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童贯伐辽 (第2/2页)
他很快就用自己的力量把完颜部经营成了一个首屈一指的大部族。当时的辽国还是所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共主,雄跨东西万里疆域,女真也仅仅是不起眼的一直,完颜部就更加的毫不起眼。可惜,世事太奇妙。辽国出了一个奇葩的亡国之君天祚帝,其行径荒唐程度仅仅比徽宗皇帝高明一丢丢。女真却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完颜阿骨打,所有用在开国君王身上的褒义词都可以套在他的头上,除了女真人骨子里就带着的残暴。
他一统女真,先后占据了辽国五京中的三座京城,和大宋达成协议时,辽国已经仅剩下最后的西京大同和南京析津府。
宋金海上之盟的战略布局大概就是宋军负责进攻辽国南京,金军负责进攻辽国的中都。事后,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作为回报,大宋以前给辽国的岁币全部归金国所有。
金国在战争中,渐渐的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仅仅宗室中就有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娄室等出类拔萃的将领,吊打辽国所有的战将。
金军之所以要和大宋联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女真人太少了,尤其是经过连年征战,人口锐减,直到金国攻下了辽国的中京城,辽国败局已定,有大批的辽人投降金国,金军这才度过了危险的虚弱期。此时的天祚帝东奔西跑,其逃跑速度堪称当时一绝,以至于许多的文武大臣都找不到他,金军也满世界找他。
童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辽国境内,此时的童贯虽然一心想着夺取燕云十六州,建立无上功勋,但是他同时也发现了河北边军的衰败,宋辽已经将近百余年没有发生过两国之间的大战,军备松弛,将领腐败,士兵缺乏训练,这样的素质实在是难当大任。这让他的雄心壮志一下子大打折扣。
宋军在雄州兵分两路,东路以种师道为主将,王禀、杨可世为副将,进兵白沟。西路以辛兴宗为主将,王渊、刘延庆为副将进驻范村。
在这里,童贯开始了他的谜之操作。过程之荒唐绝伦,震惊后人。
这厮也不知道怎么忽悠皇帝的,居然让皇帝给辽国境内的百姓下了一道圣旨,劝降用的,目的挺不错,可是其中有几句话可就很荒唐了,原话是:”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施。“
这就非常恶劣了,对宋军太不友好了!
为何?因为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宋军不得杀戮辽国军民一人,违抗命令的军法严惩不贷!
这是打仗,不是过家家,这样的圣旨等于让宋军自缚手脚,还怎么打仗?整个军营上下舆论大哗,士气可谓一落千丈。已经为宋军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辽国南京。
负责镇守这里的耶律大石已经忍无可忍了!
皇帝天天像兔子一样跑的没影子,南京外边大军压境,国内却找不到自家皇帝,还怎么抵抗外敌入侵?今天,他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换皇帝。
此时南京城内地位最为尊贵的就是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此人是正经的皇族嫡亲血脉,辽国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孙子,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是天龙八部里和乔峰结拜的那个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他的侄子。血统足够高贵!
耶律大石召集群臣,在金殿上当即便山呼万岁,把耶律淳扶上了皇位。说实在的,现在的辽国,当皇帝实在没有什么滋味,只不过,耶律淳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辽国岌岌可危,皇帝却不靠谱,能怎么办?
耶律大石自己则整顿兵马,决心对宋军发起反击。给宋军狠狠的来一下子。在辽人的眼里,宋军就是吃落落的背叛。为什么?因为,宋辽两国的国书上,可是白纸黑字的写着,两国共约为兄弟之国。
现在兄弟纠集外人前来打自己,还需要客气嘛?
于是,辽国杀气腾腾,宋军却还没有从”圣旨门“的打击中反省过来,双方的状态差距十万八千里。终究还是要打仗的,要不然怎么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前军统制杨可世带领轻骑三千进入兰沟甸,迎头便遇见了已经准备的十分充分的耶律大石。
杨可世骑兵三千,这已经是东路军中骑兵的大半了,宋军缺马,骑兵的规模笑得可怜,还为了节约战马,减少战马的折损,平常训练的也不到位。
耶律大石带领的几千骑兵确实留守南京的精锐力量,尤其是北方辽国的百姓,骑马射箭就是天生的本能,双方一经碰撞,差距一下子便一目了然。宋军的骑兵遇见辽国精锐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遇见了大学生,一击即溃。杨可世亡命奔逃,骑兵折损了大半,凄惨的模样更是对宋军的士气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种师道看见宋军的士气已经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知道不能再任由这样恶化下去,于是督率东路军隔河和辽军对峙,并派遣部将赵德从下游水浅处偷渡,意图偷袭辽军后路。哪知道,耶律大石也有同样的谋划,宋辽双方在下游水浅区狭路相逢,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主阵地毫无动静,反而在另外的地方交战激烈,种师道索性派出援军,大举增兵。
耶律大石骑虎难下,只好亲帅精锐骑兵突袭宋军,最终,宋军还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溃败而回。种师道亲自压阵,这才免去全军被冲垮的命运。东路军劳而无功,双方陷入僵局。
西路军辛兴宗也开始了攻打,辽军深沟壁垒,宋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好不容易才度过白沟河,却被骑兵一阵冲杀,过河的士兵全部陷落在河对岸,河中浮尸阻塞河道,宋军惨败。
东西两路军共同失利,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种师道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危险,于是他分别传书于辛兴宗和滞留雄州的童贯,要求撤兵。
辛兴宗哪有这个胆子?只是让西路军原地驻扎,寄希望于童贯能被种师道说服。哪知道童贯被种师道的退兵言论气的七窍生烟,写信把种师道破口大骂一番,严令不许撤军。
种师道立刻召开军事会议,直截了当的说道:”我等已经置身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诸位想过么?万一辽军从别处过河,偷袭我们的后路,以我军现在的状态,能打赢吗?到时候咱们后路被切断,难道等着被人家全歼?“
所有的将军都猝然而惊。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种师道吩咐道:”王禀,我命令你带领精锐一万先行撤离,在退兵的路上择取险要处埋伏,为我大军撤退断后。“
王禀应声而去。
种师道吩咐道:”现在,你们立刻带领自己的兵马,稳步后撤。溃乱者立刻斩首示众!姚平仲带领精兵一万护卫后路。“
东路军立刻便行动起来,纷纷撤军。
白沟河对岸,辽军大营。
耶律大石也在召开军事会议,不同的是,辽军现在士气高昂,正等待着他们心中力挽狂澜的英雄---耶律大石的调度。
耶律大石笑眯眯的说道:”看天色,今晚会有暴雨,宋军不熟悉咱们这里的气候,今天晚上,咱们要劫营。一举攻破两路宋军,彻底的解决掉宋军的威胁,专心对付金国豺狼。“
耶律大石笑着对一个一脸媚笑的将军说道:”郭将军,今晚你负责对岸的种师道。本帅亲自对付辛兴宗。祝愿咱们马到成功,郭将军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郭将军!这个人就是在靖康之变时扮演重要角色的汉奸---郭药师。
此人很有将才,更重要的是性格狡诈多变,他原本是南京一支军队的将领,由于士兵都是汉人,地位低下,军队就取了一个很有侮辱意味的名字---怨军。
耶律大石上位以后,立刻就发掘了此人,并把怨军改名为靖难军,负责镇守南京城。郭药师自然投桃报李,对耶律大石言听计从。
分派一定,辽军磨刀霍霍准备突袭宋军。种师道已经跑了,辛兴宗却依旧在等着童贯的撤兵令。
等来的却是辽军天崩地裂的骑兵冲击。宋军从一开始就处于崩溃的境地,几万大军分崩离析,漫山遍野的宋军在辽军的追杀下伤亡惨重,基本上全军覆灭。
郭药师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种师道早就跑了,郭药师仗着骑兵的速度快,想追上宋军,可惜种师道用兵滴水不漏,不但有殿后的军队,而且还精心准备了埋伏。
郭药师先是遇上姚平仲,被姚平仲一阵阻击,然后很快就逃之夭夭。郭药师被气的七窍生烟,不服输的继续追,想把姚平仲一口吃掉。
不过这家伙运气太背,一头又钻进了王禀的埋伏圈。这种节奏就一下子就进入了宋军熟悉的节奏,辽军死伤了一大片,没有一点的收获,仗着马速飞快,连忙逃之夭夭。
宋军一路全军覆没,一路保存实力。
却也同时宣告了伐辽的彻底失败。
童贯差点气的发疯,辛兴宗确实够听话,可惜却差点把自己搞成光杆司令。种师道是违反了军令,可是人家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童贯像狗咬刺猬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两个家伙。何况,他现在也该操心自己该怎么向皇帝交代。
他是皇帝的亲信,怎么会不知道皇帝对这次北伐报有很大的期望,燕云十六州快成了他的心魔。现在倒好,一仗之下灰溜溜的折损了一半的兵马,别说伐辽了,能不能守住国境线都快成问题了!恐怕皇帝知道了,生吃活剥他的心都会生出来。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
童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只能求助自己东京的盟友了。由他们斡旋,或许皇帝会暂息雷霆之怒。童贯太了解皇帝了,只要自己有了足够的缓冲,皇帝早晚会再度信任自己。因为,像自己一样的统军大将真的是凤毛麟角,种师道是有才,可惜现在军中能打的将领大半出身西军。皇帝怎么可能会无条件的信任他?搞不好就是太阿倒持,皇权旁落的恶劣局面,皇帝是荒唐,但不是白痴。要不然一无是处的高俅会当了十几年的太平太尉?为什么?还不是高俅毫无底蕴,离开了皇帝一无是处,有他在,皇帝才会谁的安稳。
童贯一封书信火速的送往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