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御史改革3 (第2/2页)
若是地方铁板一块,那么监察又有什么用处,直接就被人糊弄了。
“继续讲。”
朱厚熜没管李承勋和张璁之间的矛盾。
朱厚熜要听听张璁全部的建议。张璁目不斜视,继续道:“第十三:严禁都察院御史风闻奏事。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御史要上疏弹劾,必须要有证据,要‘据实参奏’。未得其实,不得“擅行奏辩”。”
“臣反对。”
户科都给事中蓝田站出来
。
大声道:“皇上,张尚书此举乃堵塞言路。”
“蓝给谏这话,本官听不明白。本官只是希望言官可以‘言之有物’,而不是以风闻奏事之名,无中生有。难道说科道官员做不到‘据实参奏’,只能是捕风捉影,才能够弹劾?”
“张尚书何必强加罪名。太祖皇帝之所以选择延续唐宋言官风闻奏事之权,就是为了大开言路。正是因为有了言官风闻奏事,言官才能够有效的监察百官。若是严禁言官风闻奏事,必须要掌握罪证才能够上书弹劾。那么言官以后如何监察百官,特别是如何监察朝廷重臣。这不就是堵塞言路。”
“蓝给谏完全是颠倒黑白。”
张璁不客气的呵斥蓝田,道:“监察百官要的不是言官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而是实实在在的监察,真凭实据的监察。皇上圣明,登基之后进行都察院改革,每个省份设立都察院。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让他们也是风闻奏事?是为了加强都察院的实力,让他们可以用证据监察。”
张璁和朱厚熜呆久了,对于朱厚熜的很多想法还是清楚的。
朱厚熜最讨厌那种捕风捉影的弹劾。
特别讨厌都察院拿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弹劾官员。不过张璁虽然态度强硬,但言官战斗力也不差。他们可不会因为张璁是吏部尚书,就选择后退一步。因为张璁的改革,前面最多算是对于言官“整肃军纪”。但要废除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力,这是直接触及到了言官的利益。
因此双方吵个不停。
压制言官“风闻奏事”,对于朝廷重臣是好事情。但对于言官是巨大的限制。看着他们
之间不停的打嘴仗,朱厚熜最后敲了敲桌子。
朱厚熜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等大家静下来之后,朱厚熜直接点名道:“李卿,你怎么看?”
李承勋头疼。
皇帝的意思,李承勋是明白的。毕竟这些年都察院改革就是这个方向。而且因为朱厚熜讨厌言官动不动就“风闻奏事”,所以其实这些年已经很少有言官跟以前一样。更多的是拿着一些证据弹劾。
但真的禁止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力,李承勋还是不敢应承。若是自己答应了,自己以后如何在都察院领导这些言官。毕竟“风闻奏事”,这可是言官最重要权力。这些言官说不定就认为自己出卖他们来稳固自己地位。
因此李承勋犹豫一下,还是硬着头皮道:“皇上,自南北朝开始言官拥有‘风闻奏事’之权,到现在已有近千年时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革,才有了现在言官‘风闻奏事’之盛况。若是禁止言官‘风闻奏事’之权,一定会打击言官言路。臣恳请皇上三思。”
朱厚熜点点头。
淡淡道:“李都御史,那你对于张尚书说的前面十二条怎么看?”
听到朱厚熜淡淡的语气,还有叫自己“李都御史”,都让李承勋明白,朱厚熜对自己的回答是不满意的。但李承勋没有办法,毕竟自己想要领导都察院这些御史,当然要维护他们的利益。
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不能得罪太多。
因此李承勋立马道:“吏治的关键在于监察,监察的关键在于都察院。臣支持张尚书的十二条改革意见,都察院愿意配合吏部完成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