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蓬勃发展(四)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朱厚炜开始做他的光通信设备了通信设备厂主事童虎卫说,望远镜已经做出来了。为了训练通信兵的光通信技能(就像发电报、收电报一样),先要做出光通信的灯具。
这个灯其实就是后世俗话说的“汽灯”后世五十年代生产队夜间开大会,或者农村的草台班子演出,在台口上挂的那个灯,就是汽灯,也叫气死风灯,只不过那个是做成马灯形状悬挂使用的。这马灯型的汽灯也准备做,用于工厂工地的夜间照明,还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通信用的汽灯按朱厚炜设计的样子它像一个加盖的小铁桶,外形有点像李玉和手里的号志灯,要求密封性好能承受压力,内装蜡油,使用时需要先加热底部,使腊熔化产生蒸汽,灯点着之后就不必加热了,其自身的燃烧热量已经足够。然后使用自身的小气筒向油壶里打气,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使腊的蒸汽能从油壶上方侧面的灯嘴处喷出,喷嘴的底座是个碗型的罩子,使灯光像手电筒一样照向前方。
这个喷嘴需要有气门大小控制,罩子需要像手电筒那样调整焦距。汽灯没有灯芯,它的灯头就是套在灯嘴上的一个石棉做的纱罩,当纱罩遇到高温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它的亮度相当于几百瓦的灯泡。
它的制作难度体现在两点:其一,是这个石棉纱罩。要找细心的织造女工在模具上织出来。石棉很柔软,但是比棉花纤维硬且脆,织出直径一寸的形如蒙古包的纱罩是能做到的,但是难度很大。在成都有一个手工艺品叫瓷胎竹编,篾匠用很细的竹子编织,竹纤维很硬还有弹性必须制过才能编织,石棉纤维对他们来说那是软硬合适。
其二,是蜡油注入口、油气出口(就是灯头处),要有螺纹加工,在中国的历史上早就有了加工螺纹的方法,。
另外为了增强灯光对空气中雾气的穿透力,在灯头前方加黄色玻璃(黄光穿透性好)。为了发出一亮一灭的光信号再加一个拉动绳子就能闪动的百叶窗,作为前盖。点亮灯后,拉动绳子就可以发信号了,看过电影“啊海军”通讯兵用的就是这种。
科学院画出图样,童虎卫把这个灯交给工艺较好的铜匠制作。另外,使人寻找织造工织造石棉纱罩。四川石棉县就产优质石棉,云母产量也高,云母作为绝缘材料和压电材料在以后用途广泛。压电打火机就是云母片,石棉还是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
首先制作出来的是汽灯。那个铜匠也不简单,竟然手工做出旋转调整的螺纹部分。原来,他手里有类似后世板牙的工具,说是祖传的,绝不外传。这个“祖传”二字使我们很多好的技术,
古人的智慧失传了。看来专利法是个好东西。
??他只有板牙没有丝锥,想可能是不好配合,古代不可能有螺纹标准,自然没有互换性了,何谈配合。因此,只有外螺纹,那个内螺纹竟然壁上钻孔镶嵌四个小钉。啊!只是这个制造成本高了点。
有了灯,通信兵就可以训练收发信号了,于是首批选了十个十多岁的学生开始训练。编码就采用后世的国际通用标准电报编码,密码采用移位换算法。
??孙云球指导的高倍望远镜也做出来了,这一批望远是镜给远距离通信用的,因此都是带支架的大家伙,20倍手拿就不稳定了,目标晃动的厉害,必须放在支架上。
定向反光镜,就是后世常见的那样的大锅,锅面上镶嵌的是六角形的镜片,汽灯用支架架在大锅的焦点上,另外这个焦点上还有一个凸透镜,利用它和大锅中心的小孔也可以看到对方的灯光,他的用途是:瞄准对方(实际这也是望远镜的一种镜片组合,但是由于大锅上的反光镜片是平面组装的,所以它看到的景物失真)哈哈镜大家知道的就是这种效果。大锅的抛物线面是按事先做好样板制作的。为了试验通信的性能,做了直径一米,和0.5米的两种各一对。
在白水河基地与军事基地间试验效果良好。甚至不用大锅,直接用汽灯也没问题(白天还是需要大锅的)。于是,首先在军事基地与工业基地间建立了光通信。在基地旁的一个小山上建了一个木塔,当然避雷针是少不了的,通信距离一般在5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