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像揉面团 (第2/2页)
后世将王朗在儒家经典中校注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儿子王肃是推崇"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才智也是不浅,曾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王朗孙女王元姬,嫁于司马昭为妻,生有长子司马炎,次子司马攸。基于王肃系自己外祖,晋武帝司马炎全力支持"王学",故而"王学"一度盛于西晋,直至东晋方才衰微。
王朗才智过人,性情慷概,多立威仪,恭俭节约,即使婚宴喜庆所赠礼物,他亦不予接受。王朗时常讥讽那些不顾贫贱疾苦、只顾自身享乐之人,且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俸禄,周济他人解急。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进封王朗为兰陵侯,升任司徒。曹睿欲营建豪华宫室,王朗力谏阻止。王朗死后约五年,曹睿复又动建豪宫之念,朝中再无大臣阻谏,以至魏明帝曹睿的后期名声,蒙上陋誉。
王朗去世于曹魏盛世,葬礼隆重,获谥号成侯。王肃袭爵兰陵侯。公元243年,王朗与曹真等人,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庙庭。
大家知道,大凡吵架,也讲规矩,辱骂内容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血口喷人。但纵观诸葛亮怒骂王朗的内容,显有张冠李戴之嫌。换句话说,那些犀利骂语,放在刘备身上合适,放在王朗身上,则不合适。原因很简单,一直高喊"匡扶汉室"的刘备,首先做了僭越汉献帝的丑事,因此,刘备才是真正的"背主老儿"。
有史学者分析认为,罗贯中之所以将王朗描写成那么一个让人哂笑的人物,可能与王朗家族和司马家族连姻有关,因为司马昭的坏名,实在太大了,另外司马家族又是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罪魁,故而罗贯中就拿王朗撒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赤壁之战开打之前,诸葛亮曾在东吴创造过"舌战群儒"的辉煌,现在需要骂死一人,假如死者是个无名之辈,显然难以展示诸葛亮的口才,于是罗贯中便扯上满腹经伦的王朗,不过奇怪的是,罗贯中还将王朗描写成武功超强之人,这就更加搞笑了。
王朗做梦也没想到,时隔一千多年,自己精心所创的"王学",竟然敌不过一部《三国演义》的戏说。
历史就像面团,可以因人揉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