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周太谷:太谷学派 以道补儒1 (第2/2页)
不过,据街坊邻居们悄悄议论说,周太谷这人有点怪怪的,有好事者就打听怎么回事,热心人就会绘声绘色地讲一遍:“这位周先生经常说自己有神功,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还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总喜欢弄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跟着他的那些门人弟子们经常在院里一坐就是半天,据说是修炼长生不老的仙法呢。”
为了配合一下,好事者便问:“那有没有听到他们说些什么,也学一点仙法呢?”
“那还真听不太清楚。讲的什么呢,咱们没文化,也听不明白,听的多了也只记住了一句,我说说你听听,别说是我说的啊。”
“自然,一定保密。”
“就是‘炼气辟谷,通阴阳奇赅、符图罡咒、役鬼隐形’,虽然不明白,总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还有没有别的,来,抽根烟,再说说。”
“别的啊,要说这位周先生是有大学问,经常写几首诗,听说读书人都说好。另外周先生的字那是非常好,跟他求字的人可多了。好啦,家里还焖着肉呢,我得走了。”
太谷学派搞的这些神神怪怪的东西,本来满清对道教控制得就异常严格,时间一长自然会引起官方的注意。嘉庆十九年(1814年),两江总督百龄派人把周太谷抓了起来。周太谷也是个神人,发动了忽悠技能,成功策反了狱卒把他放了。逃出来以后,周太谷当然不敢再明目张胆得到处晃悠了,他躲到了扬州,直到百龄死了以后,又放心地大摇大摆地重新出山。
道光十一年(1831年),自觉大限将至,周太谷就把两个最得意的弟子张积中和李光炘叫过来,详细安排学派的后事。
张积中和李光炘是表兄弟,早年曾经和周太谷辩论过三天三夜,被周太谷的学问所折服后便拜在了他的门下,进而成为太谷学派最重要的二代领袖。按照师傅的安排,张积中北上山东去开拓新市场,李光炘则继续拓展南方的市场,大约就是以江苏为中心向安徽等地发展,从此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挑起了学派的大梁。
1832年四月初一,周太谷去世,兄弟二人继续一南一北发展,实质上,此后的太谷学派已经一分为二,称为南宗和北宗。山东一带的张积中为北宗领导,南方的李光炘则为南宗领导。
先说张积中,他本生于一个大富人家,有关系,有门路还有钱,所以来到山东以后很快就干得风生水起,事业发展得相当红火。咸丰六年(1856年),张积中干脆把家搬到了山东黄崖村,因为当时正是战乱最烈的时期,太平天国嘛,他认为这里是躲避战乱的宝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和产业,张积中在黄崖山上修了三座石寨,并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把家搬了上去,同时还买了大量刀枪剑戟,围墙上甚至还摆上了火炮,怎么看都有点梁山好汉的感觉了。张积中解释说,他当然不是占山为王,只是为了自保,防止别人打我罢了。
在山东经营的这些年,张积中在努力讲学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建起来很多交易市场,“千里间,指麾使令,奉若神明”,“从之而去者,渐积至八千余家”。各种文献对当时的人数记载出入比较大,有的说只有数百人,有的则说多达数万人,排除正常的人员流动的因素,几千人肯定是有的。
时间长了,人多了,总会有些不太好的事情发生。比如张积中曾私下里鼓动刘德培去淄川抢粮,还收拢一些私盐贩子上山,慢慢地这些事儿被山东巡抚阎敬铭听说了。阎老大暗想,这个张积中不会是真想学宋江吧,于是就派地方官去探探情况,最好是让他们全都下山来。结果张积中断然拒绝,据说还下令对着下山的官府人开炮,别说这火炮还真不是摆设,当场就造成了人马的死伤。阎老大收到消息后无名火顿起,当场给张积中的组织定性为邪教,是纠众谋乱,接下来师出有名,打你没商量。
同治五年(1866年),阎敬铭带着数万大军包围了黄崖山,说你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搞的这些以我为看不见啊,你这是聚众谋反知道不,全都给我抓起来。
张积中当然不服了,谁怕谁啊,干就得了。虽然三个黄崖村的民众全都提前招拢到山上来了,但终归人单力薄打不过正规军队,结果当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二千多个门人弟子全部惨死,张积中全家人也自杀,这就是“黄崖教匪案”。
有学者专门考证过,黄崖山上似乎住不下数万人,所以当时山上有数千人应该是最多了,理由很多,是从水源、面积、收入(包括田税、私盐、讲学等)综合起来分析的结果,这也和死了二千多人的数字能对得上。
事后,有幸免的门人整理了张积中的遗着,包括《张氏遗书》《张氏遗着三种》《白石山房语录》《白石山房文钞》等,作为门内讲学用的教材继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