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www.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零一十九章 半夜出好活

第两千零一十九章 半夜出好活 (第2/2页)

周至伸手到大缸里,将半埋在淤泥中的神像内胎取了出来。

在电筒的光线下,一尊黝黑的造像显现了出来。

造像是非常明显的佛像造型,从面部开脸和服饰来看,极具南北朝造像特征,不过面部因为淤泥的关系,一些细节还没法看清,但是无论如何也不是之前乡村工匠泥胎造像的等级可比的。

周至轻轻吹了一下口哨,看来自己在泥胎内壁的发现没有白瞎,夹苎造像工艺始于南北朝,时间越早,造像的等级就越高,现在光从大体形状来看,应该是年代久远的东西。

身边就是个大水桶,周至只将第一个水缸里头的造像大体掏干净,就转移到清水桶中,拎着回了自己的卧室。

夹苎造像工艺的全称是“干漆夹苎造像工艺”,又称干漆像、脱空像、搏换像、脱沙像等。

造像时,先搏制泥模,再在泥模上裹缝纻布,再用漆加以涂凝光饰,然后将泥除去,脱空而成像。

因此《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七引《释迦方志》卷上说:“夹纻者,脱空象,漆布为之。”

《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的小注中也说“夹纻今称脱沙”。

《资治通鉴》卷二〇五胡三省注释夹纻像也说,“夹纻者,以纻布夹缝为大像,后所谓‘麻主’是也”。

关于这个工艺起源,最早是起于汉朝,那个时候的人已经开始利用漆布制成冠、莒的事例,还利用竹编灰胎,制作盘碗等容器。

这种漆纻制品,汉人写作侠纻,如在汉王盱墓中,就出土过带着铭文的“侠纻杯”,“綊纻盘”。

到了公元四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历史上开始有了夹纻造像的文字记录和造像名人。

《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中,有“谯国二戴造夹纻像记。”

这里的二戴,指的是戴逵和他的次子戴顒,

《辩正论》卷三也记录:“晋常侍戴安道,学艺优达,造招隐寺,手自制五夹纻像;并相好无比,恒放神光。”

安道就是戴逵的字

《法苑珠林》卷十六也说:“逵又造行像五躯,积虑十年。像旧在瓦官寺。”

用夹纻制造佛像,躯体很轻,便于当时的“行像”活动之用,很快就发展了起来,戴氏在当时所造夹纻像可能不是少数。

之后造像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如《广弘明集》卷十六载有梁简文帝为人造丈八夹纻金薄像疏文,《辩正论》卷三也载有陈尚书袁宪在上定林寺造夹纻像十躯。在北方则有北魏孟仲晖于六世纪初在洛阳永明寺造中人夹纻像,《洛阳伽蓝记》卷四称其相好端严,世所希有,还记载其灵异事迹。这都证明南北朝时代夹纻像颇为流行。

到了元初,又出了一个造像的大名人,“宝坻刘元,字正奉,更为精擅特出,当时又称为搏换像”。

《道园学古录》卷七《刘正奉塑记》说:“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其象。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尤极好。”同书又说:“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搏换为佛者,一出正奉之手,天下无与比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