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41章 把话说清楚

第41章 把话说清楚 (第2/2页)

李自成下意识地点点头,“确实用了好些天。为了把你纳入麾下,翻了几十本书。”

“翻了几十本书?”张道濬不解。

李自成立即转口,“深之兄,你文韬武略齐备,本应是一等一的人物。然而命运这个老东西,他是一最不公平的孙子。你命途多舛,满腹经纶得不到施展。实话说,你这一生比茅元仪都要惨的多。”⑦

茅有名作《武备志》等。他曾助袁崇焕固守宁远,升任副总兵,又治舟师戍守觉华岛。毛文龙死,他受辽兵哗变之累被遣戍漳浦。十二年清兵南下,茅上疏要勤王,为兵部尚书张凤翼所劾,反令“还伍待勘”,押回戍所。后悲愤纵酒,郁郁而死。

“老张,我二十六岁起兵,一年间已经打下一片天。你呢?三十五岁了,你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活的有意义吗?你啊,到现在都没看清方向。你活得太失败了!三十五岁了,你什么都没做,什么都做不成!好好想一想吧!”

李自成还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因为他曾是都督同知啊。

大都督府是统领大明军队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内分前后左右中五府,每个都督府都有各自辖区。

“土木堡之变”,大批五军都督府的都督等高官在战场阵亡。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为了便宜行事,将原先由五军都督府对军队的管理权和指挥权划归兵部。自此,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极大削弱。

到了明朝中后期,五军都督府“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文官集团彻底架空了武将勋贵集团。

左军都督府是五府之一,除开左、右都督外,张道濬这个都督同知最大。他尽管没啥实权了,起码辖区内卫所指挥使之类认识的多,将来能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张道濬本人也确实有些才干,而且为官多年,曾身居高位,见识不凡。虽说是个官场老油条吧。

“西虏入新平堡……(张)阴走上谷侦之。则汉虏争市,杀其使致变也。”

“袁崇焕主表饵之计,以西僧唁建州。御史毛羽健右之。(张)公言之强,引去。十月,蓟镇陷,长安戒严,公投袂起,引二十骑反首X舍而东。至真定,值御史刘芳;至良乡,值吏部郎中龚世法。俱趋朝,闻警却行。宿涿州,又晋人入援宵遁。庚午元日抵彰义门,馁甚,啖菜羹,恨不饮老上之血。”

(张是个“扫把星”,投谁谁跑,一仗没打。)

“以建储迁都指挥使,拜左军都督同知,治德陵。(张)请旬日奏上(完工),同事悚慄。宝城辇黄土,每丈费十有八金。公语少司空沈演、太监孔有源曰‘左阜之土可移也’。事闻,以宗伯徐光启、博士杨邦庆遣视,如公言,省费巨万。”

(铺一丈黄土垫道要十八两银子,大明哪里穷了。)

“公遇事风生,好言大计,故于人多隙。”

……

除了张本人的原因外,李自成看在他爹的面上也要挽救一下他。

他爹张铨当初巡按山西,痛陈加派弊害,“谓竭天下之力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请停止剥削,联络人心,以固根本,不可驱之使乱。”

多少还有点良心吧,天启年也死在辽东了。

在老奴进攻沈阳前,不断派人伪降以为内应。驻守沈阳的总兵贺世贤等没有详细查验一概收之为己用,多达三千人。巡按张铨等人劝阻经略袁应泰不可轻收降夷,但是袁不听。唉!①

袁应泰解释说:“知否西夷(蒙人)之逃荒者乌虑千百万,如流之东不可御,走我我不收即走奴矣。奴一旦而收此千百万众,是一旦而益千百万精兵也,势益强矣。【只今奴众未满万人也】,我已弗能当若此,若更益千百万精兵,其为我难可言哉!向所以亟竭力收之,一段苦心,不欲更借寇兵益强彼而弱我也。”(满洲太君不满万?[发呆]不好这样贬低自己吧?)

老袁当然也做了防备,“查其无它,可用以战,方始发各营。”“各收壮夷丁一千名分配各队,是每汉丁五十人,夷丁五六人也”。

当时干旱与严寒造成蒙古牲畜大量死亡,引发蒙古诸部饥荒。逃过来的人太多了,何止上万,哪能一一查明白?

同时投奔努尔哈赤的蒙人也多,他开了仓放了粮。后来被吃穷了,于是老奴对他们说“留藏种子,以备本年耕种,不再发给尔等新粮。无牛之人,以马、骡、驴耕之。”

蒙人有很多不愿种地,吃饱后就逃了……

大明这边袁应泰下令辽东各地给蒙古降人发放月饷,“壮者人二两,老弱妻子人五钱”。

督饷辽东的户部郎中傅国和巡按张铨反对,“本奉命以度支金钱养兵,未闻养夷”。

还有理由——“今之投降西夷(蒙人)也,即非东夷(建奴)与我敌者。西夷又以逃荒故,皆奄奄欲死之众,非实控弦能作难者。即收之,不过如秦救晋饥耳。

彼非投降,我非收降,本与东局风马牛不相及也。即来者果是东夷,心亦不可知已,不可概不察所来,漫漫收之,开门揖盗。

况为西夷之逃荒明明者?我自奉命剿东夷,而何以收西夷之逃者为收降也……今民力已竭于加派,内币亦匮于频发,天下方瓶罍交罄,肌骨层剥,是何等时,而以养兵不足养夷,是割我民之臂以喂鹰也……”

袁应泰又与各官员商议:“权以皇赏之三百万饷夷也。”

各官员“皆不敢应诺”,并加以反对,“皇赏有命曰‘有功者赏’。就食之西夷何功乎?各道亦何敢专予赏?”

没等他们争辩明白——

沈阳贺世贤出战失利,想回城已经晚了,内应鼓噪,城内大乱。尤世功到西门救援贺世贤,结果被辫子军击溃亦战死。①亲历者傅国《辽广实录》说贺世贤诈入浙营导致浑河之战浙兵战败。应该不大靠谱。应该是“同时有参将何世延者,降奴,遂讹为世贤云。”

当时川浙援兵正在半路,沈阳被破后张铨要他们撤退回辽阳。但是众将领意见产生了分歧。(辽兵浙兵川兵互有矛盾,不齐心)

裨将周敦吉力言:“我辈不能杀贼救沈,在此三年何为?”①周原为四川永宁参将,奢崇明叛乱有他的原因,先论死后派辽东效力。

于是“石柱兵先进,渡浑河,诸营继进”。然后……鞑子轰开川兵阵型用的火炮、炮手来自刚拿下的沈阳。

令人痛惜!

之后几十年,论明军和金兵的战斗力差距,不如说战意差距,几乎再也没有主动出击,更别说以少打多的情况出现。甚至发生过几十个金兵撵着几千明军跑的事情。

鞑子天生战力超强?当然不是。

早期“每惊传官军至,则呼诸酣睡尽起,齿上下击如啄木,面惨淡无人色。四驰侦探,实无一官军也。”

……

李自成又道:“大明局势你比我清楚,崇祯是什么人你更比我清楚。革命军的事业必然会成功,你仔细考虑考虑。对了,你妹子张凤仪原本也会在后年战败身死。言尽于此,再会!”

李自成起身要走,张道濬急忙把他拉住。

“短毛,把话说清楚!”

“有什么好说的,我掐指一算,后事皆知。若想逆天改命,你懂的!”

“听球不懂!”

“多说无益。咱闲扯两句,袁崇焕家里抄出多少银子?”

“你是有多闲?不去忙你的造反大业?”

“赵某是大统领啊,哪能事事亲力亲为。不然麾下养的一百零八员大将白吃饭么?”

“吹逼!”

“袁崇焕到底有没有遗腹子?是不是叫袁承志?”

“我哪知道?”

“你不是锦衣卫出身?”

“抄家的事又不归我管。”

“那你总知道些什么吧?”

“袁崇焕家里抄出九千二百个铜钱,余物折银一千两;东莞老家金银细软被他弟卷跑了,不清楚有多少;田产房屋鱼塘折价五千两。还搜出了盐本,闹了多少万银子就不知道了。”

“就这么多?毛文龙在皮岛囤积的人参貂皮不是堆成山?袁崇焕抄走后都去哪了?”

“我哪知道,你自己查去。”

李自成也没啥好问的了,话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至于张道濬能不能“迷途知返”,只好听天由命。

“那就这样吧!”李自成一按桌子站起来,拱手,“再会!”

“不见!”张道濬手按腰刀冷笑不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