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厘定分毫(书友6到起飞1/3)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德昭大宋!
放假休息的第二天,赵德昭哪里都没有去,而是安心呆在了自己的府邸上。
他在研究一样东西。
之前他雇佣柳木匠他们为磨盘庄制作水车的时候,赵德昭就发现了当时一群木匠们在老柳的协调之下,各人分工合作,一个一个零件的工作模式就和后世的流水线作业没什么太大区别的样子。
当时赵德昭就有些疑惑,为什么这种方便的生产模式没能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被很好的推广开来呢?
经过了几天的观察以后,赵德昭才发现了其中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标准的模糊。
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要求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的话也进行了统一的。
但是在古代的社会条件下,想要做到度量衡的精准统一,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每个地方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再加上改朝换代这种因素的存在,使用制度不同,连带着度量衡的标准都有不同。所以在古代社会的度量衡标准都是比较模糊化的,斤两、尺寸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至于工匠这一类的传承因为文化知识的局限性,所以都是靠着手把手的教授或者是口耳相传下来的。这些学徒们从师父身上学到的很多都是类似于指、掌、臂这种相当个人化的长度单位。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以身体为参考标准制作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组装不起来。
之前在造水车的时候,都是由老柳负责协调,所以其他人生产的零件也都是采用了老柳的标准,这才能让东西组装起来。如果说让他们自己单独做的话,哪怕是赵德昭给出了尺寸数据,最后做出来的东西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找到了问题所在以后,赵德昭就开始考虑着要制定出一套相对精确一些的度量衡体系出来了。
只不过后世的度量衡体系是如何确定的这一点,赵德昭完全不清楚,所以一个月前的时候赵德昭并没有盲目的下手。
在军营里训练了一个来月的时间里,赵德昭偶尔也会想一想这个问题,只是用了不少的时间,他依旧没能相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赵德昭干脆就心一横,不去想什么后世的标准制定法了。他决定自己编一套十进制的度量衡体系出来。
所以今天他把那些木匠们都给召集了起来,准备开始制作一些相应的器具。
首先要确定的就是长度,这个是最方便的。
长度的体系赵德昭决定依旧按照后世的米、分米、厘米体系,用来和现在的尺寸体系做一个彻底的区分。
反正是我先提出来的,那就是我的原创不接受反驳。
而标准的制定方法,赵德昭选取了一粒相对比较均匀的黄豆,以这粒黄豆的厚度作五毫米,以此在木板上面推算出了厘米、分米的长度,并且制作出了对应的刻度线。
随后,赵德昭让木匠们以这个刻度为标准,裁出了几根一米来长的木尺,标注好刻度之后就做成了第一批的米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