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韩信北伐(二) (第2/2页)
龙且谋士的建议实现了,只是以自身最悲惨的方式。
韩信乘胜追击,俘虏齐王田广,楚军士兵也全部被俘。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平定齐地。
韩信剿灭龙且、平定齐国后,天下局势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暗流涌动。争夺天下者,在项羽与刘邦之中,加上了韩信。
不管韩信想不想争夺天下,他已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韩信破齐之后,觉得自己功高盖世,越来越过分,派人向刘邦汇报,齐国是个伪诈多变、反复无常的国家,不设假王镇守,局势难以稳定。希望大王封我为代理国王,便于控制局势。
主动向领导汇报思想动态,本身好像没有错。
但是,领导怕什么,你汇报什么,大错特错。
刘邦看到书信,又想起惨死的郦食其,气不打一处来,接着就是破口大骂,老子被困此地,被项羽打的死去活来,日思夜想,期盼你韩信来助我一臂之力,你不来帮我,反而要自立为王。
从此我不会再爱你,从此我会永远憎恨你。
看到跪在下面不敢抬头、心惊胆战的使者,张良和陈平顿感情况不妙,暗中踢刘邦的脚,附在刘邦耳边,小声劝谏,老板,我们正当形势不利,阻止不了韩信称王。既然阻止不了,不如乘机立韩信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守齐地,不然,将生变故。
如果我们强行阻止,万一韩信叛变,我们就完蛋了。
刘邦马上醒悟过来,顺着原来的口气继续骂,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是真王,还做什么假王!韩信,你没出息,鄙视你。
刘邦骂的言不由衷,内心恨死了韩信,却又无可奈何。
刘邦为把戏做足,派张良亲自前往齐地,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命令韩信征集军队攻打楚国。现在可以一起打项羽了吧?
现实狠狠甩给刘邦一个大嘴巴子,韩信翅膀硬了,根本不听使唤。刘邦命令韩信带兵攻打项羽,韩信却来了个按兵不动。
韩信已经不是那个胯下之徒,而是威震天下的齐王。
想起越来越不听话的韩信,刘邦摇摇头,很是愤怒。
男一号愤怒不已,男二号项羽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
龙且阵亡后,从来不知怕为何物的项羽第一次感觉到恐惧。好汉不提当年勇,但要记住历史,当年英布叛楚归汉,龙且前往平叛,最终打败英布。英布怕被截杀,抄小路才逃到汉营。
英布可算天下猛将,龙且的骁勇善战可想而知。
如今,龙且被韩信轻松灭杀,二十万楚军灰飞烟灭。项羽此刻才真正感受到寒冷,韩信的战斗力非同寻常,不可小觑。
向来崇尚武力的项羽派出一位说客武涉,竭尽全力游说齐王韩信。我们的目标是,楚国和齐国讲和,集中力量去打汉国。
真稀奇,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项羽派过什么说客。
项羽以前没有派过说客,没有经验,效果自然不好。
武涉说客水平一般,劝说韩信没有创新,没有成果。
武涉开门见山,首先说刘邦不值得信任,不值得效忠。
当年苦于秦国bz,刘邦项羽两兄弟合力攻打秦国。灭秦之后,论功行赏,分地封王,天下休兵。可是汉王又兴兵东进,攻破三秦,引兵出关,夺人之地。收编诸侯的士兵,向东攻击楚国。汉王的意图是不尽吞天下不罢休。他这样不知足,太过分。
武涉说客第二步说项羽仁厚,值得联合,三分天下。
项王仁厚,多次放刘邦一条生路。然而刘邦一脱身,就违背约定,再攻项王,不够厚道。您自以为和汉王交情深厚,为他尽力作战,但您能活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在。眼下楚汉相争,胜败取决于您,您助汉则汉王胜,您助楚则项王胜。事态已经明了,如果项王今天灭亡,您也逃不掉,明天就要收拾您。您与项王有故交,为什么不反汉而与楚国联合,三分天下而称王呢?
实事求是地讲,武涉讲的很好,但是没有说服力。
韩信没有感同身受,情绪也没什么起伏,本来就没有感情,项羽留给我的回忆,都是屈辱和痛苦,没有快乐。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才背楚归汉。
汉王对我是真的好,把我从一个基层官员,直接封为大将军,让我统率数万兵马,解衣给我穿,分食让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这样信任我,我时刻感恩戴德,绝对不会背叛他,希望先生替我向项王致歉。不要多说了,多说无益。
韩信的拒绝,有礼有节,非常到位,没有任何错误。
因为武涉代表的,是项羽的利益,不是韩信的利益。
韩信真正的错误,在于没有听代表自己利益人的话。
武涉没有成功,离开以后,韩信自己的谋士蒯通跳出来,深知天下大势取决于韩信,想用奇策打动他自立门派,三分天下。
蒯通是个厉害角色,之前已上过一次历史舞台,但不是正面角色,一露面,就害死了战友郦食其,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好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蒯通也不是坏人,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为了韩信的幸福,蒯通和韩信拉起了家常。
蒯通神神秘秘对韩信表示,我学过一些相人之术。
我不仅会出奇谋诡计,还有一个特长,看相算命。
为了劝韩信背汉自立,蒯通下了一番功夫,先用隐语暗示,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还很危险;相君之背,却是贵不可言。
韩信有点着急,什么很危险,什么贵不可言。
蒯通见老板已经上钩,不着急,先分析天下形势。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英雄豪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当时,第一要务是亡秦,目标明确利益一致。如今楚汉纷争,天下无辜百姓肝脑涂地,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流离失所,不可胜数。
蒯通分析完天下形势,再来了解楚汉相争的现状。
楚军这一方,从彭城出发,辗转战斗,追亡逐北,乘胜席卷,威震天下。然而最终被困于京、索之间,被压制在成皋西部山区而不能西进,算来已有三年,看情势,这一路人马很难胜利。
汉王这一方,在巩县、洛阳一带阻击楚军,仗着山河之险,一日数战,竟无尺寸之功,屡战屡败,无法自救,在荥阳战败,在成皋受伤,于是南走宛叶,很明显,这路人马也不能成功。
很明显,这种政治上的颓势,就是韩信的机会。
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您就是下一个成功的人!
他们两路人马现在都陷入困境,谁也无法战胜对方,双方的锐气都受到挫伤,粮食也消耗殆尽,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归顺谁。以我之见,除非有天下圣贤,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
蒯通忽然亮出底牌,韩信,您就是这个天下圣贤。
您现在唯一的选择,独立于楚汉,成为一方霸主。
现在汉王和项王的命运,就掌握在您手上,您助汉,则汉胜;您助楚,则楚胜。我愿推心置腹,献上天下大计,解开这个死结。假如您听从我的计谋,不如让楚汉共存,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样对楚汉双方都有利,互相牵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谁先动,就联合第三方,狠狠打击盲动者。
韩信,您要有信心,您不仅是天下圣贤,而且有足够的实力。只要您听取我蒯通的计策,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问鼎天下。
第一步,凭您的卓越才智,拥有庞大的甲兵雄师,据有强大的齐国,统领燕赵两国,如果出兵刘项两方的薄弱地区,牵制其后方,顺应民意,挥师向西,为民请命,阻止楚汉纷争,那么天下百姓就会闻风响应。也要有硬手段,谁敢不听,就灭谁。
暴力不能解决一切,但可以解决不听话的人。
软硬兼施,打击反对自己的,拉拢拥护自己的。
第二步,分割大国的土地,消弱强国的势力,分封诸侯。诸侯已立,天下就会归功于齐国,从而臣服于您。您稳守齐国有实力,再以德安抚诸侯,谦恭礼让,诸侯就会相继来朝拜您。
最重要的第三步,就是听我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请您深思熟虑,如果想幸福安全一生,要把最重要的第三步走好。
蒯通完全代表着韩信的利益,非常有说服力。
遗憾的是,韩信又拒绝了,过不了感情这一关。
韩信静静的看着天空,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汉王待我很好,心里过不去。汉王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只差没有把老婆给我了。我的座右铭是,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不能见利忘义!
看到韩信深陷感情漩涡,蒯通劝韩信不要感情用事。
清醒点,感情是最靠不住的。您自以为跟汉王是金石之交,欲建万世功业,我认为您这种想法不仅幼稚,还大错特错。
蒯通觉得讲套话不管用,还举了通俗易懂的例子。
当初张耳和陈余还是平民时,结为生死之交,发誓要生死与共,却在巨鹿之战反目成仇,一定要置对方于死地。后来张耳降汉,借兵灭赵,斩了陈余,兄弟身首异处,成为天下笑谈。
这两人交情最为深厚,最终互相残杀,为什么呢?
因为一切灾难和罪恶都源自欲望太多,而人心难测。现在您效忠汉王,您和汉王的交情显然不及这两人,但是您们的利益冲突,比他们更甚。所以,您确信汉王不会危害您,是错误的。
再把眼光放远点,历史总是不断重复。
文种和范蠡使灭亡的越国得以复国,帮助勾践建立了霸业,功成名就之后,一个身死,一个逃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您跟汉王的关系,就交友而言,比不上张耳和陈余;就忠信而言,比不上文种、范蠡之于勾践。
不要侥幸,陈余和文种的下场,足以看清人情世故。
蒯通讲完事例,还预言韩信不反、必死无疑的结局。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请让我复述一下您的丰功伟绩,渡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下井陉,杀陈余,灭赵,胁燕,定齐,消灭楚军二十万,斩杀楚将龙且,如此功盖天下,略不世出。现在您坐拥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身在人臣之位,却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不进则退,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
蒯通已讲到这个地步,再说下去就没有意思了。
蒯通的分析非常有说服力,站在韩信的角度全方位考虑,再三劝说,要么三分天下,要么身死国灭,千万不要犹豫不决。
可惜,韩信不听,先生先回家休息,我再考虑一下。
韩信考虑了几天,还是没有动作,这是无言的拒绝。
种种迹象表明,韩信并不是傻白甜,他的内心也有三分天下的憧憬,但他没有下定决心,做出最符合他自身利益的抉择。
韩信,缺的不是实力,而是政治家的残酷无情。
看到韩信如此感情用事,蒯通做了最后的努力。
蒯通未经韩信的允许,又跑到身边,痛哭流涕。
不要迟疑了,能不能像个男人,赶紧决断吧。能否听从忠告,是做事成败的征兆;谋划是否得当,是存亡得失的关键。甘心屈于人下者,就会失去万乘之权,智者善于决断,迟疑不决容易耽误大事。明知该如何做,却不敢行动,这是一切灾祸的根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一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功业,难成而易败;时机,难得而易失。时机啊时机,失去以后就再也不会来了。希望您一定要采纳我的计策,否则悔之晚矣。
蒯通的说辞可谓极矣,就差把刀架在韩信脖子上。
该说的话,到此已经全说完了,没什么好说的了。
然而,韩信还是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刘邦,再加上自以为劳苦功高,汉王终究不会夺走自己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通。
我只想做刘邦的打工仔,不想自己创业当老板。
蒯通见韩信油盐不进,听不进自己的建议,大失所望。游说不成功还受到韩信猜忌,蒯通惶恐不安,装疯卖傻做了巫师。
蒯通很惨,绝顶聪明的人,不得不当假痴假呆的神棍。
韩信更惨,失去属于自己的最佳时机,再也回不来了。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笨蛋。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建议,就放弃了三足鼎立。有人会提出质疑,韩信不是拒绝,而是没有这个能力。
非也。
齐国一直属于富饶之地。如果韩信竭尽全力割据齐地称王,凭借齐地的人力物力,国力也会蒸蒸日上。有庞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面对楚汉两国时,韩信也不会怂,有能力从容面对。
韩信的打仗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统一天下有难度,三分天下理所应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韩信不会坐视项羽灭掉刘邦,也不会坐视刘邦消灭项羽,相互制衡,相互牵制,相互平衡。
韩信如果选择这么做,其他两人也会这么做。
这样的话,我们熟知的三国,就要提前四百年。
更重要的是,当时天下百姓对于“统一”的观念认识还不是很强,“大汉正统”更是无从谈起。刘邦也是草根出身,他能称王争夺天下,韩信凭什么不行?所以从民心上,韩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且三方彼此制衡,也很容易维持天下的稳定。
韩信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韩信不是。
韩信想三分天下,必须要残酷无情才有机会。刘邦的知遇之恩先放在一边,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清洗昔日的亲密战友。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有如仇雠。
做大事的人,头脑一定要清醒,工作和私人感情要分开,对于不拥护自己的人,关系再好,该关就要关,该杀就要杀。
做不到,就要吃大亏,搞不死敌人,就要被敌人搞死。
韩信做不到心狠手辣,不去整别人,就要被别人整死。
其人无罪,怀璧其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