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法相天地,何以为气(一) (第2/2页)
但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符合当代人的思维理念,便是逐渐按照事物“气”时空间流注的规律情况,划分为有机、无机等等序列概念,对状态进行推导,而就得出的这么一种古人所要描述的“五气”学问;
需要了解的便是,其我们夫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
即“道”就只有一个,如果在我们推论中,出现了偏差,那么能够说明的便是,我们还没能进入真正的“道、自然”中,不理解“道”是什么,就是“名可名”般地用现象解释现象,因其“道”便就只有一个,是在“不分中分”,在“不生中生”;
当不了解“道”时,我们可以反问什么不是“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以,如果把“道”读成了无穷无尽个,读到越来越多,越来越自我,大体便是其方向不够稳准;
其便是,要从“自然”、从“道”、从“气”这种整体性的观念中“易”出答案;以其“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其后,我们便会知道我们对于物质的划分,属于五行五气中的那一种方法;那是以金试金;
其“以金试金,命无悔也”;
所以,即使是我们觉得有“不同”,也都是区分出来的。
所以,综上所述,什么是五气之一的“土”;
即我们可以知道,其“火”,便已经是生命形态相对较高的体现了,而其“火”生命形态代谢、燃烧出来的,所消烬下去的,便就依然是具有回归意义的“土”;所以,“火”便是作为世间万物一切沟通的桥梁,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在温度的基础上才能做出不同反应;
但,按理说,“火”烧完了,回到“土”中就已经结束了;可显然并不是,其我们会看到,还是会有树木生长出来,还是会有小孩子、小动物们生育出来,可见,即使是回归到了“土”中,却依然还是再周而复始的发生;
此便就是,我们会发现,有些“土”依然还是继续生的;但有些“土”例如石头却是不能够生的;
可既然“土”里包含了这么多“能生的”和“不能生的”;可其究竟为什么是有的“能生”,而有的却“不能生”;其生与不生究竟的却别是在哪里;
而如此,我们便又像回到了最本初和最令人纠结的问题中;
但是,果真如此吗?
通过“道”我们发现,其“生”与“不生”都是我们的一念之差,因其万事万物全都是在“道”中,其如果我们说“道”是生的,但石头为什么生不出来;而如果我们说,“道”是不生的,那我们以及各种动植物又是怎么来的?
所以,其便是,道在“不生中所生”;大地在不生中所生;“土”在不生中所生。
但是,我们为什么又不定义为“在生中不生”;这种刚好相反的论述;则便是因为,相对于“不生”这种极端性的孤独词汇,归根到底“生”都是少数;
因为我们“以人为本”,以我们自己为角度,任其世间再地大物博,能够“生”的,也就是厚德载物般的大地上层薄薄的一片生态状况;
因为只有这些眼前我们能够看到的诸多事物,才是为我们生命所真正需的。
其便是,我们现在要想尽办法地去让生命构成,便就才会懂得“生”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思考那么多毁灭的事情干什么呢,只有不懂得珍惜自然的人,才会考虑太多两极分化性、并以开始分化了的思维作为基础继续纠结、衍生;
而现在,我们也便是需要无所不用其极地站在“气”的角度中,总归出,其生命的生成过程;
而也便是我们为什么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便是,即使把这层意思曲解了也没关系;因为“生”真的太难能可贵了;
其便是,生命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一个字:“生”。
好死不如赖活着,对于已经形成了生命的圈子里,不生则不足以为“金(可贵)”;因为通过相生的原理,我们会发现“金”是要生“水”的;而到现在,到我们目前所讲述的段落中,也只不过是才发现,其大地上由“土”所生的“金”,却还没有能够达到生“水”的过程;
而只有已有了的生命形态的“金”,才能继续繁衍。
所以,其“金”如果不能够生“水”,就是否能够意味着说,促使形成生命形态的“火”已经出现问题;因为“火”是起到让诸方之间“通气”的这样一种在“虚、明”中进行的“以‘土’为方向的分配”效果;
而其我们能够发现:火不出,则水无积言;
即没有火,则世间万物就没有“相对”两个字可言;因其一切都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即,既没有分辨,也没有差异,根本就不存在“通与不通”;
而也正是因为五气之一的“火”,这种虚、明,能够使不同事物之间关联起来的“道通、通气”效果,才验证了事物之间不同的对比对照;才让我们开始知道“水”是积的,是藏的;
而其也便是判定一切为“有、或者说存在”的开始,否则我们就什么也对照不了,一片漆黑的混沌现象,是无从得知的茫茫然。
所以其能够产生“火”,则便才是点亮一切的开始,而也便是为什么会有宇宙大爆炸论,其便是,五气之一的“水”积到一定的程度,到达了“木”去生“火”的阶段,一瞬间,所有就点燃了,但在“火”点燃之前,其五气之一的“水”必然是“积藏注木”了许久,在到达一定时机时,便就如碳火般被引燃了起来;
其没有“火”,则一定是处于“积藏注木的化合”阶段;
而为什么会有“火”,其便是因为“气”本就具有这样的一种特性;即“道”本就具有能够这样发生的一种品质,因为一切事物在累积、酝酿的过程中,都具有五气之一的“火”在其中,因其“道”都是通的;
因其“道”就只有一个,所以,其“气”肯定所指代的也便就是“道”,只是因为我们利用现象将“气”,“易”成了所看到的五种状态;但其实本来就是不分的,因为都是“自然”而已;
所以,对于任何一股“气”当中,其便也都应该是“五应俱全”的,之所以区分,都是时机问题;即,其在不同的时机、阶段中,所展现的特征不同,但也都是通的。
所以,其五气之一的“火”也便是处于这样的一种贯穿整个“道”的状态中;只是每件事物所包含的五气之一的“火力”不同,但其必然都是能够与“火”相通的;包括我们所知道的液体水,其都可以被“火”所影响;因为这就是一股“气”当中五应俱全的特征;
所以,其一切能够“法天象地”的本领,都是要看其五气之一的“火”通展性如何;小而不灭,大而无野;上合,合于天,下合,合于地;处“道”之所在,展“气通”之火明,便就是其五气之一的“火”。
而至于,一件物体什么时机能够被点燃,则就要看五气之一的“水:积藏注木的化合阶段”进行的怎么样了;
所以,其“火”如何,“积藏注木”的阶段少不了;厚积才能薄发;
是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法之气也不深,则其道之象也不诚;
所以,回到天真论中,我们也便就知道其“火”对应人体中的“心”:主神明;这是君主之官;不是神,是“神明”;不要遗字漏字;
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是大忌;保持一定的疑惑性倒是没错;但也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知也;变化不测谓之神,品物流行谓之明;
“神”可以动,例如我们可以分心,分神,注意力分散等等,但“真火”这个“明”却始终保持在事物“水积藏注木化合为土”的这么一个方向里;后以“金”为成、为排、排通;
所以,“金”也是始(因)和果;当然五气之一的“金”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效力”在其中;例如执行力、例如成形;
由此我们也可得知,既然“金”是“成形”,那么“水”就为“形成”,即在“火”道通的情况中,否则便不可能具有“积”这种概念在其中;
其肾主骨生髓;而也可以看出骨为“水”之积藏所生,但其内部却是“髓”,即不完全是实心儿的;其便是无论是何种情况中,都是要在“火”的这种“明”的通气条件下生成的;脑为髓海,而也是“神思”的所在之处。
而“火”为什么能够“明”,其便是,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维持,即,以水积藏注木,土为方向、为显象和运载基础,金为行动力的这样一种“共发”条件下促成;
而为什么是“共发或者说并作”,而不是先怎么样,后怎么样,其便是,对于任何一股“气”,始终都为“一股”而已,所以,其便是,这股“气”在变化时,都是同时进行的;
因为其我们的“五气”都是“易”出来的。而此时我们所推论的,便就是很“细致入微”的这么一种在不分中分的情况,时空间都被揉在了“易”里。
这里,我也是大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了,因为“易”字真的太妙用了,再换任何一种说法,都不能够提炼到很准确的程度;
所以,其“火”的通气,和“金”的排通(行动力),在“土”的基础上,就妙用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