到了万灵学院?
凯尔西挑眉,自万灵学院1438年成立,它就没有自己的学生。
每年补充新会员,邀请牛津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参加考试,最出『色』的两位入院成为研究员,在英国是一份殊荣。
当然,现在上大学的人很少,普通民众对学院的『操』作细节更是了解甚少。黑尔也能因人而异,编造谎言自抬身份。
万灵学院是否存在黑尔,这一点非常容易查实。
问题在于,一旦确定他不存在,又该如何去追踪真实身份。
“除此之外,您还记得黑尔先生的其他事?比如他与赫尔曼先生在哪里相识,比如他的口音有无特点?”
凯尔西想帮助老汉密尔顿挖掘记忆,奈何他频频摆手,再难记起更多。
老汉密尔顿肯定黑尔的口音接近伦敦地区,“黑尔先生失去了好友又不得不焚化其尸体,他十分伤心没有谈话的兴致。
我们仅就瓷窑工坊的设施处理短暂商讨。他建议全都变卖,将所得款项捐赠出去,当做支持赫尔曼先生做最后一次慈善。”
凯尔西笔尖一顿,“您确定黑尔先生了解明多拉村慈善公墓的事?”
“对啊。”老汉密尔顿答得理所当然,“虽然赫尔曼先生不喜对外人提他做了什么好事,但肯定不会对朋友缄默不语。
黑尔先生说起慈善公墓,还表示了很遗憾。没有能力帮助赫尔曼先生渡过破产之劫,更无法将赫尔曼先生的慈善义举维持下去。”
至此,基本能推定黑尔就是分尸人。
如果有多人参与其中,那他就是一系列大案的主谋。
凯尔西并不意外老汉密尔顿从未怀疑黑尔的身份。
三分假,七分真。
黑尔把握得相当不错。他有一定的学识,编造假身份时夹带一些虚荣,否认与赫尔曼的真实关系,还有意无意彰显出自身的仁心。
这种演技使人无法确定黑尔与赫尔曼的具体恩怨。而他长达十一年的碎尸盗尸,又出于什么样的犯罪心理。
如果制造海难沉船,是黑尔报复赫尔曼。这与将多人分尸,缺少了一段心理变化过程。
再说瓷窑焚尸,『乱』葬岗却出现杂物遗留,好比a字项链。是否表明黑尔在分类处理尸体,人烧了,东西埋了。
同时,有一点奇怪。
从盗尸到劫掠活人,是一种作案的模式变化。按时间线来看两者同时进行,但这不符合犯罪升级的常态。
分尸人黑尔究竟是造成安琪儿失踪的罪魁祸首吗?
凯尔西默默整理着这些疑问,只有找到黑尔才能得到答案。“汉密尔顿先生,您还记得最后黑尔先生说能去哪找他吗?
像他那般的绅士,一定留下了地址。让您遇到赫尔曼先生的相关问题,可以去找他寻求帮助。”
老汉密尔顿惊讶地瞪眼,“对,您猜对了。黑尔先生处理了工坊杂物就匆匆离去,当时留下过一个地址。”
“在哪里?”
凯尔西提笔欲记。
老汉密尔顿苦笑致歉,“二十年,太久了,那个地址早就不见了。如果不是您今夜来访,我都不会想起壁炉灰里的过去,也从没再麻烦过黑尔先生。”
凯尔西面『色』平静,没有因此失望。“您一点都不记得了吗?哪怕是一个郡都行。我很想拜访这位为友奔波的善人。”
老汉密尔顿伸手比划了一个h,“就记得是在牛津大学边上的赫特福德郡。史密斯先生,您确定要去找吗?这个范围也太模糊了。”
“对,我尽力试试。”
凯尔西向老汉密尔顿作别,“十分感谢,您今夜的帮助。”
查案,原本就是从模糊到清楚。
目前有一张黑尔的草图画像,得知他的某些背景与『性』格特征,再了解他可能去过哪里,更要迎难而上地继续追查。
**
一个月后,胖老板送来的核查信到了,万灵学院没有一位符合黑尔描述的存在。
凯尔西的赫特福德郡地毯式搜索却不顺利,没能『摸』到一条有关黑尔的线索。
这不意味着老汉密尔顿记下的是虚假联系方式,毕竟黑尔当年一定想要掌握赫尔曼相关事宜的动向。
可是二十年过去,连『乱』葬岗的怪声都消失了五年。
按年龄算,黑尔现在已有四十六七,说不定就已重伤或死亡。说不定这是造成查无此人的原因之一。
‘轰隆!’
天际电闪雷鸣,很快下起滂沱大雨。
原本宁静的乡间小路,很快便水雾茫茫一片,再难看清前面的路。
“史密斯先生,我们找家旅店投宿吧。”
车夫大卫建议道:“七月初的雨,没那么容易停。昨天我就说它会来势汹汹,估计要持续三四天。”
凯尔西不了解如今赫特福德郡的道路,虽然买了地图,但还是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车夫。
大卫在赫特福德郡跑了七年马车,对此地的天气变化也十分熟悉,昨天就预测将要进入大雨时期。
“好,趁着天『色』未暗,先找个地方歇脚。”
凯尔西想尽快查遍赫特福德郡,但也没着急一时半刻。
大雨天,乡间的土路非常不利于马车行驶,有时还会发生车轮深陷事故。倘若天黑前没找到落脚点,滂沱雨夜在马车里过夜的滋味可不好受。
两人的运气差了一点,这个村镇的旅店歇业了,只能找一户人家借住。
大卫指了指南边,“也许那户乡绅会同意。”
“递上我的名帖吧。”
凯尔西取出一张烫金名帖,既然扮演史密斯兄弟,当然要装备齐全。
汤姆与杰瑞是威尔士某子爵的两位顾问,别管他们的名字有多土,但名帖设计一看就是优雅而多金。
半个小时后。
也许是足够华丽的名帖,也许是足够丰富的借宿费,也许是主人足够的热情好客,不管哪一种,两人很顺利地在班纳特家落脚。
凯尔西换了一套干净衣服前往客厅。
正要与主人家见礼,心中暗道有够巧,这一家人也姓班纳特,就听到楼梯上的交头接耳。
“哦!凯蒂,你快看!”
莉迪亚藏在柱子后,激动地拉住四姐凯瑟琳的衣袖,向朝楼下指了指。“丘比特,丘比特,他对我下手了!”
凯瑟琳也听说有一位绅士来家中借宿,但比匆匆出屋的莉迪亚慢了一步。
这会看清楼下人的模样,她也脸颊微红,仿佛心上中箭。向上帝发誓,她才没有幻想到结婚后的美好生活。
凯尔西抬眸望去,她拿的一直是侦探剧本吧?今夜,该不是来到什么奇奇怪怪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