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投资的打算 (第2/2页)
可怜汪劲松为了把杨金水疯后的茶饭不规律的癫狂状态演出来,刻意半个月每天只吃一顿饭,硬生生地饿的又瘦了十来斤,脸都有些脱相,再稍微化点妆,任谁看了都心惊胆战。
他人本来也不胖,穿上宽宽大大的古装,更是显得一股风都能将他吹倒,一把年纪了还要受这样的罪,朱三元自诩也演了两部电视剧,还真没见过这般敬业的演员。
每个有汪劲松的场次他都不放过,晚上回去琢磨,有自己的场次时,熟记台词加强走位的前提下,和别人对戏时更加的自然流畅,无论是陈保国还是其他演员,都对他的进步看在眼里。
朱三元认为剧本最绝的地方在于,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和恶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利益上,以此为冲突,互相争斗,包括海瑞自己,因为如果罪魁祸首就坐在那龙椅上,他能怎么办?
悲愤交加之下,这才写了青史留名的《治安疏》,把嘉靖气得差点中风。
另外他还给张利提了不少意见,例如审完了案子,古代案卷是要用烤漆封印的,也就是将火漆烤热后,滴在卷宗文案的封口处,再盖上私印,这样可以防止有人私拆卷宗,一旦拆毁,就无法复原。
还有就是关于服饰,中低层官袍的颜色以及绣的禽和兽都很正常,可道具组准备的大学士以及内阁的官袍却不太对,朱三元查了很多资料后,将真实的官袍制式拍下来放大后,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赶紧找第三方制作。
“你比我还要求的细,”张利对他的严谨态度非常欣赏,连陈保国都打趣道,实在不行了,问皇室去借原版明朝的官袍。
“那可是文物,禁止出国,还能用来当道具?”朱三元也乐了,指指官袍照片说,“张导既然都把戏拍到这个份上,再要求细一点也不为过,咱一口气弄个精品出来,看以后的古装剧,谁还能超过咱这片?”
这话说进张利的心里去了,每个导演对影视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当个提线木偶,无数掣肘环绕,从剧本到演员再到预算,都无法由自己控制。
他早年时拍戏最喜欢的是煤老板们,他们投资有自己的一套,我把钱给你,要求名气和票房,总要兼顾一样,其他的我一概不管。
因此十几年前的电视剧时而出些精品,制作精良细节考究,现在则强调流量为王,从主角到配角一律使用流量明星,投资方倒是赚了大钱,可从导演到演员,再到观看的百姓,都不满意。
帝视有魄力启用张利,并且赋予他选角和修改剧本的权利,令他如鱼得水可以充分发挥,而朱三元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让张利大起知己之感。
“过些年你有了经验,也可以试试自己导戏,”张利对他说道,“投资的话你就要自己想办法。”
陈保国也赞成他将来走这条路,还开玩笑说只要剧本好,自己随时恭候。
朱三元连连拒绝,当导演要统筹全局,他连当演员也才登堂入室,还早着呢,不过将来钱挣得越来越多,可以尝试着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