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第2/2页)
邓教授心里得意,嘴上却道:“哪里才看一天?他以前不也是评估过杂质带太阳能碳化的方向投资嘛!那时候已经有一定的底子了。”
“切!”阎海空却是嗤之以鼻:“我记得那一次,他也是只看了一个小时的资料吧?”
“他就擅长通过现象看本质!”邓教授强调地道,语气中已不乏欣赏,还有那么一丝轻松:“我现在倒是很期待他对小型私人飞行器的评估了。”
“急什么,等他搞完这一波,人气再度大涨,再拿了注会证,话事权提上来,再去评估也不迟。”阎海空在手机里愉悦地笑了起来:“我现在很喜欢他,我赶紧找几个老朋友去逼逼京大那几位,看他们还要不要老脸!”
“行,既然你去,我就不动了!回头等成功了,我让振济给你好好叩叩头。”邓教授半开玩笑地调侃着老友:“好好谢谢你!”
“那还不如等他拿了评估费,给我的研究支援一点资金。”阎海空毫不客气地道:“你知道的,我现在缺钱了!”
“行!”邓教授满口应下:“这个我可以替他作主,几百万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哈哈,你说的!”阎海空十分高兴地道:“不多说了,我先找人去!”
……
第二天早上。
同样在京城的秋教授看到面前打印的数十张王振济手写的问题,疲累的老脸上有几分感激和激动。
不过他还是迅速将自己能够回复的问题,一一明确而专业地回答了,再拍照,发回给相应的领导。
同一时间,在京城大学某个研究大楼的某个房间里,一名比秋教授明显要年轻十来岁的中年人则板着个脸。
另一名头发微微斑白的老者坐在他对面,挺浑浊的老眼不悦地盯着他:“你现在看明白了?”
“老师,我的确实只是推测,但秋师兄的也只是推测。”中年人不太甘心地回答:“不能因为他的成功机率比较大,就觉得他才适合投资吧?推测在没有成为事实之前,随时都有可能被推翻!”
“他的结论确实也只是推测,”老者十分中正地回答:“但是,你们心自问,做为一名科学研究者,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没有感觉到一点半点的心虚和不踏实吗?”
中年人嗫嚅了一阵,没敢再反驳。
老者见此,脸色稍微和缓了些:“当初你执意要研究这个,我确实是觉得,可以试试错。说不定会有其他的新发现。不过,现在研究到了这等程度,从理论上来说,你秋师兄的成功性确实比你的大很多。为了节省国家的有限资金,我们不得不从中做出取舍。”
中年人一慌:“可是老师,那些注会里也有不少人是支持我的啊!”
“支持你的那几位,和你父亲和母亲的关系都还不错。”老者十分平静地道:“而且你所要的投资额,相比你师兄的,少很多。对他们来说,支持你,投资较小,损失不大。”
“你自己再好好想一想,你是真的想尽快推进太阳能利用这项技术,还是单纯的想和你师兄别个高低?”
老者又摇头:“你之前,让家人们暗示那些领导,可以把王振济再请进京城,来评估你和你师兄的项目,也是因为这个小王之前,在太阳能杂质带转化技术上,舍弃了你秋师兄,改支持那个何天蓝,所以你觉得他对你秋师兄是有一定隔阂的,有利于你,对吧?”
“你没想过,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型会计,在评估和审计这两件事上,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
中年人的脸色顿时变了两变之后,不再说话了,只是眼中有几分懊悔。
老人看他的眼神有些许的遗憾,随后便意兴阑珊地挥挥手:“好了,我知道你的事情多,先回去工作吧。”
等中年人讪讪地离开,老人轻轻地叹了口气,而后,拿出手机来,拨通了一个号码。
……
这天早上七点半,王振济一如既往地察看着秦向辉专门打印出来的问题及回答汇总。
才看了不到半小时,他还没有看完,秦向辉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等接听了之后,秦向辉应答了几句,便古怪地看着王振济:“啊?孙院士他亲口承认是秋教授的研究更符合我们大夏国目前的国情?”
王振济也意外地抬眼。
这比自己想像中要快一些啊!
果然,老一辈的院士们都是有真材实学和较高道德素养的。
秦向辉又讶异地重复:“孙院士还亲口承认王会计看问题很有独到之处?……那……他想见见王会计?好的。”
待挂断电话,秦向辉就异样地看着王振济,足足近一分多钟,才感慨起来:“振济,你行啊!其实你一开始就是打的这个主意,想借着对这些问题的提问,让孙院士逐渐看到你对这一领域的掌握和抓问题本质的能力,然后逼他出面表态,对吧?”
王振济笑笑地否认了:“您觉得我有能力算计得了一位资深的科学家?我只是一位末学后进,遇上不懂的事,多问问,总没错,对吧?只不过我有个毛病,想不通的,就忍不住想弄清楚,所以,多问了一些,尽量把逻辑框架给搭起来。我相信这也是所有注会的惯常职业病了。”
现在,果然,在系统的提示和帮助下,自己通过这种你来我往的提问方式,让老院士意识到再继续装聋做哑下去,他老脸要挂不住了,要被同行笑话了,才不得不抛下那种对小弟子的偏宠,赶紧公正地表态。
当然,也不排除之前老院士自己或许也是因为情感的原因,看不清两种研究方向的区别,那么,自己借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帮他看清了,也算是一桩功德。
不管怎么样,老院士自己表态,总比自己这个门外汉来当众打脸,要好看得多,也更取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