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韩信北伐(一) (第2/2页)
这样的人,能力算得上出类拔萃。
不幸的是,陈余有更突出的优点。
陈余是一位优秀的儒生,平时以道德楷模自居,经常声称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就能制胜,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最厉害的人,满嘴仁义道德,却是要求别人。
陈余是道德楷模,不是好领导,也不是最厉害的人,他把方向搞反了,总是要求自己,结果害了自己,越努力,越失败。
为了胜利,千万不能讲道德,要不择手段。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正确的事,不好。
陈余大人开始发威了,批评左车同志,你胆子小,我可以原谅;但你出的主意会让诸侯认为我们怯懦,这是不可原谅的。
一直听闻你用兵如神,看过兵法没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可以围歼敌军,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和敌人较量。现在韩信的兵力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加上千里奔袭,定然已经精疲力尽。
我们正面交战,一定可以完胜,不需要你的鬼计谋。
陈余站在道德制高点说教,搞得李左车哑口无言。
不是陈余无能,而是韩信过于狡猾,别无他法。
如果不是以上帝视角来看,陈余的固守方案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错。毕竟在汉魏之战和汉代之战中,韩信超凡的用兵手段已经显露无疑,如果赵国派出的奇兵作战不利,白白损失兵力。
没有必胜的决心,战争必败无疑。
说直白点,面对韩信短时间连灭二国的厉害手段,陈余没有信心。既然搞手段玩不过韩信,那就硬碰硬,看韩信怎么啃硬骨头,毕竟韩信麾下的军队确实有限,这可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最稳妥的方法,以逸待劳,持重兵据守井陉。
简而言之,两支明显规模相差很大的军队,多的一方居然没有任何主动出击的打算,而是缩成一团等着对方来打,悲哀。
一支没有必胜信念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韩信派人暗中侦察,知道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高明计策,毫无顾忌进入井陉狭道,开始排兵布阵,战略部署出神入化。
韩信为了不打扰赵军休息,半夜时,发出两条命令:
第一条命令,挑选二千轻骑兵,每人自带一面汉军军旗,抄小路,埋伏在赵军大营附近,一定要注意隐蔽。等到明天早晨,当我军与赵军决战的时候,赵军肯定倾巢而出,你们立即行动,冲进赵军大营,把这两千面汉军旗帜都插在赵军的大营里。
这一路是奇兵,赵军看到我方败退,一定会倾巢而出。你们不要犹豫,迅速冲入赵营,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旗帜。
插军旗,任务不难,关键是赵军能否倾巢而出。
万一赵军用一半兵力留守大营,二千骑兵不能插旗。
汉军兄弟心里忐忑不安,但又不敢打断韩信发布军令。
第二条命令,安排一万人作为先头部队,出井陉口,在一条大河的岸边,背水列阵。韩信自己带着剩下的部队,到赵军营前叫阵,与赵军开战。但是韩信又指示部下,明天打的时候,不要火拼,要边打边撤,还要把手里的旗帜和战鼓都扔了。因为古代打仗,谁要能夺得对方的一面旗帜或是战鼓,会升官发财。
韩信发布命令后,信心十足,继续调侃汉军兄弟。
同志们,我们先不要吃饭,等打败赵军后,再吃饭。
将领们都不相信韩信,假意允诺,领导说啥我都点头。
当晚,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井陉口,背水列阵。赵军将领看见这样一个后退无路、违背排兵布阵基本常识的军阵,都大笑不止。韩信这家伙算什么东西,一点军事常识也没有。
这是必死之局,如果打不赢,跑都没地方跑。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陈余不是无能之辈,顿时信心大增,有了必胜的信心。
天刚蒙蒙亮,韩信竖起大将军的旗帜,备好战鼓,大擂大鼓地开出井陉口,直接在赵军大营前方摆好阵势,严阵以待。
韩信亲自出现,没有带来什么奇招,这人傻到家了。
赵军一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韩信不仅昏聩无能,还胆大妄为,带这么点人来,不够我们塞牙缝,觉得韩信在找死。
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人,否则后果自负。
赵军打开营门,迎击汉军,双方厮杀在一起。
双方都没有吃饭,都打算消灭对方后,再吃饭。
韩信和张耳假装战败,命令将士扔掉军旗战鼓,逃往背水而设的军阵。同志们,赵军果然厉害,我们不行了,跟我跑吧。
正如韩信所料,赵军见韩信败逃,谁也不想错过立功封侯的机会,倾巢出动,肆意争夺汉军的旗鼓,追杀韩信和张耳。
留守大营的赵军,禁不起诱惑,也跑出来。
战场一片混乱,旗鼓就是金钱,旗鼓就是生命。
韩信和张耳进入背水而设的军阵后,全军将士已无路可退,只能殊死搏杀。抢完旗鼓的赵军,勇往直前,继续猛攻汉军。
这下轮到赵军吃亏了,任凭赵军如何猛攻,背水而设的军阵稳如泰山。痛痛快快厮杀一场,可能还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这场大战,确实很惨烈,汉军殊死抵抗。
坚持最后五分钟,打歼灭战,对敌人要狠!
就在水边汉军苦苦支撑的时候,奇兵出动了。
汉赵双方相互厮杀的同时,潜伏在赵营四周的二千奇兵见赵军空巢而出,火速冲入赵营拔下赵旗,竖起二千面汉军红旗。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拔掉你们的旗,插上我们的旗。
攻打韩信的赵军一时半刻无法取胜,想退回营垒吃饭。
韩信,你很顽强,我们吃完饭,再来决斗。
赵军一回头,忽然发现自己军营插满汉军军旗,大为震惊,什么情况,我们大本营怎么被汉军占领了,我们没饭吃了!
没饭吃的结果,肯定非常严重,就是兵败如山倒。
赵军大乱,将军约束不力,士兵四散逃亡,无力回天。
祸不单行,汉军前后夹击,大破赵军,道德楷模陈余被斩杀,赵王歇被活捉。一级棒,赵国被韩信背水一战彻底打趴。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不过,这一招不能随便玩,大多数情况会失败。
因为这一招要想成功,不仅需要自己足智多谋,要有奇兵,正奇结合。而且还要对方愚蠢至极,全力配合,才有可能赢。
井陉之战以汉军大胜、赵军全军覆灭落下帷幕。
战胜后的韩信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下了一道命令:
不得杀李左车!生擒李左车者赏千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千金之赏,有人将李左车小心翼翼地捆绑起来,谨小慎微地送到韩信帐前,不敢有丝毫伤害。
为了赏金,含在嘴里怕化掉,捧在手里怕摔坏。
韩信亲自解开李左车,以弟子之礼向李左车请教。
我想北伐燕国、东征齐国,怎样做才能成功?
看到取得辉煌成就的韩信请教自己,李左车低下高傲的头颅,赶紧推辞,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大夫不可以图存。你是胜利者,我乃败亡之虏,怎么有资格为你筹划这种大事呢。
说的有道理,刚被俘获的人,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李左车谦虚中透露出郁闷情绪,韩信连忙安慰,不要灰心丧气,这不是您的错,是您的领导没有听您的,都是领导的错。
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并不是他在虞国愚笨,到了秦国就变得聪明起来,在于国君用与不用,听与不听罢了。如果之前陈余听您的话,我韩信早被擒获了。由于他不听您的计策,我才有机会侥幸取胜,我才有机会侍奉您。
现在,我是真心向您请教,希望您不要推辞。
一战消灭赵国的韩信,言辞卑谦,侍奉败军之将。
韩信诚恳的安慰,给足李左车面子,彻底打动了他。
士为知己者死。
李左车感动不已,为韩信分析以后的出路。
李左车首先真诚表达了对韩信的敬仰之情,你韩信是智者,我是愚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接着述说韩信的丰功伟绩。
如今将军渡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一举攻下井陉,背水一战无人匹敌,不到一个上午就打败赵国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陈余。您现在已经名扬四海,威震天下,这是将军的长处。
李左车运用辩证思维,从正反两面论证自己的谋略。
将军虽然厉害无比,但将军的短处也显而易见。汉军奔波已久,士卒疲惫不堪,其实难以使用。如果发动困倦的军队,攻打燕国坚城,不一定打得下,时间长了,力不能敌,弱小的燕国都打不过,强大的齐国必然拒守边境,奋起反攻,僵持不下。
如果僵持下去,对将军不利,达不到预期效果。
总之一句话,我认为将军攻燕伐齐的打算不符合实际情况,要完善修正。善于用兵的人不以短击长,而应该以长击短。
李左车否定了韩信的打算,为韩信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先虚后实的,我为将军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先谋划,后行动。为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镇守赵国,抚养遗孤,每天好酒好肉,犒赏将士。休整完毕,北向移军燕国,派使者劝降,燕王一定不敢不听。降服燕国后,东向兵临齐国,再派能言善辩之士劝说齐王,齐国一定从风而服。
好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要乱用,这有一个前提,韩信的赫赫军功。
只有作为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威胁去换取和平。
也只有威震海内的韩信,才能真正逼迫燕齐就范。
韩信听从李左车的计策,汉军原地驻扎,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果然不战而降。韩信向刘邦报告破赵胁燕之事,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马上应允,立儿女亲家张耳为赵王。
战无不胜的韩信,开始居功自傲,不讲政治规矩。
你只是一军统帅,凭什么请求立赵王,胡作非为。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八月,韩信出兵北伐,仅用四个月连灭魏、代、赵三国,迫降燕国,平均一月搞定一个国家。
韩信的覆赵定燕之战,气吞山河,举重若轻。北方诸国,除了燕国以附属国身份加入刘邦麾下,其余诸国皆变为汉土。
正面战场打得一团糟,北方战场却是所向披靡。
不愧是兵仙,用兵确实是诡谲异常,难以琢磨。
战功赫赫的同时,韩信所训练的精锐汉军,源源不断开往荥阳,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牵制楚军主力,抵御项羽的进攻。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
功劳不是一般的大,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
韩信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而是接受李左车的建议,没有一鼓作气乘胜东征齐国,而是镇抚赵国,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此时的韩信,已摆脱昔日的胯下之辱,他手握重兵,慢慢开启了独霸一方的资格,同时也开始踏上左右天下格局的道路。
昔日能忍胯下之辱,日后必定成大器!
幸运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一定幸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