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82章 师夷制夷3

第82章 师夷制夷3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明朝大昏君!

“就按照内阁的想法做吧。”

朱厚熜简单批示。

每天上百封以上的奏章,朱厚熜哪里有时间一一批示。大部分奏章,只要内阁票拟,一般的问题朱厚熜都是通过。从广东传过来的奏章,里面有如此重要的内容,显然内阁都没有在意。

汪鋐在第一次进攻屯门岛失利之后,详细的写了战争的情况。当然夸张了不少。毕竟是失败了,肯定是要夸张一下对手的强大。不夸张的话,怎么推脱责任。

这是惯例。

和前线将领是谁没有关系。任何一个将领在前线打败仗,为了推脱责任,都会夸张一下对手。汪鋐就是如此。对于葡萄牙战船和火统,汪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夸张的表示他们的火力强大。不过汪鋐虽然夸张了一些,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但具体的情况还是如实的描述了出来。

就是告诉朝廷,葡萄牙的战船和佛郎机统很厉害。

汪鋐在奏章当中表示,自己准备仿制葡萄牙商人的战船和火炮。

不过这些内阁大佬都并不是很在意。在内阁大佬眼中,广东的那点战事什么都不是。至于汪鋐说的,葡萄牙商人的战船怎么怎么厉害,火炮威力怎么怎么大,内阁就更不会关注。因为内阁大佬看多了这样的奏章。

只要战事不利,下面的那些人都会扯这些东西。

说敌人怎么怎么强大。而且大明朝领兵打仗的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文章都是一等一的。写战事的奏折,就跟写故事一样,动不动就写一些修辞,夸张的手法。这种东西内阁大佬怎么会在意。

葡萄牙很厉害?

内阁大佬才不会相信。

而且只是一次失败,内阁也不会追究汪鋐的责任。

如果一场失利就追究前线将领的责任,那么谁还敢打仗。当然不包括那种惨败的战争。像一些惨败的战争,那么就会追究前线将领的责任,甚至追究推荐前线将领的朝廷大佬的责任。但汪鋐不过就是一次进攻不利,还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并不会直接对他问罪。所以内阁在汪鋐的奏章当中,票拟很简单,就是让汪鋐吸取教训,下一步一定要拿下屯门岛。

至于汪鋐说的,葡萄牙武器的强大,内阁大佬直接无视。汪鋐想要仿制葡萄牙战船和火统,内阁大佬也不关心。只要汪鋐下一次可以拿下屯门岛,具体怎么打仗,内阁是不关心的。

朱厚熜对于内阁的票拟,简单批示同意。

心中也是叹息。

汪鋐这样的前线将领已经是看出了武器的问题,在奏折当中不仅准备自己仿制葡萄牙战船和火统,还建议朝廷也仿制。可以说是很好的建议。

但内阁大佬都无视汪鋐这种意见。

这是视野的问题。

内阁大佬都没有看到西方国家正在崛起。他们都是传统的官僚,研究的也仅仅是中国历史。目光集中在历朝历代的问题上,而不是站在更高的地方。

“让人抄一遍,送到我这边。”

朱厚熜批示之后,把奏章交给了萧敬。

“是。”

每一本奏章都有底子。

通政使司那边,六科这边都有底子。司礼监这边抄写奏章也是非常平常。萧敬并没有看到这本奏章当中有什么特殊的内容,但既然是朱厚熜的吩咐,萧敬立马把本子交给旁边的小宦官。

能够在司礼监的执笔的,那都是读过书的宦官。

字写的也很好。

朱厚熜要抄写一遍,司礼监这边很快就给朱厚熜抄了一遍。

“好了。”

送走了这些人之后,朱厚熜再次仔细看这本奏章。

汪鋐,对于朱厚熜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名字。以前看历史书的时候,看过这个名字,不过也只是一瞥就过去。大明朝和葡萄牙打仗,就是此人带兵的,但也仅此而已。在浩瀚的大明朝当中,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

正德朝、嘉靖朝、隆庆朝、万历朝,因为国家开始动荡,大明朝出来了很多名臣名将。大家熟悉的杨廷和、王阳明、杨一清、王琼这些人都是正德朝一代名臣名将。

到了嘉靖朝,各种大名气的大臣就更多。有张璁这种大礼仪崛起的内阁首辅,还有夏言这样大明朝非常少见被赐死的内阁首辅,以及严嵩这样人人喊打的内阁首辅,更出现过海瑞此等大清官。除了他们之外,嘉靖朝还出现过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这些抗倭名将。

隆庆、万历朝的时候,高洪、张居正这些就更不用说。

在这些名臣名将面前,汪鋐只是一个小人物,在后世名气也不大。在朱厚熜这种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这里,汪鋐就更是一个路人甲的角色。但朱厚熜看着汪鋐的报告,却对于此人大感兴趣。虽然他的奏章,的确是夸张了一点。对于佛郎机统的描写,让朱厚熜都笑而不语。因为说的佛郎机统像是二战时候的那些重炮威力。

但朱厚熜最喜欢的就是汪鋐谦逊的态度。

愿意低下头学习。

汪鋐的履历,朱厚熜也是看过。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科举进士出身,是这个年代的正统读书人出身。却愿意跟被称为番夷的葡萄牙人学习,光是这一点已经让朱厚熜对他印象大好。目前大明朝的文人,有几个愿意低头和蛮人学习。但汪鋐却愿意,而且已经开始在广东实施。

看到汪鋐的奏章,朱厚熜就想到了对于海贸有独特想法的吴廷举。

这些官员中了进士之后,一直都在地方当官。

而且两个人都是在海贸发达的广东当官。因此他们对于海贸的认识,对于海外番夷的认识,超过了在京城的大官。目前内阁的大佬,很多都没有地方当官的经验,总是缺了一些东西。

看着汪鋐、吴廷举他们,朱厚熜越来越觉得,朝廷大臣还是应该去地方锻炼。以后的朝廷重臣,应该从地方大员当中选拔。

“杨师,你觉得这份奏章如何?”

经筵日讲。

杨慎虽然是国子监司业,但也兼任翰林院侍读,继续担任朱厚熜经筵日讲的讲官。讲了一节课之后,朱厚熜把汪鋐的奏折交给杨慎看。

杨慎简单读了一遍。

杨慎这些日子为了在国子监成立外学,和四夷馆接触频繁。也知道广东那边正在和“佛郎机国”打仗。所以看这份奏章就大致能够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情。

驱逐葡萄牙商人的屯门岛第一仗输了。这份奏章除了说那次战斗之外,很多都是解释。

在杨慎看来的确是如此。

“汪大人有把握拿下屯门岛。”

“杨师是怎么看出来的?”

“汪大人如果觉得屯门岛难以攻下,必然会在广东动员更多的部队。要求兵部调遣更多部队,给自己更多的支持。但这份奏折只是描述了一下战场的情况,以及备战的情况,并没有要求援兵,也没有要求其他方面的支援。从这里可以看出,汪大人对于拿下屯门岛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有道理。”

朱厚熜点点头。

难怪,明朝内阁选择的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大学士。这些翰林院出身的大学士,他们的学识真的很丰富。一个个绝对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他们在翰林院多年,看过的奏章数不胜数。

别看翰林院的翰林官员他们很多人都不直接参与政务,但他们有权利翻阅翰林院那些书籍。那些书籍,可都是朝廷档案。包括翰林院编书,就像是目前编写的“武宗实录”,就要把明武宗时期的事情都要编入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