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落叶他乡树(三) (第2/2页)
“你跟人家朋友都耍了,现在说不成,让人家姑娘以后怎么见人?”
“我爹喜欢,让我爹娶。”
大祥娘听了这话气的就抄起鸡毛掸子招呼,站在门口的张芳看到这一幕,脱口而出打断了两人:“婶子。”
张芳拎着水果和补品进了屋子,礼数周到的表达自己的歉意,几人坐下寒暄了一会儿,她起身告辞。
送走人,大祥娘笑眯眯的脸转眼就垮了,嘴里念叨着:“一个女人,不在家相夫教子,倒喜欢天天在外面出风头。”
张家祥也懒得跟他娘吵了,去院里推着自行车打算出门。
“你去干嘛?”大祥娘一把拦住。
“送送人家。”张家祥跨在自行车上:“最近雨多,路不好走。”
大祥娘更拦着不松手了,平时和晓兰约会也没见过儿子这么积极,她眼珠子一转,迟疑的开口:“你别不是......看上人家了。”
“有啥用,人家看得上我吗?”张家祥潇洒的招了招手,骑车出门了。
春天的山野被淋得湿漉漉的,自行车轮胎碾过,松软的土地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车轱辘印迹。
灯芯桥乡还有传统的种茶业,山上许多山茶树,结的种子可以榨成茶油,大都是乡民榨了油自家炒菜用。
此时的四月天,一片洁白的山茶花丛里,张芳穿着一件单薄的外套,她踮着脚在树下摘了几朵捧在怀中。
张家祥想到上次在她房间的书桌上,简单的玻璃花瓶里插着一捧鲜花,花是乡野间十分常见的,却很别致。
“喂。”张家祥拨了拨铃铛:“回镇上不,我顺路捎你。”
张芳拿着花小心走下来:“我得去一趟梧桐村,再回镇上。”
“今天你不是休息,怎么还去视察?”
张芳点头:“前几天下雨,梧桐村山体轻微滑坡,今天有时间刚好去看看。”
“顺路,我往那绕一趟。”
张芳笑了:“这也顺路。”
张家祥看着她的薄外套,微不可见的眯眼,把身上的大衣脱了下来给她:“倒春寒,下次多穿点。”
外套披在她的肩上,还尚有他的体温,张芳侧身坐在后座。
乡间的路不好走,道上坑坑洼洼的,有些颠簸,她用力抓着后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经过颠簸厉害的路段,张芳会不经意摩擦到他的背上,张家祥穿着一件线衫,背形挺阔坚实。
想到陈晓兰,张芳不禁坐直了身子,微微离远了些。
经过梧桐小学的时候,两人停下来推着自行车。
“这学校,倒是更荒了。”张家祥感慨,学校周围荒草丛生,房子也比从前更斑驳了。
小学的时候安排大扫除,孩子们要打扫班级卫生,还要把院子里的杂草处理干净。
小豆丁们假模假样干活,老师一转身拿着扫把就开始斗起来了。
忆起往昔,两人把自行车放在旁边,撸起袖子开始动手除草。
两个成年人干活都很利索,没一会儿就扫清了半片空地。
张芳抬头,看着他手臂上拱起的血管,不禁微微意动。
她拍落了手上的泥土,走了过去,手指折成一把枪的形状,抵在他的后脑勺上:“砰,你死了......”
张家祥面对她的挑衅,蹲下身一个横扫腿反守为攻。
他微微勾起唇角,看着张芳要摔倒,一侧身,单手撑了她一把,使巧劲儿轻轻一推。
“妹子,别忘了你大祥哥这几年干什么。”
张芳站稳脚步后,两人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这是小时候伙伴们常玩的枪战游戏,如今站在熟悉的地方,倒是童心未泯。
把操场的野草拔干净后,张芳站在简陋的国旗杆下说:“大祥哥,这里以后会改变的。”
国旗杆是一根简陋的木杆,插在泥土里。
顶端的红旗迎着微风飘扬,在湛蓝的天空里,是一抹鲜艳的颜色。
“嗯。”张家祥点头,他看着眼前的姑娘,由衷地说:“我相信你。”
张芳除了主导蜜柚种植的工作以外,她还在整理有关学校改造的申请。
临溪镇一共有六个村子,只有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但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国家一直在整顿教育设施,但全国那么多地方需要建设,临溪镇便显得十分微不足道了。
其次临溪镇人才外流严重,村子里剩的学生并不多,如果不能带动年轻人返乡就业,此举是否必要?
张芳申请了半年,她知道审批的可能十分渺茫,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尽管一次又一次被驳回申请,但张芳始终不气馁,她会把报告和策划再写的更详细一些重新交上去。
这一天临溪镇天气不大好,下着朦胧的细雨。
张芳撑着伞站在县城的汽车站,大约等了半个小时。
一辆红白色的大巴驶入车站,待车身停稳后,两个笑魇如花的女孩走了出来。
蒋乐乐松开周颂的胳膊,她冒着雨冲进张芳怀里,紧紧拥抱着。
蒋乐乐回国了,周颂特意带她来灯芯桥玩一趟,弥补高考那年暑假的遗憾。
张芳的身侧还站着陌生的一男一女,周颂愣愣的打量了一会儿,客气的点了个头。
张家祥打着伞来接她,咧嘴一笑:“小六。”
周颂更蒙了,她眼神透着几分疑惑,思考了片刻,后知后觉的开口:“大祥哥?”
这个措手不及的重逢,得到对方肯定的回应。
周颂难耐高兴的扑了上去。两人拥抱了一阵儿,周颂碰到他坚实的胸口,不禁犯了花痴:“大祥哥,你好帅。”
“小六果然是外貌协会的。”张芳在一旁打趣:“小时候可没见你这么喜欢大祥哥。”
站在张家祥旁边,还有一个清清秀秀的姑娘,张家祥主动介绍:“这是晓兰。”
两人并肩站在一起,姿态有些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