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重生后黛玉发现她被坑了 第25节 (第2/2页)
黛玉拽着小花的手不放,撇撇嘴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倒把小花心疼的不行,抱起来好生哄了一番才又放下,又嘱咐昭玉:“哥儿您小点声,别吵着妹妹。”
四年多过去,小花也已经十六岁多了。当年黛玉荐她到贾敏身边,后又经贾敏精心调*教,如今越发持重谨慎,贾敏便指了她做女儿身边的大丫鬟,贴身照顾。
从小花和丫头们的闲言中黛玉也了解到自己不在这几年的很多事。泠玉莫名消失以后贾敏牵挂了好一阵子,还派人找了两年,自责没看好泠玉如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起名字的时候便给儿子取了昭玉,也从的泠玉的“玉”字。
黛玉暗道,母亲也真是有心了,待时机成熟自己该告诉她真相,免得她一辈子活在愧疚之中。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黛玉从每日吃了睡睡了吃,到蹒跚学步,再到能稳稳当当的走,甚至于小跑一段。每一个步骤都足足比别的孩子早上一两个月,林如海时常抱着女儿夸她聪明,贾敏欣喜之余却有些忧心她慧极必伤,常言:“我宁愿她笨些,只要一生顺遂平安便好。”
林如海道:“谁说聪明伶俐的孩子就必定命途多舛了?我看我们黛玉就是个有福的,昭儿那般的疼爱妹妹,以后有昭儿护着,还怕她受委屈么?”
贾敏道:“说起昭儿这孩子我就发愁,你说,那么乖觉伶俐的孩子,怎么就不喜欢读书呢,整日就是带着一帮子小厮疯跑,一让他读书就喊头疼。他要是像老爷一分,我也不这样烦恼了。”
林如海道:“孩子还小,贪玩罢了。我留心观察过,昭儿这孩子聪明,也是个懂事的,夫人不必忧心,日后我多上心管教,管保就好了。”
“那就有劳老爷了。”贾敏微微福了福身子。
正说着,一道清脆的小奶音传来.
“爹爹,母亲,昭儿带妹妹来给您二老请安了。”
夫妇二人忙看过去,却是穿着一身大红衣裳粉妆玉琢的昭玉牵着同样粉妆玉琢的黛玉在丫头们的簇拥下走了过来。喜得林如海、贾敏忙起身过去抱,嘴里还说着,如何走过来了,怎么不叫丫头抱着。
片刻后,昭玉茫然的张着双手愣住了,还以为爹娘这般热情满面笑容过来,至少有一个是抱他的,姿势他都准备好了。结果这二老全冲妹妹去了,爹爹先一步把妹妹抱在怀里,母亲便亲热拉住她的小手,又捏捏小脸,嘘寒问暖。
眼见着爹娘在炕上坐下逗着妹妹玩,昭玉只好自己找个圈椅坐了。
好一会儿贾敏才像是突然看见他似的,问:“昭儿怎么坐那了?离那么远,快到这里来,让娘好生瞧瞧。”拍着身边的地方叫昭玉过去。
从椅子上跳下来,昭玉走过去,还没坐林如海便问:“今儿可读了什么书?”
昭玉只好站直身子,回道:“先生教的论语。”
林如海又问:“论语的哪一篇?”
昭玉道:“学而篇。”
林如海:“可都背熟了?”
昭玉:“背熟了。”
贾敏看了林黛玉一眼,笑道:“孩子们好容易来一趟,老爷这般严肃做什么,是不是还要昭儿背一遍?”
林如海哈哈笑道:“今儿有你母亲和你妹妹在,就不考你了。不过读书一事,关系着你未来的前程,万不可懈怠。顾先生学识渊博,是出了名的文儒大家,你可要好好学,有什么不解的地方多向先生讨教。”
昭玉见林如海这会子放松了,便蹬鼻子上脸的一把抱住他的大腿,撒娇道:“一定要向先生讨教么?儿子有不懂的地方来问爹爹不好么?我听娘说爹爹当年可是高中探花的,学问是一等一的好。”
林如海笑道:“你这小子倒乖觉。改日你来为父的书房,为父亲自布置你的课业。”
昭玉登时苦起了脸,早知道就不拍他爹的马屁了,如今白白又多出一份功课,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黛玉笑嘻嘻的扳着林如海的脖子道:“爹爹,玉儿也要去。”
看着女儿怯生生红扑扑的小脸,林如海大笑着亲了一口,道:“小玉儿也想读书么?”看着女儿被亲了一口之后有些羞涩的缩了缩脖子,整个小脸都埋到自己脖子那里了,忍不住又连亲了好几口。
黛玉红着脸拼命将林如海的脸往外推,嘴里喊着:“娘,救我……”
贾敏低头一笑,凑过去,伸手隔开林如海,道:“老爷别吓着玉儿……”
昭玉也跳上炕推林如海:“爹爹,您别吓着妹妹……”
突然,林如海“嗷”的一声,像是呼痛,贾敏、昭玉一愣,忙看过去,不由都笑了。原来黛玉挣扎中攥住了林如海的胡子,母子俩这一推,黛玉一使劲儿,就攥疼了,这会子林如海正拽着胡子龇牙咧嘴呢。
黛玉也没料到这样,忙松开手。
林如海长出了一口气,揉了揉下巴又把脸凑了上去,呵呵笑道:“小玉儿喜欢攥就攥着吧,爹爹不疼。”
贾敏低头掩着嘴儿笑。
昭玉气鼓鼓的:“……”偏心!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Monik小可爱的地雷,爱你^3^
再求一下收藏,这个对作者真的真的很重要噢~
第44章 重生林黛玉
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想收是收不回来了。接下来的日子昭玉除每日去外书房听先生讲学外, 还要再去林如海的书房听他的教训。黛玉往往也缠着要跟去, 昭玉便带她一起。
不过到了书房之后二人的待遇则是天壤之别。
昭玉不是被逼着读书、背书,就是被逼着练字。林如海说将来入了官场若没有一手好字撑门面会被人笑话,尤其将来若是进了翰林院, 日常就是为圣上起草文书、讲学什么的, 给圣上过目的, 更需要一笔好字了。
本朝历来有“非进士不入翰林, 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也就是说以后若想入阁拜相,只有走科举之路。进士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殿试后直接入翰林院,约定俗成的是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余者新科进士除个别年轻有为才干优长者被选拔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外,多数都会外放。
外放虽然至少也能担任个正七品的县令,甚至有些还能做到从六品, 然从未来前程来说, 则无法同那些入翰林院的相提并论了。
翰林院同皇帝、内阁来往密切,自然关系亲近, 机会多,由进士而入翰林之人,从前程来说很大可能会是未来内阁辅政人员。而外放者即使一开始做了从六品的官,往往也升迁困难,难以进入朝廷中枢, 到最后能以从三品致仕就不错了。
林如海当年便是以探花的身份入翰林院为编修,后因才华出众为当今赏识,命辅佐东宫,如今年三十有余,便已是从三品的官职,未来不出意外便是外放历练,然后入内阁辅政。他自然也希望儿子也走这个前途光明的正道,因此要求也相对较高。
对女儿,林如海那自然是千娇百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