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暗度陈仓(一) (第2/2页)
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人类最高的智慧。
对于章邯来说,最保守的方法,是平均分配兵力。
这种方法有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让汉军打个措手不及。但是,最大的坏处,就是会让章邯的军队,分散成五路。
关中地区一分为三,章邯总兵力也不比刘邦强。
就算三秦王有劲一起使大家一条心,也改变不了颓势。
实力决定一切!
章邯总兵力不比刘邦强,如果又被分配在多个具体战场,兵力不足问题就更加凸显,结果毋庸置疑,被刘邦各个击破。
最冒险的方法,自然就是重点防御。
这样也存在一个大问题,章邯不确定刘邦的进军路线,又如何敢这样冒险,重点防御一处?所以说,刘邦出汉中,整个战争的精彩之处,绝不是韩信想到了明出陇西、暗度陈仓这条计策,而是韩信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迷惑章邯,让章邯做出错误判断。
这些方法,就是兵仙韩信的独到之处。
要怎么守?这是一个典型的“陷阱题”。
无论重兵把守哪一条道,汉军都可以走其他道。
选择权和主动权,在进攻方。
必然的选择!按道路易守难度按需分配,易守的兵力配置少些,难守的兵力配置高些。另留有一支机动部队,哪里遭到重点攻击,兵力吃紧就往哪里支援。章邯肯定是这么配置的。
最笨的办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表面上看起来普普通通,也是下了一番心血。
章邯唯一的错误,没有正确评估对手的实力。
章邯没有在意韩信,他还有些嘲笑刘邦,竟然拜无名之辈韩信为大将军,这是把汉军放在火上烤,有点自寻死路的味道。章邯如此轻视韩信,只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韩信以前没有出色的军事表现,他在项羽手下时,不过就是一名执戟卫士。
章邯不认识韩信,眼睛一直只盯着刘邦。
就是这个疏忽,章邯已无取胜之机。
章邯对严密防范刘邦,深以为然。刘邦当初率先攻入秦都咸阳,自然是能力出众。章邯对刘邦的野心也是心知肚明,敏锐觉察到刘邦必定很快东出。他的军事行动,就是最明显的信号。
紧急军情显示,陇西郡发现汉军沿汉水行进,并对下辨县城展开攻势。另一支汉军,则由樊哙统领,攻打上邽县城。看似汉军想要攻占陇西郡,走祁山道,从六盘山方向,进入关中。
陇西郡顿时陷入战乱,危在旦夕。
战火在最偏远的陇西蔓延,搞得章邯莫名其妙。
章邯觉得明出陇西这招不够高明,汉军从这里行军,是绕远路搞动作,即使他们攻破陇西郡,能够翻过六盘山,进入关中,也只是到达关中最西边境,汉军将面临以逸待劳的三秦军队,胜算极小,三秦军队如果能合兵一处,兵力总数并不比汉军少。
即使如此,陇西也不能不救。
结果,等章邯赶到陇西,汉军主力突袭陈仓。
作为粮仓重地,章邯在陈仓有军队把守,但由于章邯投降项羽,导致20万秦兵被悉数坑杀,秦人对章邯没有什么好感。人心向背,影响战争的结果,陈仓的军队只是象征性抵抗了一番,就全部投降刘邦,汉军顺利进驻陈仓,获得无数粮草辎重。
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章邯的军事才能本来是顶呱呱的,不过他也是个倒霉蛋儿,碰到了更强劲的对手韩信,似乎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
以章邯的才华,他猜中了开头,却猜不着这结局。
不说章邯,不在武庙里吃香的,谁来都不行。
消息传到章邯耳中,他恍然大悟,一切都迟了。
陈仓比陇西更重要,只能撤兵救援陈仓。
这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雍军已经不是之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秦军了。
雍兵大多怨恨章邯,仰慕刘邦,无心恋战。
汉军首战旗开得胜,士气高涨,正如韩信所言,汉军在回乡之情的激励下,群情振奋、气势如虹,打的章邯狼狈逃窜。
章邯一路跑,汉军一路追。
汉兵追到好畤城,章邯回兵抵抗,又打了一仗。本想来个回马枪,杀杀汉军锐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章邯又大败,丧失了抵挡的勇气,只能率领残兵败将,逃入都城废丘固守。
面对坚城,汉军一时无法攻克。
聪明人,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韩信没有苦攻废丘,他命令部队对废丘围而不打。
一方面,韩信采取“围点打援”方式,将前来增援雍国的塞国、翟国军队主力全歼。另一方面,派遣樊哙、周勃等勇将,四处攻城略地,相继攻占好峙、咸阳,以及塞国都城栎阳。
形势向着汉王刘邦方面发展。
韩信初次出兵就大获全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章邯曾经无敌,今变废铁,他可能只听过韩信这个对手的名字,就被打的落荒而逃,死到临头才看清真相,确实悲哀。
刘邦则是实实在在的喜悦,韩信没辜负自己的期望。
本来面试完韩信,对他的实战能力还是半信半疑,说不定是赵括之流呢?所以刘邦小心谨慎,并不是把主力部队交给韩信直接指挥,而是通过自己把韩信的作战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此时,刘邦是韩信,韩信是刘邦,两人融为一体。
这样操作好处明显,一旦有问题,可以直接喊停。
暗度陈仓的胜利让刘邦认识到,韩信统兵,错不了。
刘邦乘胜追击,兵分两路,遣曹参周勃樊哙围攻废丘,不拔除章邯这个关中地区的钉子户,誓不罢休。他自己随同大将军韩信领兵东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都是鲜花和掌声,迅速占领关中,平定三秦之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望风降汉。
胜利,来得多么容易!
因为刘邦是一个政治上的高明人,剿抚并用。
能用钱解决的,绝不用武力!
刘邦听从谋士建议,派出使者,许以优厚条件,招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秦”之中,只剩下雍王章邯还在都城废丘负隅顽抗,但他已无力扭转整个战局,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的刘邦,意气风发,我郑重宣布,服从我的话,就马上投降,我保证你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不服我不投降的话,我就要打得你倾家荡产、体无完肤为止。简单的选择题,二选一。
这是送分题,没有一点难度。
为了荣华富贵享用不尽,诸侯纷纷选择归降。
至此,汉王刘邦已基本将三秦之地全部平定,动作迅速措施有力,为自己全力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中地区,又回到刘邦手中。
真正的王者,历经千辛万苦,荣耀归来。
刘邦仅用了短短四个月便还定三秦,关中之地几乎尽收囊中。胜利看起来容易,但为了胜利,刘邦集团早已谋划已久。
当初,项羽分封天下时,原本想把刘邦封到偏远的巴蜀,唯一的目的,就是彻底困死刘邦。刘邦和张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厉害,赶紧用糖衣炮弹袭击项伯,成功得到了要害之地汉中。
巴蜀之地路遥且艰险,而汉中与关中仅隔一秦岭。
如果没有汉中,刘邦出来旅个游都难,更不要说打仗?
有了汉中,刘邦就增加了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
而正是这个汉中,成为刘邦“还定三秦”的桥头堡,和关中地区仅隔秦岭,心血来潮之际,时不时可以朝关中打几炮。
刘邦还定三秦,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几无还手之力,只有雍王章邯被韩信偷袭后,屡败屡战,坚守废丘,等待救援。
三秦之地已归刘邦,章邯成为最早的钉子户。
若是项羽发兵关中,便可里应外合,使汉军腹背受敌。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章邯在废丘固守待援,始终不见楚军前来救援。等待的日子是无比煎熬和难过的,对于刘邦来说,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汉军围困章邯时,刘邦也没闲着。
他向关东发兵,很快攻到了楚国都城彭城,但是却被回师救援的项羽轻易打败。回到关中后,他担心章邯趁机发兵,扰乱关中。汉军围困废丘九个多月都无法打下,此时又值汉军兵败,章邯就像一颗钉子一样,让刘邦非常不安,甚至是害怕。回到关中后不久,他便引水灌废丘,废丘城顿时成了一片汪yang大海。
攻不下,就彻底毁灭。
站在城墙上的章邯,心如死灰,不禁感慨万千。看着破败的城池、妻离子散的军民,他不知道这些年的征伐究竟是为了什么。曾经是为了巩固大秦帝国,后来是为了保全自己,如今自己却连一座城池都保不住。这些年有太多人因他而死,如今他在自己的老家关中也没有了立足之地,他等待的楚军也迟迟没有到来。废丘城破,百姓流离失所,而他也惶惶如丧家之犬。
天下之大,已无容身之地,一个被时代遗弃的人。
章邯誓死不降,拔出手中的剑,划过了自己的脖子。
我要告诉天下人,我章邯并不是贪心怕死之徒,我有底线,之所以投降项羽,确实是因为秦朝庭逼我太甚,走投无路。
项羽虽然坑杀二十余万秦军,陷我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但对我还是肝胆相照,还封我在关中为王,如此恩情,我唯有用死亡来报答项羽的信任,并洗刷自己的耻辱。新安的兄弟们,我来了,其实你们被坑杀、哀嚎遍野的时候,我的心已经死了。
一代名将章邯,就此落幕。
章邯,生不逢时。
想当初,在秦帝国危急存亡之际,章邯率领骊山刑徒仓促上阵。戏水退周文,南阳擒宋留,陈郡败陈胜(楚王),临济斩田儋(齐王)、焚魏咎(魏王),定陶杀项梁(楚国统帅)。
巨鹿大战前,鲜有败绩。
不幸的是,章邯在巨鹿大战,遇到了第一猛将项羽。
项羽大破王离军团,打的章邯也屡屡败退,赵高又对章邯步步进逼。内外交困之际,章邯为求自保,只能投降了项羽。
败在项羽手里,我服了。项羽第一,我第二。
如今更加悲哀,章邯遇到了比自己更加杰出的第二人韩信,只能仰天长叹,很不情愿在别人华丽的功劳簿上签了个到。
章邯,老天偏偏不遂你的愿,你不能排名第二。
章邯与韩信的较量,以章邯完败结束。而楚汉争霸的序幕才刚刚拉开,紧接而来的,是更加惨烈的楚汉战争,四年时间里,中原大地,江淮地区,伏尸百万,大地染血,各路诸侯不断征招百姓参军,可以说为天下一统,百姓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章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