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五十八章 (第2/2页)
那康熙二十七年之战,俄国是八百强盗,大清是两万精兵,两千前锋营,三千火器营,甚至是平三藩之时立下赫赫功劳的三千绿营,僵持半年而毫无结果,若不是那俄国城中发生疫病,只剩几十人,鹿死谁手恐怕不能得知。
更何况那《尼布楚条约》虽保了边疆太平,但大清损失的土地,浪费的时间,倒让这场战争不如不胜。
失败,才是最好的警示。
“你……好好好!”胤褆听胤禩提当年之事,怒极反笑,“太子殿下笃定借蛮夷之力就能获胜,何不在众将士面前立下军令状,以示为国之心皎皎如明月,绝不为私利。”
“这分明就是阴谋!”胤俄在一旁听不下去了,立马嚷嚷道,却被胤禩一把拦住,笑道:“你我兄弟,血脉相连,今日才知连想法都是想通的。”
“若此役战败,胤禩愿革去太子之职,自裁于漠河,以血祭城。”
“有太子殿下如此胆识,大清定将战无不胜!”以胤禩为中心,四周近十位将士一齐单膝跪地,“属下等竭尽全力,定会拿下此役胜利!”
如此,天时地利俱在,而胤禩一直所担忧的人和,总算也是有了。
胤禩敢放出这样的话,自然不会是脑子一热,鲁莽行事,在前世胤禛即位之时,他心有不服,甚至想过弑君夺位,由此他通过胤禟在夷人手里买过一种火器,威力十分可怕,绝非人力可以阻挡,小巧不过一只手的大小,就能有如此威力,可以想象大炮该有何等神通了。
有了夷人提供的大炮,接下来就是各看各本事了。
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廿七,清军与夷人结盟,得大炮十门,燧发枪一千支。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一,清军攻破俄国堡寨,俄军无力抵抗。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五,直郡王胤褆俘获俄军四百五十人,燧发枪八百支,重拟《尼布楚条约》,宣告清军大捷。
康熙四十一年八月初一,皇太子胤禩受天子之命,与俄国遣使签订条约,收复外兴安岭以北的领土和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
康熙四十一年八月初五,皇太子胤禩命工匠以俄国堡寨为原型,重修堡寨。同日,皇太子胤禩以三十万两辆购置瑞典大炮二门。
一切,终于结束。
“此役我军大捷,全靠了八哥深谋远虑,大哥身为主将,却一事无成,恐怕再无颜面居功自傲。”胤俄自看到两门大炮开始就异常兴奋,说起话来就差手舞足蹈了,“话说那夷人的大炮还真是厉害啊,几下就把那土木堡寨炸毁了。”
言语中,尽是对那些武器的心神驰往,然而胤禩知道,他们不可能把这些大炮带回京城。从前世康熙的态度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他厌恶这些夷人的器物,甚至于恐惧,否则以康熙之敏锐,绝不可能以大捷二字昭告天下,他之厌恶甚至会让为了胜利而与夷人所结盟的事情,成为“勾结外敌”的证据,然而有些东西就算知道是忌讳也不得不做,胤禩从不会后悔。
只可惜这两门大炮只能放在这边疆之地,起个威吓他人的作用。
“那两门大炮就别想了,不过……”看着胤俄瞬间垮下来的脸,胤禩笑道:“明日是八月十五,会有意想不到的人会来。”
“意想不到的人?”胤俄歪歪头重复道,忽的喜上眉梢,“难道是十三十四?明天十三十四会来吗?”
“正是如此。”
“用不着明天了,我们现在就到了,八哥,十哥。”揭开门帘,两位身形瘦削却直挺如松的少年郎嬉笑如往常,赫然是那两年未见的弟弟,胤祥与胤祯。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传教士说的话……就不要追究了,我真的不知道这种人该怎么说话……
这场战争是青衣自己杜撰的,一个近代史废的小小期冀。(然后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是战争废,本来打算两到三章结束的战争一章就结束了……)
青衣觉得吧,康熙不至于刚愎自用地在这样一个差距里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对俄国先进的火器必定有所察觉,并且感到畏惧 ,他错在将权利看得太重,将帝王之威看看得太重,不愿启发民智去接触这种东西,所以宣告大捷,继续封闭民智。
他没有沉浸在所谓的胜利里,他感到耻辱,只是不愿意改变罢了。
青衣选在这个时候打仗,是因为俄国在1700年时大败于瑞典,一时难以修复,然后国内彼得大帝提高消费税,不太太平,顾及不到雅克萨,康熙四十一年是1701年,只有这个时候大清胜利的可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