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www.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刘氏天下汉家郎 > 第二章 千古一帝

第二章 千古一帝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刘氏天下汉家郎!

秦始皇不是一般伟大的皇帝,而是千古一帝。

一切新事物的诞生,都要从命名开始说起。

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志得意满,觉得目前的名号,已不能与自己的丰功伟绩相匹配,就让大臣们拟定新名号。

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根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的惯性思维,请秦王嬴政上尊号为泰皇。

嬴政很有创新意识,既没有否定大臣们的意见,也没有照搬照抄大臣们的建议,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留“皇”加“帝”,命名为“皇帝”,并独占了“朕”字,用以自称。

从此,赢政有了“始皇帝”新名号,秦帝国有了新的灵魂。

这个灵魂,就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皇帝”的命名,确定了中华文明二千多年的帝制框架,大家都踩在秦始皇的肩膀上,遥望前方。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了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渠,修建直道等等。

丰功伟绩,无与伦比。

说的更宏观一点,秦始皇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总之,秦始皇不仅是影响中国历史的皇帝,更是影响世界发展的千古一帝。他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

这是秦始皇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是好的一面。

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

伟大的人,有一个通病,自负。

越伟大的人,越自负,听不进合理的意见。

秦始皇也不例外,自负的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同时,也给秦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政治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秦王朝在灭亡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本想千秋万代、传之无穷,没想到二世而亡,大大出乎秦始皇的意料。

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秦始皇不是一般的智者,所以他的错误也不一般。

每个人都有错误,有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犯大错误时犹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有一种始料未及的错误,也是秦始皇最大的错误,让人惊诧不已,就是彻底实行郡县制,摒弃分封制。

大家可能会骂我,秦始皇之所以成为千古一帝,就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摒弃分封制,你这样信口开河,会挨打的。

先不要着急打人,我也不是随便说说。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当时的人大多和我一样的看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哪个朝代的饭,就说哪个朝代的话。

秦始皇刚统一天下,丞相王绾等大臣就进言,一方面大力称赞皇帝陛下雄壮威武,一统天下,值得万民敬仰。

谈正事前总要吹捧一下,这是套路,总不会错。

接下来谈的正事比较大,大到涉及国家体制更改。

皇帝陛下一统天下,万民敬仰,但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把各位皇子封到那里为王,就无法镇抚那里的百姓。恳请皇帝陛下恩准,封立您自己的儿子为王。

秦始皇觉得王绾众大臣的进言不无道理,反正都是封我自己的皇子,肥水也不流外人田。这样干,似乎也不错。

于是秦始皇就把这个建议交给群臣商议,群臣山呼万岁,一致认为这样做有利,皇帝不要犹豫了,下定决心吧。

秦始皇看到群臣响应,即将排除犹豫、下定决心的时候,廷尉李斯跳了出来,独树一帜,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李斯的意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证据链完整。

李斯从称赞老板步入正题。皇帝陛下,您是排名第一伟大的始皇帝,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与时俱进,不能人云亦云。他们想开历史的倒车,千万不要听他们胡说八道。

李斯接着用历史的典故来打动秦始皇。昔日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战乱不休,周天子也无法阻止,我们要避免重蹈这样的惨剧。

最后李斯用现实的需要,一步一步,彻底俘获了皇帝之心。现在天下靠陛下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如果再分封天下,以后又会重蹈一次春秋战国的悲剧。郡县制很好,天下安宁,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容易控制了。始皇陛下,请牢牢记住“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分封诸王没有好处。

实行郡县制,天下就是皇帝的天下,就是帝国的意志!

李斯千言万语,归于一句:要想千秋万代,就要废除分封制,彻底执行郡县制。否则,皇帝的心愿“后世以数计,一世,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就会成为泡影。

李斯说的振振有词,始皇听得津津有味,还是李斯的说法融入了我的心扉,我想要万世之后,还是秦一万零一世。

何况,皇帝之所以尊贵,就是要老天第一,皇帝第二。好不容易统一天下,要选择和平郡县制,不选择战争分封制。

现在我们来看这两种意见,都会觉得李斯高瞻远瞩。如果选择分封天下,终有一天,还是会战火连连。

但是中央集权也有弊端,一旦中央出了问题,没有任何地方强有力的支援。如果中央出了奸臣,那始皇子孙就会毫无反抗之力,只能成为人家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点,秦二世即位后,奸臣赵高掌握大权,史记记载“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十二人僇死于咸阳”“公子将闾等3公子拔剑自刎”“十公主矺死于杜”。

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行刑如此之酷烈,简直骇人听闻。

加上秦二世胡亥被赵高逼杀,秦始皇的子女全部被杀,何等惨烈。如果秦始皇在天有灵,肯定会气的活过来。

祸不单行,当各地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很多郡县地方长官落井下石,不仅不想保家卫国、捍卫朝廷,反而操起家伙造朝廷的反,跟在起义军的屁股后面,疯狂了一把。

我们虽是秦王朝的地方长官,也不想给秦王朝陪葬。说心里话,我们也想当老板,我们也想在乱世中顺手捞一把。

当然,我们不能责怪秦始皇,政治上的改革可不是请客吃饭,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在中央集权这件事情上,他没有学习的榜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踩到玻璃就要流血。

只能一声长叹,那时还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怪。

刘邦就幸运多了,既然有秦王朝这个惨重的教训,那我们汉王朝就实行以中央郡县制为主、地方分封制并存的政治体制。政哥,我会吸取您的教训,不重蹈您的覆辙。

正因为吸取了秦王朝“一刀切”的经验教训,刘邦的汉王朝成功延续下去很久,没有夭折。不过,这是后话。

秦始皇第二个大错误,就是没有与时俱进。统一天下后,没有改革战时政策,继续大兴土木,不与民休息。

秦始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暴虐凶残、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倾其国力炼制不老仙丹,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

当时的人民,生活在秦帝国极权体制之下,极权焕发出极大的效力,秦帝国不过2000万人口,却能役用40万人筑长城,50万人戍五岭,70万人建皇陵,70万人修阿房宫。

这些都是大工程,还有无数的小工程,也要人去干。可以说,青壮年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去干活的路上。

极权虽有效力,却是违背人性的,面对权力,人性可以一时低头,却不能一直被驯服,这是秦帝国种下的又一个祸乱之因。

皇帝高度集权的同时,官僚政治就是君主专制的孪生兄弟和必然补充,皇帝考核官吏,官吏自然就会压榨百姓。

几百万人的调度安排,不会是秦始皇亲力亲为,而是皇帝考核丞相,丞相考核郡守,郡守考核县令......

皇帝吃肉,官吏们自然也要喝汤,各级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鱼肉百姓,使得百姓的徭役负担日益沉重,刑罚日益严酷,百姓苦不堪言。

残酷的统治或许可以掩饰嬴政躁动的内心,却带不来稳定的江山。天下都统一了,老百姓想回家休息,不过分吧。

可始皇你炼制不老仙丹,又修筑豪华陵墓,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你这不是玩全国老百姓吗,以为老百姓好欺负。

天下战乱已久,老百姓是渴望和平,但是统一后日子过得更加艰难、更加战战兢兢,还没有之前过得好呢。

好比统一前,你靠在屋檐下,摸着饿的发慌的肚皮,看到不远处的厮杀,担惊受怕。这个世道太乱了,天天这样打仗,何时是个头?这里太危险,你们继续打,我走先。

统一后,你靠在屋檐下,看到县吏走过来,小子,我来提醒你,该交税了,不能少,不按期交税者要砍头的。

没过几天,这次该你徭役了,限期7天赶到,误期者斩。

正躺在床上歇一口气,都还没休息好,该死的县吏又来了,小子,该你去戍边了,没按规定时间报到者,要掉脑袋。

是不是苦不堪言,天下一统,日子却更难过了。天下统一了,我能跑到哪里去,哪里都一样,还不如不统一呢。

遍地都是干柴,人心思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秦始皇第三个大错误,焚书坑儒,流放长子扶苏。这个大错误带有明显的私人感情色彩,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皇帝子弟,并大肆宣扬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引起了朝廷的震动。

淳于越之言,其实是老生常谈,又挑起了分封还是郡县之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秦帝国推行各种大一统的强制政策已经八年了,居然在庙堂之上,还有人重弹分封强于郡县的论调。

淳于越此时跳了出来,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秦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并不牢固,政策实施也并不是很成功。

或许,那个时候,秦帝国统治的人民,已在黑暗而沉默的海水下汇聚力量,隐约感觉到了不安分的气象。

淳于越所言的“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也不无道理。

秦始皇自然听得出淳于越话中的深意,并未立刻做什么表态,只是让大臣们就这个话题,敞开议议。

按道理来说,淳于越仅仅是发表一家之言,只是宣扬分封皇帝的子弟,又不是自己要称王称霸,似乎并无罪过。

当初倡导郡县制的廷尉李斯,此时已是丞相,自然不能容忍有人在八年之后,还敢在庙堂之上挑起这种争议。

以前的廷尉、现在的丞相李斯看到有人来拆自己的台,心里很不爽,你让我不爽,我让你们都不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