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 第90节 (第2/2页)
当着魏达的面儿,这几年脸皮已经被恭维薄了的魏仁,现如今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面对这样恶语相向的父母,魏达居然有些不习惯了,这几年他很少回来,但是每次回来,这老两口彼此之间还算是和气,让他都差点忘了,这两个人的关系也曾经恶劣到了何种程度。
默不出声的一个人走开,把‘战场’留给这老两口,魏达这次回来其实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父母,不过现在就不先说了,说了以后,恐怕也就吵不起来了,都憋了好几年了,也该让母亲发泄发泄了。
人都是在变化的,李氏也是如此,别看她现在言语比之前还要刻薄,但是行动上可就温柔多了,最起码不再打砸东西。
因为魏仁名下的产业能抠的都已经抠出来了,府里头哪样东西碎了坏了,要添置只能是从她这边出银钱。
怕是谁都没有想到,让所有人都觉得蠢的李氏,能压制魏仁到这种程度。
一直等到第二天,魏达这才告知老两口第二个消息。
“大伯已经决定要致仕了,我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向朝廷递交了致仕的折子。”
所以昨天晚上两个人的争吵根本就没有意义,大伯也是打算回来魏家村的,父亲根本就别想着把母亲支出去,而有大伯在,父亲肯定是去不成京城的。
魏达饶有兴致的盯着父亲的脸,这表情够他回味好几天的了,失望、疑惑、后悔、苦恼,眼睛还不忘去瞄母亲,露出大块的眼白来。
一个人的脸上,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表情。
第123章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航海司才算是筹备完毕,总共分为四个小部门,财务、外交、制船、兵员。
里面有不少魏氏的老熟人,最多的就是制船这一块儿了,兵员里边,被选进来的有一个是他的四舅兄。
不得不说,被选进来的武将,官职都偏高,魏时不过是从四品,可选进来的武将里头,职位最高的已经是正三品了,像四舅兄,跟魏时的品阶就是一样的,只不过一文一武分属两个体系罢了。
头一次出海带回来的金银,以及所卖物品的价格,基本上都已经整理统计好了,所遇到的外族人,也分门别类的有记录。
根据皇上授意,太子安排,第二次出海已经在准备的过程当中了。
除了原有的那一百多艘船只以外,这次还将多增五十艘船,出海的船员自然也会增加。
但是最万众瞩目的还是总负责人,魏时曾经担当过的角色,这次是不是会换人,又会换哪一个人。
谁都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办的好了,那功劳也是相当大的,魏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光是封爵,官位也升了一级。
别说是朝堂上的文官了,就算是已经有了爵位的皇亲国戚,那也有不少人心动,毕竟谁还嫌自个儿的爵位低不是。
固然这事儿有相当大的风险,可这利益实在让人心动。
魏时也是可以参与大朝会的人了,大多数时候轮不到他发言,基本上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接连得有三四次的大朝会,就这个总负责人的位置,那真的是来回扯皮。
压根就没武官的什么事儿,朝堂更像是文官的战场,嘴皮子和逻辑思维那叫一个厉害,让魏时这个刚刚有幸围观的人叹为观止。
不过这皮球争来抢去,最终能拿主意的还是圣上。
出乎意料,出海这种危险至极的事情,哪怕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可循,可大海是令人难以琢磨的,准备的再是齐全,运气不好还真有可能……
皇上最终定下来的人选居然是二皇子,在众多皇子当中出身最低,一入朝堂就被安排去了礼部,至今都没挪窝的二皇子。
当今这么多的皇子当中,只有太子的存在感最强,其余的几位皇子加起来权利都不如这位多,有一个算一个,存在感都不大,二皇子也是如此。
魏时没什么机会跟二皇子打交道,只是听人说过,这位皇子比较会说话,也比较好说话,在礼部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单从这几位皇子的安排上来看,当今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了。
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冒这样一份险,还真是挺不可思议的。
反正如果是魏时,他是舍不得自己孩子去的。
没有人会跟二皇子抢这样一份差事,也没有人会忤逆皇上的决定。
魏时一直到十月份的尾巴上,才收到大伯的来信。
大伯在他印象当中是严肃的,哪怕他对于后背多有关爱,但面上绝对算不上是一个慈爱的长辈。
当下的大环境也是如此,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对于男性长辈来说,都是比较偏严肃的。
魏时也一直都在‘严父’和‘慈父’这两个角色中间来回转换,对于孩子的确是不能一味的宠溺。
印象里颇为严肃的大伯,在这封信上,几乎要把他夸出花来了。
忆往昔,看现在,思未来,方方面面都写满了骄傲和满意。
这样一封颇多赞语的信,魏时如果不是认得大伯的字迹,都要怀疑这是别人仿写的了。
而在这封信的最后,大伯也透露自个儿想要致仕了,连折子都已经递交给了朝廷,以后魏家的前途如何,还要看他们这一代人了。
大伯也是快要六十岁的人了,现在致仕,确实也到时候了。
只不过,正五品的同知,大伯做官这么多年了,最终停留在这个位置上,还是挺让人觉得心疼和遗憾的。
大伯跟父亲是不一样的,父亲做官得过且过,并不作为,但是大伯做官是真用了心思的,在柳州城做父母官的那些年,风评也一直不错。
只可惜运道不够,快要熬到升迁的时候,又赶上祖母去世,丁忧三年,好机会也被耽误了。
对于大伯一家人,魏时心里头都是极为感激的,只是现如今能够回报的地方太少了,每年去的年礼都备的足足的,可这些身外之物又怎么能报答这么多年的照顾。
思忖了一番,魏时到底还是决定跟夫人商量商量,邀请大伯和大伯母来京城居住,至于是小住,还是长住,就看两位长辈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