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无功得厚禄 (第2/2页)
杨熙有些疑惑,不知天子让自己上朝却是为何。若是天子因先生之事迁怒自己,想要将他治罪论死,何苦要如此大费周章?
他又想起两年之前,自己被刘子骏和天子合谋赚入深宫,突遭软禁,成为他们要挟先生、坑骗尹墨郡主的诱饵,那一夜发生的事,比先皇驾崩之时亦不遑多让,不着痕迹却有深远长久地影响了国势走向,今日天子匆匆将自己招入朝中,又会发生何事?
但是天子有诏,不得不遵,此时已是深夜,距离明日上朝,其实仅剩了几个时辰,杨熙不得不翻出自己没穿过几次的深裾礼服,鵔鸃之冠,赶紧装扮起来。
看看时辰将近,他便独自一人出门,踏着月色走向未央宫高耸的门阙。
官员上朝多是乘车前往,到了未央宫外门阙之前,方才下车前驱,在驰道之侧等候宫门开启,如杨熙这般步行而来的官员还真是不多,是以当他从宫墙一角转出之时,本来等候在门阙之下的诸多官员,同时向他瞧来。
虽在一片昏暗之中,但杨熙的双目是何等锐利,早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
杨熙虽是若虚之徒,但官职不大,名声不显,是以没有多少官员识得他的面貌,许多人脸上的神情都是好奇和疑惑,不知这个面生的郎官究竟是从何而来。
但是还有一些人,脸上的表情有嫉妒,有冷漠,还有故意装成的漠不关心
能在长安城中为官者,哪一个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这些人已经知道了杨熙的归来,比杨熙更早知道今日天子要招其上殿,甚至知道其中内幕,猜到了这个少年将要成为今日朝会的主角之一。
但杨熙却不知道等着自己的究竟是什么,只是觉得奇怪,为何这么多陌生官员,一直在偷眼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这时黑夜里一阵哒哒马蹄声响由远及近,一个高大官员从马上一跃而下,周边之人纷纷避让,但无人敢露出不满神色。
因为乘马而来之人,正是如今朝上硕果仅存的三朝元老之一,大鸿胪卿任宏。
任宏此人,出身行伍,是一刀一枪剿匪平乱搏出来的执金吾功名,后来又机缘巧合,持节宣书报太子,因缘际会迎嗣皇,成为如今天子的
扶龙之臣,任了大鸿胪卿。
此人看似没有显赫圣眷,但地位长久稳定,不像何武、师丹、彭宣之流,崛起也速,衰败亦疾。
他虽为九卿,但行动不改武人本色,经常骑马来朝,亦可走马入宫。见是他来,何人不是退避三舍?
今日他骑马来到宫门之前,却并未一路入宫而去,享受这超出群伦的优遇,而是在宫墙之下便勒马而停,翻身而下,只因他看到了一位熟识的少年。
“延嗣,你可回来了!”他走上前来,便如长辈一般拍拍杨熙的肩膀。
旁人都道任宏洪福齐天,只有他自己才知,能有今天,全是因为若虚先生初入长安之时,为他面授机宜,才让他一个区区武人,竟能登上卿位,成为天子信任的肱骨之臣。
杨熙连忙施礼道:“暌违许久,不敢劳大人记挂。”
任宏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今日朝会,延嗣当有所得!”
说完这话,他便不再耽在杨熙这里,只是昂首挺胸走向宫门前方。毕竟以他的身份地位,朝会之上也是要立在前排的。
但是他只是轻描淡写的两句话,却让有心之人眼神炙热起来。杨熙不仅仅是那个杨若虚的弟子,竟还值得任宏大人为之下马,与他攀谈!
再加上任宏那句“朝会之上,当有所得”,更是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朝会之上能得到啥?
无非高官厚禄,或是廷杖一百!
要挨廷杖的人,任宏大人会与他攀谈么?
更令人惊讶的是,又有一驾车马停在杨熙身侧,一位着进贤冠的中年官员从车上走下,温言对杨熙道:“延嗣,咱们一同上朝。”
这位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官居尚书左仆射,如今尚书署中地位最高者,郑崇郑子游!
能得衙署主官陪同,共上朝堂,这是多大的荣耀?
许多隐隐知道内幕者,心中都开始重新盘算起将来要如何与这少年相处了。
这时天门轰然中开,在第一缕晨曦之中,数十官员鱼贯而入未央宫中,径往前殿而去。
殿上高坐的,是普天之下最尊贵、最有权势的帝王。
他身边立着一名略显疲惫的男子,虽然脸有倦容,但丝毫不减其风神俊朗,神仙之姿。
此人当然便是驸马都尉,天子近侍,董贤董圣卿。
杨熙虽然在殿前便备受瞩目,但到了殿上,仍是个品轶不高的小小郎官,只能侍立在后,但如今他的目力超人,自然看见天子的气色,比之半年之前只差不好,但不知为何,天子的脸上却有些喜孜孜的身材,还不住将视线瞟向他这边来。
今日只是常朝,殿上议了几事,便见少府毋将隆出班奏道:“尚书令缺如,尚书右仆射尚不齐备,请选拔贤能填缺,以葆政令通达。”
天子似乎就在等着他这一奏,连忙道:“各位卿家,谁能举荐贤能,充任此职缺?”
立刻便有二人如商量好一般,同时出班道:“臣荐杨熙延嗣....”
两人互相对望一眼,眼中皆有讶色,似是没想到竟有人一同出班,举荐杨熙。
这二人一为尚书左仆射郑崇,另一人竟是待诏夏贺良。若说郑崇举荐杨熙便也罢了,这夏贺良与杨熙有何交情,为何突然出来举荐?
那夏贺良抢先道:“延嗣此人,恭谨仁善,进退有度,才识既高,可为尚书令之选。”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这杨熙究竟是什么人物,如何配得上尚书令一职?可知那尚书令乃是比二千石大员,且在中朝当值,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杨熙从一个比六百石的小官,直升尚书令一职,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许多臣子立刻出班道:“不可!”
郑崇振衣奏道:“杨熙虽有才学,但毕竟年纪太轻,尚缺历练,便选在右仆射之职,也足勾了。”
郑崇此言,也是令人侧目,那尚书右仆射,便不是那千石要职了?但有夏贺良语出惊人在前,这番说辞倒还不那么难以接受。
但相府那一干外朝官员,却皆是冷眼旁观,无人出声,似在观看一场闹剧。
除了一个郑崇是尚书署的仆射,出班启奏之人、应声而动之辈,全都是天子近臣,若说这不是事先演好,谁又肯信?
尚书内朝和那相府外朝,本就是一体两面又相互掣肘,外朝大员自然乐见内朝职司空缺,在朝政大事上便能左右上意,如今天子这几乎明里要将这名不见传的少年杨熙插进内朝,究竟是什么意图?
毕竟天子与杨若虚闹翻,杨若虚愤然挂印出走,乃是朝野皆知之事,天子又为何要对这个少年如此优容厚待?
有些不明就里之人,甚至在不住打量杨熙的面貌身姿,难道是天子看腻了董贤,要换个别样的贴身体己之人?
杨熙今日自己糊里糊涂被招上朝来,眼看又要糊里糊涂封得高官厚禄,心中却忽然豁然开朗。
这是要将我擢上高位,再想法子拿捏我么?
他仍记得当年之事,难道今日天子要依葫芦画瓢,再来一次?
杨熙见群臣寂寂,天子却欣然欲要准可郑崇之奏,心中焦急,便要推辞自谢,不料一个隐含怒意的声音忽从殿前响起。
“天子岂不闻“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臣倒要问问,这杨熙何德何能,足可窃据此等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