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红尘俗事 (第2/2页)
故事的开始,他一口道千言,说尽家中悲伤事,痛失儿女,家逢烈火。
故事的转折,他一语说人生,点燃人间执念火,不离不舍,绝不放弃。
故事的最后,他给人留下希望,飘然离去。
徒留那个锻红锦袍的身影,让台下观众仰头凝望不舍。
徒留一个红尘故事的尾声,让万千百姓燃起希望之光。
胡虚回到幕后,并没有看到观众的表情,但依旧能够听到观众的欢呼喝彩声。
在那喝彩声之中,还偶尔夹杂着几道抽泣声,只是被掩盖了欢呼之下。
不过,也没有人能看到胡虚眼角深藏的泪水。
红尘俗事知多少,何妨付与说书人。
这个普通的故事,源于胡虚多年来的说书经历,源于他曾经穿街过巷看过的人情冷暖,源于他停留酒楼茶馆感受过的人间悲欢。
更源于这段时日来,他和凌浪涯一起,为拯救孩童所做的一切。从江渡小镇到烈刀门,从河鱼帮到凤起码头,他所想念念不忘的,除却要相助凌浪涯成大事,更有对这人间冷暖的感知。
他看过渔翁的无奈,感受过妇人的眼泪,听说过农夫的担忧,也见过父母儿女重逢重逢的欢喜。
只是,他最忘不了的,是当时凌浪涯因为被追杀而失踪十多天,自己孤身一人翻山越岭地去寻找,那时候的绝望无助和日夜担忧。
幸好,除夕团圆之夜,两人终于重逢,最后居于老渔翁家中。
那一夜,他住在杂物房中,身旁是重逢后的凌浪涯,而一墙之隔处,是依旧担忧孩儿的老渔翁夫妻。
一堵不隔音的墙,他听到了那对夫妻的深夜对话,感受到了他们的辗转反侧难入眠。
如果没有这段经历,胡虚不会说出这段故事。
世人皆说,唇薄的人最无情。
可他剑眉星目,双唇薄如刀锋,为何是重情人。
欢呼声渐停,说书人离场,胡虚长吁一口气,嘴角上扬,勾勒出一道完美弧线。
在那负责官员的指引之下,胡虚三人离开了屏风后的停留区,开始重新登上右祭坛,静等闯关结果的宣布。
闯关过后,再无压力,自然便轻松下来。
胡虚踏着竹木阶梯登上祭坛,途中的家弟子看着他的目光,皆是神色各异。在他们看来,哪怕自家少主虽然不擅说书,但肯定也不是寻常人可以比拟的。
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在这世间,竟然有人可以仅凭一张嘴一个故事,就让万千人的心情,随之起伏不定。
讲一个故事,把人逗笑容易,把人逗哭困难,把人逗得又笑又哭是难上难,在最后还给予人无限希望,更是万难之举。
举手低眉间,娓娓道来的,人间冷暖红尘俗事,不过一个故事。
居于左祭坛的凌浪涯,看到胡虚返回祭坛上,和他平视相对,不由得相视一笑。
他当然知道胡虚所讲故事的渊源,甚至那拯救孩童的三名少年义士,本来就是以他们为原型。而那段拯救孩童的经历和故事,自然也是发生在他们身上。
更何况,他们的身上,还留着当初大战之后留下的伤口,那都是事实的见证。
当时胡虚曾考虑,是否要如实把烈刀门拐卖孩童之事说出来,以此揭发他们的暴行。可是后来想想,倘若真的如此做,只会惹起民众慌乱,徒增无益的效果。
于是,他思索几回,最终改了故事的主线,也改了直接揭露烈刀门暴行的举动。
正当右祭坛闯关结束,左祭坛闯关即将开启时,那重返宫墙城楼的三名主裁判,皆是神色各异,一时不知如何评价。
良久之后,一直沉默的王平图宰相,问道:“不知两位,觉得这三名少年如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