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 第105章 105

第105章 105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正月初二,  天空飘着小雪,地面湿漉漉的,寒气逼人。

大过年的,  天气又不好,  百姓们多躲在家中过节,  街道上冷冷清清的。

在这清冷的街道上,周嘉荣一行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了。

数十名大臣身着黑衣,  披着雨披,  从午时起就站在城门,  迎接崔勇回京。

每个人的脸上都一片肃穆,等了一个时辰,也不见任何人露出不耐的神色。

天气不好,  天也黑得早,半下午就阴沉沉的了,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

终于,  距申时还有一刻钟左右,官道上出现了一支身着素缟的队伍。

总算回来了,  所有人都精神一阵,紧紧盯着那越来越近的队伍。

等走到近前,  队伍的面貌也清晰了起来。

护送棺材的军士们一脸哀容,  白色的丧服因为一路奔波染上了泥,变成了黄白色,他们每个人都很狼狈,  很憔悴,身上还挂着水珠,头发也被打湿了,  但安置在马车上的厚重棺材却被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半点都没淋湿。

“臣乔元白参见太子殿下!”为首之人,也就是崔勇的副将看到被众臣簇拥的周嘉荣,当即下马行礼。

士兵们也跪了一地。

周嘉荣抬了抬手:“都起来吧,你们辛苦了!”

乔元白和众士兵站了起来,周嘉荣上前,隔着油纸抚摸着冰冷厚重的棺木,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关于崔勇的一幕幕,宣化他带兵奔袭百里,火烧匈奴人的粮仓,朝廷之上,他极力主张对战匈奴,多次请战,那样威武的一个铮铮铁骨男儿,如今却躺在了冰冷的棺木中。

“崔将军,我来接你回家了。当初是我从这里将你送走,今日也由我在这里将你接回去!”周嘉荣举起右手,“拿酒来!”

刘青将准备好的一坛白酒送了过来。

周嘉荣单手拎起,打开盖子,坛口朝下,醇厚浓郁的酒液倾泻而下。

“这坛酒是我敬将军的,将军一路走好!”

敬完了酒,周嘉荣又带着众臣,亲自护送崔勇的灵柩回到崔府。

崔府中人早得到了消息,崔勇的妻儿老母候在门口,早哭红了眼睛,亲眼看到棺材,更是哭得差点昏厥过去。

等将崔勇的尸体送回崔府后,周嘉荣才回府,并带上了乔元白和几个大臣。

进入书房落座后,朱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乔副将,敌人的火器到底是什么样的?数量多不多?有没有成规模?可缴获了火器?”

乔元白一一道来:“有似火铳的,还有一种我们以前未见过的大炮,杀伤力极强,射程高达数百丈,能击毁一所房屋,一艘小船。将军出事后,臣特意四处打听了这种火炮的来历,据说是红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邦夷族带来的,不知怎么落入了倭寇海盗手中。这种大炮数量并不多,还没大规模普及,不然咱们根本没法跟他们打。”

闻言,鸿胪寺卿崔文东道:“红头发蓝眼睛高鼻梁这好像是弗朗机人,他们长相跟咱们很不相同,听说是从什么欧罗巴来的。”

鸿胪寺主管外宾、宫宴仪节之事,因此对这些是最清楚的。

“欧罗巴?那是什么地方,很远吗?”孔祥胜问道。

崔文东摇头:“不清楚,据说要坐很久的船,可能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一两年,这是什么概念?

朱强嘟囔道:“这些人什么毛病,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国家,跑到别人地盘上撒野。”

周嘉荣又问:“可知道这些人有多少?”

这点乔元白也不清楚:“臣不知,臣也没见过,只听人说过,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不然也不至于这么久了,朝廷对他们都还没多少了解。

周嘉荣点头,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乔副将,你觉得东南沿海百姓支持我们打击倭寇和海盗吗?”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望向了乔元白。其实从知道崔勇遇袭牺牲的经过后,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只是没人敢提出来罢了。

乔元白回答得很谨慎,道:“大部分应该是支持吧,但也有一部分人并不是那么配合。”

顿了下,他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话:“其实,我猜测不少海盗其实是渔民出身,跟当地居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倭寇到底是远渡重洋而来,人没那么多,而且还是外来者,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这与周嘉荣近日了解的情况很吻合。

其实在倭寇来之前,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便很猖狂了,朝廷便开启了海禁,但没什么作用,等倭寇和弗朗机人来了之后,几股势力勾结在一起,形势更加复杂。

海盗问题已困扰东南沿海上百年,只是近些年更让人头痛罢了。

“诸位大人有什么看法?”周嘉荣问道。

朱强还是坚持打击倭寇弗朗机人和海盗:“微臣提议,另派兵前去,剿匪,将倭寇和弗朗机人驱逐出大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绝不能留在大齐的领土上。”

武承东皱眉说:“光打恐怕还不行,臣建议从严海禁,禁止出海,在各适宜船只登陆的地方设置关卡,派兵巡逻,严防死守,禁止倭寇和弗朗机人登陆,一旦发现他们的船只,通通击毙。”

其他大臣的意见也差不多,有提议加强海禁的,也有请求出兵的。

周嘉荣听完后表示明日早朝再议,将他们送了出去,留下乔元白,趁夜畅谈关于东南沿海一事。

翌日早朝上,周嘉荣先对崔勇做了追封,封其为忠勇侯,又赐了大笔财物抚恤其家人,然后便开始商讨有关东南沿海倭寇海盗猖獗一事。

崔勇牺牲,极大地激起了群愤,不少大臣都提议要打。

也有一部分顾忌敌人手中杀伤力特别大的火器、火炮,提议加强海禁,转攻为守。倭寇、海盗、弗朗机人生事是吧?那我不让你们登陆,通通将你们拒之门外,紧锁国门,看你们还能做什么妖。

当然也有大臣提议,放开海禁,以更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人。弗朗机人也好,倭寇也罢,包括海盗,正儿八经做生意,遵守大齐律法,都可容他们登陆,但若违反律法,当从严处置,罪加一等。

毫不意外,提这个建议的大臣马上遭到了一堆大臣的攻击,骂他软骨头,更有甚者怀疑他收了海盗的好处,帮忙说话。

周嘉荣打量了提这个建议的大臣一番,此人好像叫杜正业,乃是鸿胪寺的一名官员。

被大家骂得灰头土脸的,杜正业脸涨得通红,几次想反驳,张了张嘴又闭上了,不知是辨不过,还是有其他原因。

他挨了一顿痛批,哪怕有人跟他持有相同的想法,也不敢吭声了。

于是朝野上下很快便达成了一致,坚持打击倭寇海盗,同时颁布更严厉的海禁条款,不光是要加强巡逻,设置陷阱,还对勾结海盗的沿海居民严厉打击,但凡家中出了海盗的,一经发现,实行连坐,杀鸡儆猴,若发现跟海盗有勾结,格杀勿论。

崔勇的事让周嘉荣极为震怒,他也倾向于从严。

就在周嘉荣准备开口时,弹幕突然冒了出来。

【闭关锁国,朝贡贸易,有钱不赚,难怪药丸!】

【服了,弗朗机人都在全球殖民,到处抢地盘,抢夺金银财宝,成为第一代日不落帝国了,他们不但不放开海禁,多跟海外交流学习,反而闭关锁国,太气人了。】

【其实挺搞笑的,海禁是为了保证沿海稳定,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江山牢固,但恰恰相反,这不但没促进稳定,反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饭都吃不饱,快活不下去了,你让他们怎么稳定?】

【哎,看看改革开放后,沿海诸多城市经济腾飞的奇迹,再看看古代,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家这地,竟是古代流放犯人贬官的地方,滑稽。】

【海运水运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对外贸易运输成本最低。】

【西方通过殖民扩张,海上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咱们老祖宗守着金山银山却不会利用,太气人了。】

【可不是,大齐不是缺钱吗?开放口岸,征收关税,促进商贸,银子还不哗哗哗的来,西方人可喜欢咱们的茶叶、瓷器、丝绸之类的了,运到欧洲,价格翻个十倍不成问题,到时候数钱都要数到手软。】

……

“殿下,殿下……”庞隧的声音唤回了周嘉荣游离的思绪。

周嘉荣看着弹幕飞快刷过,消失,然后才点头,若无其事地道:“刚才说到哪儿了?诸位大人提议从严海禁?”

“没错,殿下,东南沿海倭寇、海盗屡禁不止,乃是从前的海禁政策过宽,很多沿海登陆的口岸无人管,这些倭寇弗朗机人便悄悄登陆,为害我东南沿海,骚扰百姓,杀害百姓官员,罪大恶极,不可饶恕。”武承东站出来道。

周嘉荣点头:“大家的意见,我都知道了,今天就到这里。”

弹幕给出的信息量太大,他得好好消化。

回去后,周嘉荣让刘青去吏部调取资料:“查查杜正业的籍贯来历。”

杜正业是朝堂上第一个站出来提议开放海禁的官员。

不一会儿,刘青将杜正业的资料带了回来。

杜正业是兴德十九年的进士,祖籍建宁府丘川县人氏。

果然是东南沿海一带出身的官员。

周嘉荣让刘青去将他请到府中。

鸿胪寺寺丞只不过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杜正业被带到周嘉荣跟前,很是忐忑,担心是自己今天在朝堂上说错了话,惹怒了太子殿下,面如土色,战战兢兢的。

“杜大人请坐。”周嘉荣态度和很气,还让人给杜正业上了茶。

杜正业规规矩矩地坐下,背脊挺得直直的,一副如坐针毡的模样。

周嘉荣笑了笑,直接切入主题:“杜大人,今日你在朝堂之上提议开放海禁,有何依据,可慢慢说与我听。”

杜正业诧异地抬头望着周嘉荣,心情很复杂。下朝后,回去他已经被训了一顿,同僚们也言语挤兑他,他本以为周嘉荣叫他过来是兴师问罪的,但好像不是。

见他不语,周嘉荣也不催促,只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在心里做了一番斗争,杜正业忽地起身跪下,郑重地说:“谢太子殿下给微臣一个机会,若殿下不嫌微臣啰嗦,微臣想与殿下说说微臣的故乡。”

周嘉荣连忙伸手将他扶了起来:“杜大人起来慢慢说,今天我有时间。”

杜正业颤抖着站了起来,坐回椅子上,缓缓开了口。

“殿下,微臣家乡所在的丘川县,山多地少,地势不平,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呼,田少山多,不利于耕作,沿海居民多以出海打渔经商为生。自从海禁之后,朝廷只是禁民间海上贸易,但不少地方官员为表功绩,层层加码,甚至有些地方禁止渔民出海,或是严控渔船的大小,导致渔民生活困难。”

“还有些家中无壮年劳动力,没法出海打鱼,只能做些小买卖为生。以前未海禁之前,海内外来往商旅不断,他们可以沿街兜售或是将家中多余的房屋借给外来行商,以增加收入。但海禁之后,城中商旅减半,他们的生活也无以为继。据丘川县县志记载,一百多年前,丘川县来往商旅众多,小小县城光是客栈便达上百家,而如今不足巅峰时的一半。”

“此外,微臣家乡还有不少人下南洋谋生,因为严厉的海禁政策,他们无法正大光明地回来,只能悄悄偷渡回来,导致家庭离散,亲人不能团聚。微臣的家乡曾有一商人回来后,被官府发配边疆充军,此后再有人回来都是偷偷摸摸藏着掖着。”

说到这里,杜正业悄悄瞥了周嘉荣一眼,见他没任何不悦的神色,斗起胆子道:“太子殿下,实不相瞒,据微臣所知,海盗不少是走投无路的渔民或是商人。正所谓堵不如疏,因此微臣斗胆,为家乡百姓请命,恳请朝廷开放海禁,允许渔民出海打鱼,来往行商正常经商。”

周嘉荣沉默少许,颔首道:“杜大人,你提供的消息很有用,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提议。”

见他没有一口拒绝,杜正业很是激动,连忙道:“多谢太子殿下。”

等人走后,周嘉荣拿起了杜正业的资料再次看了一遍。

杜正业进士出身,当年便进了翰林院。翰林院可是个镀金的好地方,但次年他却被踢到了鸿胪寺,然后一直未得升迁,至于理由,是因为他上折子惹怒了兴德帝。

也不知道当初那封奏折说了什么。

周嘉荣放下杜正业的资料,去了一趟火药司,将柯实单独叫到一边,说了在东南沿海发现新的杀伤力巨大的火器一事。

柯实听得两眼放光,当即请命:“殿下,请容许臣去一趟东南沿海地区,臣想亲自见识这所谓的火炮,若是能为我所用,当是一大杀器。”

果然是个痴迷于火器的家伙。

周嘉荣淡淡地提醒他:“柯大人,敌人手里这玩意儿也不多,你想接触恐怕很难,还是尽快改造火器吧,我答应你,若能缴获这种火炮,定送一门到火药司,给你们钻研仿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