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的底色 (第2/2页)
父亲的回归意味着我们一家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短暂的修整之后,父亲又不得不再一次的踏上了新的征程。只是这一次不一样的是,他带上了母亲和姐姐。是的,在的命运搏斗了半辈子之后,他选择了妥协。让姐姐踏上了跟他们同样的人生道路,临出发的前夜,他们只是默默的收拾行李。母亲偶尔叮嘱我两句,却并没有向我袒露过多的伤感。是的,十几年的分离让我们都已经把分离当作了常态。
南下的长途大巴带走了父母和姐姐,第一次出远门的母亲一路上都很兴奋。到千里之外的浙江,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就是不断的向我介绍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比县医院还要高一大截的大楼,满大街到处飞驰的汽车,比村里晒谷场还要干净的柏油路。一切对她而言都是新奇的,而一天在车间里工作十个小时就能挣到五六十块钱,更是让她乐开了怀。用她的话说,她再也不用挑着几十斤的粪水爬几十米的山去浇庄稼,再也不用顶着三十几度的高温去田里干农活了。
比起母亲的新奇姐姐的表现则在淡定得多,当她踏上南方土地的那一刻,她应该就已经预见了自己的未来。比起聒噪的车间,我想她更喜欢教室的那份安静和详和。只是很可惜,命运之手并没有停止对我们一家人的摧残。她明知无力抗争,便只能被迫的选择了顺从,还好她还在向命运呐喊的底气。至少她不像母亲一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也不像父亲一样需要承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她唯一需要负责的只有她自己,她只需要向这个世界宣泻出她自己内心的忿懑。
而我则仿佛又看到了命运的又一次轮回,从姐姐转身离开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明白了命运的转轮已经回到了起点。而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父母,而是我和姐姐。姐姐临挂电话的时候小声的告诉我,有什么需要就尽管说,她会尽量满足于我。我想这次她也扮演了父母曾经扮演的角色,她要用自己作为我向上攀爬的基石,而我无论如何都无法甘之如饴。
坐在车里向外望去,我在想当初姐姐坐在大巴上的时候,是不是也像现在的我一样静静的等待着命运的宣判,是不是也像我现在这样对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着不安和惶恐。看着道路两边不迷倒退的建筑,听着吴爸吴妈对吴凯和我没有考上大学,尤其是我名落孙山的小声斥责。我心里竟然涌起一股浓浓的暖意,的确我的落榜在父母和了解我的人看来是无法接受的。虽然我不是什么超级学覇,但是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突然的败北,还是让他们多少有些不理解。而我也没有过多的去辩解,面对所有关心的质问,我只是哑然一笑。
从小生长在那片宁静的小山村里,我所见到的人生大抵都是没有脱离那片土地的。对于金榜题名,鱼跃龙门什么的我并没有特别的向往。尤其是在见识过父母和姐姐在浙江的生活环境之后,我更是无法理直气壮的去接受他们源源不断的馈赠。于我而言,大学或有或无都不影响我自己的成长。但是要让我坦然的接受他们将辛辛苦苦挣回来的血汗钱交到我手上,再由我一分一分的花出去这确实是我的良心无法面对的。所以我选择放弃 ,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父辈同样的命运。
对于我的选择,父母都没有做过多的劝解。我想在他们看来比起我那些在小学初中就辍学进入社会的同学,我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去闯荡江湖了。至少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我比他们更有抗挣的底气。当然,我这个决定也在一定程度和减轻了他们的压力,他们不用再为我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操心了。母亲甚至一直在提醒我,我努力工作攒钱。一家人一起努力,早点回老家盖个房子,完成她和父母半辈子的宿愿。
对于他们的这个愿望,我是非常理解的。因为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通过外出打工盖起了二层,甚至有些人已经盖起了三层的小楼。只有我们家的茅草屋因为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住在里面的我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的,特别有每年的雨季,真是天上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这也成为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一直压在他们的心上,现在因为我这个决定,无疑让他们离实现这个愿望又近了一步。
对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家村的我们来说,回到农村很显然是无法逃离的宿命,尤其是父母他们这一辈人。城市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太遥远了,尽管已经在城市里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刻进骨子里的很多习惯还是没有一点点改变。出门习惯了步行,两块钱的公交车对他们来说还没有半个小时的步行方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要坚持自己做饭,因为厨房里的烟火才是过日子应该有的样子;路上碰到谁都要打个招呼,寒暄上一阵子,就像以前在老家时一样;家里做好吃的一定要给邻居拿上点,似乎分享早就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了。
他们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成天吃着外卖,门对门住了几年却互相都不认识,一出门不是公交就是打车的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交织而成的世界里,他们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们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去学习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去遵守一些他们闻所未闻的规章。他们每时每刻都局促不安的倦缩在一个他们认为安全的小天地里面,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着自己。这个世界对于他们的不友好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他们却不得不努力的去讨好这个世界。笑意盈然的去面对那些不友善的人,那些不和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