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 … (第2/2页)
1840年,英国人凭着船坚炮利打开了天朝的大门,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略前来“拜访”。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英军将领的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8月,英国军舰以惊人的速度攻城掠地,直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皇帝,此时眼见英舰迫近,慑于兵威,开始动摇。于是,道光皇帝派大臣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命令琦善立即南下广州谈判;同时,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将临,同意与清廷大臣在广州进行谈判。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
英国前来谈判的首领义律,与清廷大臣琦善谈判未果,于是,义律决定战后再商。1841年1月,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帅船、拖船沉毁11艘。琦善被迫让步,擅自与义律签订了一个条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
道光皇帝对于英军提出的苛刻条件十分气愤,得知琦善擅订条约,并没有得到自己的批奏,于是非常愤怒,将其革职查办。
摇摆不定的道光皇帝再次怒而宣战,派出自己的侄子爱新觉罗·弈山为靖逆将军,率军进驻广州。
1841年2月,英军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沿线各炮台,顺江直达广州。广东水师关天培力战殉国。5月,弈山率领水军1700余人企图夜袭英军。然而在英军的反攻下,偷袭失败。英军趁势向广州城发起进攻,18000多清军退守城内。眼看形式大乱,弈山不得不竖起白旗向英军乞降。
弈山与义律签订了《广州和约》。和约规定,清军撤出广州城,另外支付600万两的“赎城款”。
义律获得的600万两赎城款没能入了英国政府的法眼,英国仍然觉得自己得到的还太少。
1842年6月,休整一番后的英军决定向北攻击。集中兵力向吴淞口发起攻击。在英军的猛攻之下,两江总督牛鉴逃跑,东炮台被攻陷。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下死守西炮台,然则前后夹击,已是四面楚歌。结果可想而知,陈化成与部下皆战至最后一口气,英勇殉国。
吴淞的陷落,使得江南沿线被打开,英军的舰船轻松开入长江。7月,英军大举进攻镇江,越城而入。
镇江陷落,英军乘胜而下,军舰开进南京下关江面,陆军从南京燕子矶登陆。英军扬言要攻入南京城。面对坚船利炮的威胁,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最终妥协退让。
最终,清廷大臣与英国人经过谈判之后,在英舰皋丽华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根据条约内容规定,将中国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欲望。
因为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所以在广州的英国人逐渐多了。而且,鸦片战争后广州形势的变化对广州民众心理造成的冲击也很大。在此之前,广州民众还是鄙视英国人的,尤其是英国商人,认为他们缺乏文明,愚昧无知,形象也有点猥琐。不料鸦片战争后,英国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回来了,个个神采奕奕,再不用事事通过当地衙门办理,为外国人撑腰的领事馆也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这一切给广州民众心理上的冲击,他们必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而且,有的英国人时常滋事,欺压广州当地的百姓。然而,英国领事馆又包庇甚至纵容自己人,违法犯事以后从不严惩。而朝廷对这些犯法伤人的洋人时常又无可奈何。
英国人的纵容行为激起广州人民的强烈不满,为了不受洋人欺负,于是大家抱团取暖。与此同时,广州的天地会也总是站在群众百姓这边,遇到事情为百姓撑腰,替百姓解围。这样一来,广州的百姓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天地会的影响,认为其比朝廷官府更为可靠。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就暗地里加入天地会。天地会的群众基础日益壮大,成员多为社会中下层人士,甚至有科举落榜,仕途失意的人。
广州花县的一个读书人,名为洪秀全,本打算考取功名,可是他三次都在广州院试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感到自己仕途无望,回到家里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迷糊见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你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洪秀全心里愕然,随后又琢磨其意。他看阅过一些民间典故,这个梦境岂不是暗示他起义造反?
他思索一番后,放下了儒学四书,暗地里经人介绍加入了广州天地会分舵。
当天地会分舵主得知此人姓洪,不由得面露惊讶动情之色,又问了洪秀全一些个人事情,表现得异常关心。洪秀全疑惑,问及缘由。分舵主想了想,也没有隐瞒他,把有关谶语“洪水滔天之时,就是满清朝廷没落之日”的事情,告诉了洪秀全。
洪秀全听后,表面上哈哈笑着对分舵主说:“我本是一个落榜书生,怎么会有如此能耐?”然而,他结合上次自己的梦境,心里却有了打算。