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当道教遇上昏君 下 (第2/2页)
如果《佛祖统纪》记载的是真实的原因,那么林灵素就更不堪了,从小就遭受长期的虐待还可以解释为积累下仇恨,仅仅一次貌似平常的冲突,就把一个千年的宗教恨上了,这个人就真的太可怕了。
就这样,最不适合当皇帝的徽宗,在有了林灵素的忽悠后,彻底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了,在他二十多年的执政时期,妖妄日盛,虽然把道教扶持到了巅峰,但却把整个国家拖向了灭亡的深渊。
公元1125年十月,金太宗分兵东西两路大举南侵。这段历史道友们应该都清楚了,西路军主将是宗翰,十二月童贯就吓得从太原逃回了开封,反倒王禀主动率领太原军民浴血抵抗。东路军主将是宗望,燕山府郭药师直接投降,并且奉上了大宋的详细军情,顺便给金兵当起了导游。
眼看两路金兵来势汹汹,这位教主皇帝仍然没有想过起用名臣良将去抵御外敌,反而派人四处去烧香磕头,希望天上的弟弟和玉皇天帝能保佑他的社稷平安。
当金兵过了黄河,眼看就要兵临城下了,刘知常施法炼制了不少“神霄宝轮”,徽宗派人用特快专递送到各地神霄宫仔细供奉,心说这些可都是法器,开过光的,这样应该可以镇压四方,免除这次大祸了吧。
可惜,一切都没有按照这位三合一皇帝的意愿发展。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各方压力之下,徽宗下诏罪己,同时宣布要压缩各级政府的开支,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奖金什么的就别想了,并且把之前利用各种手段霸占百姓的土地如数归还原主。第二天又下诏,把众道官全都免职,养不起你们了,给宫观的免税土地也要收回来,如此种种,涉及了几十件以前所做过的伤民害民的大事,至此,徽宗总算知道了国富兵强才能保住大宋的江山,神仙道士是挡不住南下的金兵的,希望各地军民拿起武器,共抗外敌。
徽宗拉着蔡攸的手说:“我平日性刚,不意金人敢如此。”然后就晕了过去。不久,徽宗下诏内禅,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呢就勉强改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吧,三合一的身份是怎么也不愿放弃。
一切都太晚了,十几年来,从皇帝到百官,有几个人把心思放在正事上的。当金兵围困首都时,三军总司令兵部尚书孙傅甚至还请来了道士,打算施展了六丁六甲法术生擒金兵元帅,结果神兵没来下来帮忙,却被这帮骗子把城门打开,金兵反倒是成了天降神兵。
当徽宗和儿子钦宗连带全家老少被金人“悉虏以去”成为阶下囚以后,依然初心不改,经常是一身道袍,向道之心不改,有没有给他的囚禁生活增加点乐趣就没人知道了。
假如皇帝能把崇道的心思放在如何发展民生、治理国家上……当然,这只是假如,事实是这位道君皇帝的统治成为北宋历史上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奸佞当道、构设党禁,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内忧外患加剧了北宋的灭亡。
最后再讲一讲徽宗时期的道藏的整理方面的情况。
徽宗非常重视道经的整理、修订,刚当上皇帝以后就开始在“天下搜访道家遗书,就书艺局令道士校定”。此后这项工作一直没有间断,1113年徽宗还下过一道诏令,命令各地方只要找到道经,都可以通过官方加急送到汴京来,普通的道经竟然和紧急文书、情报一个待遇,可见这位皇帝求仙经的迫切心情是多么不务正业。
1118年八月,资政殿大学士邓洵武打报告说打算从《道藏》里选几十部经书制版印刷,发到各州各郡大家要学习,徽宗当然是非常高兴了。
1118年九月,蔡京建议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徽宗同样高兴得答应了,而且还并赐名《道史》。三年后,又专门批示这部《道史》要采用纪传体例编写,其中的《纪》这一部分的断代是从天地初分开始,以三清为首,依次是三皇五帝等等,依时间先后收录纪中。《志》这一部分则是分为了天、地、宫府、品秩、舆服等十二大类。还有一部分是《传》,分为十大类,按先后顺序收录了从汉到五代期间历代得道之人。由此可见,徽宗从最初就是按照正史的体例来编纂这部《道史》,至少他希望这部《道史》就是一部正史。
道藏的整理方面,徽宗先后两次组织道士增校道经,第一次是道士刘道元负责校定道教遗书,使“道藏”增至5387卷。后来又组织人手编辑了《万寿道藏》(又称《政和道藏》《政和万寿道藏》),至此道藏规模增加到540函,5481卷,并且全部雕版刊印,成为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可惜,耗费无计的道藏在金人南侵时全部被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