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房租养你啊 第43节 (第2/2页)
宋唐趁机和她们闲聊,问她们住在哪里,有人住得近,有人住得远,很远的都有。
他又问摘一斤藤椒给多少钱,回答说:“讨(摘)一斤五角钱。”
他一愣,才五毛钱?
要爬到山坡去,光着手在荆棘里穿行攀折,辛辛苦苦才能摘到一斤藤椒,竟然只给五毛钱?
宋唐都不敢相信,忙转头又去问大伯娘,大伯娘点点头,说是,村里都是这个价格的。
而且还有字据,白底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一斤藤椒五角钱。
年轻些的,手脚还算麻利,上午到傍晚,可以剪出十几斤,年纪大的那几个阿婆,动作慢,一天下来也就能剪个几斤,换成钱之后,谁的都不多。
这点零碎钱,难怪年轻人和男人都看不上,他想到昨晚给莫听云拿的雪糕,买一个雪糕的钱,就已经比她们一天的工钱还多了。
要不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他根本没有这个想象力想得到摘椒人一天能挣多少钱。
他又想到刚才有个阿婆说的“活路”,这个词在当地方言里,既指工作,又指字面意思,能活下去的路,八十几岁了,还不能歇下来当个聋哑家翁,要奔着活的路去。
他低头打量她们的手,手臂是松弛黝黑的,手背上只覆盖着一层皮,老人斑明显可见,手腕上套着银圈,贴着风湿膏,指甲缝里有洗不干净的黑泥——这是农民的手。
人生那样艰难,在她们身上写满苦难。
宋唐想起新闻报道里和女校长抱头痛哭的辍学少女,想起有新闻说过四亿多人不上网。
山中岁月其实不长,这样说了几句话,等雨停了,天也就黑了。
因为有客来,朋友家大伯娘特地多做了两个菜招待宋唐,用腊肉炒的四季豆,和藤椒鸡,他有些不好意思,觉得是因为自己来了,才让人家多花了钱。
吃完饭之后,他和朋友在院子外头说话,说起自己的感慨,问:“我能做点什么帮助他们么?”
朋友夹着烟使劲吸了一口,往外吐烟圈,“不用了吧,今年上头给了有补贴,我让收藤椒的那人明天再多给点,算我的账就行,其他的……村里有村里的规矩,外人来打破不太好,你能补今年的,明年后年呢,谁也不敢保证买卖会一直做下去,算了吧。”
宋唐沉默半晌,点点头,是这么个道理。
“我听说别的地方有青壮男性去摘椒,一天给一百五,有的地方要中年妇女,手脚快的一天也有两百。”朋友又狠吸了一口烟,“但我们村,就一直是这个价,而且只有女人做这活儿。”
宋唐点点头,“长贫难顾,加工钱捐款什么的都是治标不治本,这事儿还得国家来,靠国家福利。”
“嗐,你多画画,我多拍照,咱们多挣钱多纳税,就算积德啦!”朋友说完这话,将烟屁股扔到地上,抬脚碾灭了那点火星。
他指了指一个方向,告诉宋唐:“那边有一条旧公路,已经没什么人走了,人车都走新路,每次回来,旧公路两边的灯越亮越少。”
人世悲苦,挣扎求存,宋唐不知道这是多少农村的缩影,只觉得心头酸涩,又觉得有些绝望。
他沉默了很久,朋友似乎没有察觉到他的沮丧,拍拍他肩膀,“早点睡啊,明天带你去看她们摘椒,顺便帮她们拍照。”
有些去年拍的照片,明天也要送去给她们。
入了夜,躺在木板床上,也不敢频繁翻身,因为会发出嘎吱的声音,他压着声音给莫听云打电话,问她在做什么。
那边热闹得很,莫听云一家人在外头吃宵夜,刚说了几句话,就听见上菜的声音:“这是葱炒螃蟹!”
又有略熟悉的声音:“阿云你要多少粥啊,今晚的虾蟹粥很甜哦,多喝碗啦。”
“好的好的,外婆你先帮我舀一碗,不要虾不要蟹。”
“不要吗,虾好大只哦?”
“不要不要就不要,我要吃椒盐虾!”
是真的热闹,宋唐听了半晌,始终舍不得挂断电话,好像就这样听听那些热闹也好,能让他觉得没那么难受。
因为他永远热爱繁华,好日子谁不想过。
莫听云看周外婆帮她舀好了粥,喜滋滋地道谢:“谢谢外婆!”
一低头,看见手机还在通话中。
忙又把手机贴到耳边:“喂?宋唐你还在吗?”
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愉悦的笑意,活泼的气息扑面而来,宋唐的呼吸立即顿了顿,忍不住也笑起来,“在啊,听你说要吃椒盐虾呢。”
莫听云丝毫没有被偷听的尴尬,嗯嗯应了两声,兴致还是很高,“等你回来,我请你吃啊!”
“那就劳莫医生破费扶贫了。”他轻声应了一句。
他已经早就放弃跟莫听云强调自己有钱花这件事了,随她去吧,大不了他以后多补偿给她好了。
可能是在工作中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太多,莫听云有时候对人的情绪很敏感,她几乎是立刻就听出了宋唐的不对劲。
犹豫了一下,问道:“……宋唐,你怎么啦,是不是不开心啊?”
电话那头的声音安静了下去,一点动静都没有,甚至连他的呼吸都停顿了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重新说话,声音好似有点哑了,“……你是我肚子里的虫么,怎么知道我不开心?”
莫听云嗤了声,“我有耳朵,当然是听出来的啦!”
说完又问:“你到底为什么不开心呀?”
有点点茫然又很认真的语气,软软的,宋唐想起她昨晚吃雪糕时贴着车窗往外看的样子。
莫小云永远无忧无虑,怎么能知道这里的苦,他也不想要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