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稚子无知幼帝嗣位 司马有心王莽理政 (第2/2页)
现召高武侯傅喜,重新回到长安居住,官位特进,可以定期上朝,朝见天子。”
然而,高武侯傅喜接到太皇太后陛下懿旨,不喜反忧,深感孤立和忧惧,教导自己的孩子说道:
“孩子们啊,我虽在外表上受到太皇太后的褒奖,受到大司马大人的尊敬,但我们应该清楚,先帝这棵大树已经倒下,我们傅家已经失势。现在,我们要低调做人,处处防备排挤和打击,只有如此,才能够保护我们的家族,不至于覆灭。”
傅氏家族子弟,听了高武侯傅喜的话以后,十分恐惧和担心,夹着尾巴做人。
最终的结果,也正如明智的高武侯傅喜自己所预先料想的那样。
不久,王莽的地位稳固以后,傅喜也就没有了最后的利用价值。
最终,高武侯傅喜被遣回了自己的封国,在自己的封地里,忧郁生病,寿终正寝。
罢黜了汉哀帝的外戚傅家、丁家两家,太皇太后和王莽的心里,还觉得不够解恨。
不久,王莽忌惮傅家、丁家东山再起,决心痛打落水狗,叫傅家、丁家永世不得翻身。
于是,王莽又建议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陛下:
哀帝之时,傅太后不守礼制,僭妄称尊。臣建议,请求把傅太后的尊号,贬为定陶共王母,把丁太后贬为丁姬,以与她们原有的定陶藩属身份相称。”
太皇太后准奏道:
“大司马言之有理!傅太后,丁太后的尊号,本身就是一种僭越,严重违背朝廷的礼制礼法。”
王莽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大喜,又接着上奏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董贤父子骄横放纵,奢侈僭越,扰乱朝纲,祸国殃民,可谓罪大恶极。
臣建议,立即没收董氏家族的财物没入官府,凡因董贤的关系而在做官的,一律罢免,以整肃朝廷,弘扬正气。”
太皇太后赞同道:
“驸马都尉董贤,仗恃哀帝重新,扰乱朝纲,可谓人神共愤,的确应该受到惩罚,否则天理不容。”
太皇太后陛下的懿旨颁布之后,董氏家族顿时大祸降临。
董贤的父亲光禄大夫董恭、弟弟驸马都尉董宽信,及其董氏家属全家老小,都被迁往合浦郡,监视居住,特准董贤的母亲,回归自己的原郡钜鹿郡居住。
长安城中的市民,见显赫一时的董氏家族彻底垮台,觉得大快人心。
长安城中的市民,地痞流氓等,喧闹吵嚷着,尾随着朝廷官吏,走到董贤的府第,假装哭泣哀悼董氏家族的悲惨遭遇,趁机大肆进行盗窃,董氏家族的人无法阻止。
最终,官府查抄变卖董氏家族的财产,一共价值四十三亿钱之多。
董氏家族倒台,董家的亲戚朋友都唯恐祸事降临,统统避之不及。
只有曾受董贤厚待的大司马府属吏沛郡人朱诩,董璇等,不愿意随波逐流、落井下石。
朱诩自我弹劾,辞去了大司马府的职务,买了棺材寿衣等,前去收殓董贤夫妻的尸体安葬。
王莽听说朱诩的举动后,大为不满,斥责朱诩说道:
“朱诩啊,你枉为儒家士大夫,却立场不清,是非不明,不懂大节,同情奸佞,实属大逆不道,应该受到严惩。”
不久,王莽罗织罪名,用徇情枉法、作奸犯科的罪名,杀害了朱诩。
虽然朱诩被害身亡,但长安市民,都十分敬佩朱诩的节操和义气。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初的一天,夏日炎炎,大司马王莽,在姑姑太皇太后的弄人胡宝宝的陪同下,重新正式地回到了久违的大司马府衙。
看见自己旧日处理政事的地方,如今大大变样,王莽感慨万千。
王莽心里既有些激动,也有些伤感,不禁对着胡宝宝感叹起来道:
“胡爷啊,真是造化弄人!如果不是托太皇太后陛下的鸿福,吾王莽,怎么可能还有东山再起,重新踏进大司马府的一天呢?
想起当初,吾刚刚被贬到新都封国之时,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屡次被先帝呵斥不说,同僚们也对吾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
如今,吾终于重新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天,怎么不感慨万千呢?”
“恭喜大司马大人。大司马如今重掌掌握朝廷大权,真是朝廷的幸运。
大司马如今,是壮志凌云,踌躇满志,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然而,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宝宝我私下以为,大司马当慎重对待国事和大臣,稳定社稷为上,不宜树敌过多,操之过急!”
胡宝宝皱了皱眉,笑盈盈地对王莽说道。
“多谢胡爷的指教,吾王莽当铭记在心。
唉,说实话,自从蒙太皇太后的懿旨,重登大司马一位以来,吾心中总有一些不安,一种隐忧,拢系在吾的心里,一直挥之不去。
吾有些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治理千疮百孔的社稷,挽救朝廷的危机。”
王莽长叹了一声,推心置腹地对胡宝宝说道。说完以后,王莽就坐在座位上,默默沉思起来。
司马府衙里,僚属们都十分了解大司马王莽的脾气,急急忙忙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没有谁敢去打扰他与胡宝宝的闲谈,打断他的思绪。
流放新都封国三年,王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大汉朝廷的种种弊病。
王莽心里很清楚,正是由于官吏的贪暴,外戚的擅权,官府的失信,土地的兼并,奴婢的苦难,农民的艰难,以及朝廷处事的不公,才促使朝廷动荡不安,人心尽失。
而土地兼并、奴婢买卖,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是牵动着几代皇帝以及普通民众的心,影响着社会的安定。
见王莽还在默默沉思,弄臣胡宝宝有些耐不住自己的性子了。
胡宝宝站了起来,有些滑稽地跃跃欲试地舞动着自己的手臂,就像在与想象中的敌人对决。
“大司马不要着急!我宝宝以为,为政的根本,不过是简单的两个词语,一是人心,二是利益。
大司马阁下,如果能够从朝廷的官吏治理出发,去凝聚天下人心,集合有志之士,革新弊政,何愁我大汉王朝的中兴事业不能够完成呢?
大司马阁下,如果你能够均衡各阶层利益,何愁人心不附呢?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治理天下的要领!”
胡宝宝以带着些滑稽口吻的语气,言简意赅地教训王莽说道。
“多谢胡爷的教诲。与胡爷交谈,吾王莽受益匪浅,一定谨记在心。”
王莽谦逊地答道。
“大司马大人从政几十年,可说是经验老到。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朝廷的失信、贪腐与横征暴敛,已经严重地伤害了官吏百姓的心,只有收复和挽救失去的人心,一心为民,加强吏民对朝廷的信任,信心和向心力,大人何愁不能够复兴汉室,完成除弊革新这一使命呢?”
侏儒胡宝宝继续一本正经地教训王莽道。
“多谢胡爷教诲!请向太皇太后陛下禀告,臣王莽,一定不会辜负太皇太后陛下的信任,努力赢得民心,为复兴社稷,哪怕鞠躬尽瘁,也在所不辞!”
王莽信誓旦旦地说道。
“如此,太皇太后陛下就放心了。
大司马阁下,宝宝就要告辞了。太皇太后陛下,还在等着宝宝,跟他说话解闷呢!”
侏儒胡宝宝又恢复了活泼的天性,从椅子上翻下,向王莽点一下头,急匆匆地去了。
送走胡宝宝以后,王莽又重新回到大司马府里,默默沉思起来:
“吾王莽虽然已经是堂堂正正的大汉朝廷大司马了,掌握着朝廷的实权,但如果没有太皇太后陛下的支持,三公大臣的密切配合,肯定还是一事无成。”
王莽一下子变得十分清醒。
想到这里,王莽心里,顿时有些焦虑起来。他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对侍候自己的堂弟王邑发话说道:
“王邑啊,麻烦你亲自跑一趟,速请刘歆、严尤、甄丰、甄邯、王舜诸位大人,到司马府商讨国事。”
王邑听令,快步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