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沉睡的玉瑞 > 第17章:村里来了1群不速之客

第17章:村里来了1群不速之客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沉睡的玉瑞!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暴雪寒风。

每天早上都能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来激发味蕾。

凉粉、凉皮,这是上街回来的标配。

不管你是上街溜达了一圈,抑或是办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回家的时候,都能看见手上提着一个袋子。

谁都不用去猜测袋子里装着什么,**不离十,一定有凉粉、凉皮。

乃红的凉皮出现,打乱了村里人的阵脚,改变了村民的早餐模式。

没有出现凉皮时。

早餐有两种吃法。

冬春一个吃法、夏初一个吃法。

北方的冬春很冷,需要在屋子里架火炉,那个时候我们都用蜂窝煤炉子。

蜂窝煤炉子对于北方的冬春,可谓是雪中送炭,这两季的温度零度以下,一个蜂窝煤炉子可以解决一家人的吃住。

炉子上做饭、炉子上烧水。

为节省蜂窝煤,每天晚上十点过后,炉子不再加煤,就等着自生自灭。

第二天早早起来,会用木柴引火,半截烟囱,不到十分钟就引燃蜂窝煤。

引燃蜂窝煤的第一件事,便是烧一壶水洗漱水。

接着就是喝茶。

北方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喝茶,是根深蒂固地吃早餐的方法。

爷爷辈喝茶,用的是火盆。

火盆喝茶比较有意思,云山雾罩,飘飘欲仙。

整个房间被烟熏得漆黑一片。

房顶的椽木是黑的,墙也是黑的。

如果火盆喝茶叫烟熏火燎,那蜂窝煤喝茶就是生活。

人间的烟火气,也不过如此。

我们家家户户的柜子里,脸盆中,都放着白面大馒头。

这不是囤货,而是方便。

一蒸笼馒头能出锅12-15个,再加一蒸笼包子,基本可以吃十天。

因为冷,不论是包子还是馒头,都被冻得特别硬,啃都啃不动。

火盆上发燃火,煨上茶罐,旁边把冻硬的包子馒头烤上。

一口清茶,一口烤得焦黄的包子或馒头,这才是打开冬天美好一天的开始。

而到我们的时代,火盆基本退出,只有极少数老人还在用。

取而代之的就是蜂窝煤炉子。

蜂窝煤炉子的普及,喝茶比火盆干净且安全。

蜂窝煤炉子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喝茶的档次,还解决了冬天做饭烧火的问题。

厨房成了库房,主屋多了一项功能,成了半个厨房。

蜂窝煤炉子做饭,比在灶上方便很多,主要是人不冷,洗菜和面还能用上热水。

一到夏冬两季,天气比较热。

用蜂窝煤炉子,屋里会很热。

做饭回归到厨房,喝茶换成电炉子。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实从一罐茶就能看得出来。

以前的茶馆里,除了水就是茶叶。

现在的茶馆里,东西变得丰富多彩。

茶叶、白砂糖、红枣、枸杞。

茶叶和白砂糖是买的,红枣和枸杞是田坎上摘的。

茶馆里的东西丰富了,也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悄悄在发生改变。

韭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口袋,不说家家户户都有多少存款,至少每家每户掏个千儿八百,都不是难事。

加之乃红的凉皮,每天准时在村里出现。

喝茶的人,似乎很多都变成了泡茶。

早上起床泡一杯红枣枸杞茶,寻着乃红的声音越来越近,出门买几碗凉皮。

吃完凉皮,掰一些馒头泡在汤里,那个感觉,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什么叫美味,什么是简单又奢侈的幸福生活。

这年是2003年。

电话逐渐开始在村里普及。

种韭菜前,村里只有坐落在半山腰的五组有一部移动电话,每次接个电话,都要先过河,再爬到半山腰,接一次电话一块钱。打电话分长途和短途,收费标准不同。

种韭菜的第二年,村里多了几部电话。

村民接打电话,再也不用过河爬山,方便了很多。

我们村两山夹一沟,坐落在沟里最低洼处。

没有专门的信号塔,只有借助比较开阔的地方,才能打一通相对听得清的电话。

村里收韭菜的两个代办,是最先拥有手机的人。

腰带上扎着一个皮质的手机腰包,骑个摩托车穿梭在村里。

那才是村里最亮的老靓贼。

人人羡慕、人人向往。

向往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生活。

当然2003年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了这种生活蜕变的迹象。

早年间走出农村的人,有几个发展得很不错。

体制内官居高位的有,电信系统的高管也有。

而村里最高修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也是这类人的亲属。

电视就不用说,2003年的时候,家家基本都有,不仅有电视,还是VCD/DVD,低音炮音箱。

电话在那个时候属于高消费品,没有固定收入的人,可望不可及。

韭菜代办有固定收入,且业务需要,必须配手机。

而走出农村的人,把自己用退休的电话,办一张卡送给家里人,方便联系。

有了电话确实方便,可信号源不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